分享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七星关区朱昌天然牛鼻子洞

 fsn9oule12e45h 2016-12-31

            
              洞内钟乳石

           
             远看牛鼻子洞

           
             从洞中看外景


      毕节因为多山,天然洞穴的出现,在人们心中已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鲜事。如享誉盛名的织金洞,已经是自然界的传奇创作。当然如此大的洞府也是不多见,小洞倒是无处不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去朱昌镇的牛鼻子洞也是小有名气,但它还是一个淳朴的山村“处子”,安静地隐居在山林中。

      洞中奇观意境

      朱昌镇位于七星关区西南部,距市区16公里左右。“牛鼻子洞”位于朱昌坝子最北端的洞头坡,洞头坡酷似一头从青杠村到朱昌村横卧的大牛的牛头。这颗硕大的牛头看上去眼耳口鼻俱全,在牛头的最下方,几颗茂盛的树木背后隐藏着两个相通的天然洞穴,两洞之间有像鼻中隔软骨一样的岩石将其隔着,看上去酷似鼻子的前端,故此得名“牛鼻子洞”。

      牛鼻子洞从朱昌十一组直通小屯后洞组,全长约1600米,最宽的入口处,约800平方米,高15米左右。洞内有暗河,深浅不一,水声涓涓,常有人去河内垂钓、炸鱼;此洞洞中有洞,洞洞相扣。

      最宽的入口处,如果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人直接走进去能清晰可见几百平米的空间,洞内陆面堆满碎石,洞中大石上长有青苔,洞壁底部可见约一米左右的水层痕迹。由这些迹象可以看出,以前洞口也是储水的地方。往洞内走进一二十米,回头可见两洞口明亮的像两只眼睛,两只形状都如半月。洞内黑乎乎的一片,打开照明灯,满壁的钟乳石悬挂在洞顶,奇形怪状,很是美丽,你称它为艺术也不为过,大自然创造的艺术。

      在这些怪异的钟乳石中,记者发现了洞壁一处闪闪发着光,仔细一看,竟是一段50厘米长的发亮的白色钟乳石,乳石尖部不时滑落一滴水珠,水滴处的石头在光的照射下也会发出星星点点的光芒,很是漂亮。如果这洞中装有彩灯,我想,这里的石头更能展示出各自的美态。再继续往深处相信会有更多的奇观,据当地百姓介绍,这洞可以直达下个村寨某处,看来是很长的。

      从较宽洞口旁边的小洞走出去,可见到很多堆在洞中像风化了的岩石,有的岩石底部小、腰细、头大,单从力学审视它,已觉得是奇迹。相信若是将此洞开发出来,必定吸引不少目光前来观赏。

      悠久的历史文化

      传说吴王剿水西,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惨烈的、实力悬殊的战斗。吴王的大部队将水西军队团团围困在洞中,在洞口外约50米处,安装数门对准洞口的大炮,利用水西族拖家带口的难处和夜晚外出觅食的机会,万炮齐发,顿时血流成河,尸积如山,这既成就了平西王吴三桂剿水西的英名,也为“牛鼻子洞”留下一个古老悲惨的故事。

      据相关资料介绍,2007年朱昌镇政府向省、地、市文化部门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告中,从“牛鼻子洞”的形成、位置、发展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真实的“牛鼻子洞”位于朱昌镇西北梓桐阁对面,其岩层出露以三迭系早期的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洞沿阶面发育完整,洞口沿岩石一分为二,颇像牛鼻而得名。“牛鼻子洞”右侧约50米处有一洞穴为朱昌河的消水洞,左侧约40米处有一洞穴为当地人俗称的望天洞,三洞互为联通,洞长达1600米以上,洞身宽敞,可容纳万人以上,洞口与毕纳路最短距离不到200米。洞口高7至9米,宽12至14米,南侧洞稍低于北侧洞,且较平,堆积可分为四层:上层钙板;二层呈灰色砂质粘土类云质灰岩风化瓦砾,厚25厘米,含零星化石骨片。北侧向北偏西,往深处有石钟乳和地下阴河,堆积为褐色、灰褐色粘土,夹风化角砾,有钙板,偶夹磨圆度不好的砾石等堆积物。

      1983年底,省博物馆自然部派人在毕节县境内进行旧石器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普查时,在遗址北洞口的高级阶土地表,采集到几件砂岩砾石、燧石石核、石片和一件磨光石器的后端,在洞外接近水田的几道阶土中,又采集到60多件陶片,1件打制石器和1件半成品的磨光石器。另外,还发现1枚鹿类的上臼齿和一鼠类的下颌左半体,几件骨片和烧骨。

      1985年5月,毕节县文管所在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在遗址地表采集到了3颗动物牙齿化石,还采集陶片2片,质地系灰褐色砂陶,含蚌,纹饰为方格纹,无轮制痕迹。

      在距洞口80米的地方,发现火塘两处,呈圆形放射状,直径约50厘米,相距1.2米,刮去表面碳屑,即露出厚约10厘米的红烧土,说明使用时间较长,在其中一个火塘边,还发现一些碳化稻谷,肉眼望去,稻谷颗饱满、均匀,用手拈之,即化为粉末、尘埃。

      经两次调查可见,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居住在“牛鼻子洞”的先民们,就已经学会了种植水稻,为了解朱昌镇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面貌、特征,提供了新的依据和实物,见证了人类历史文化的演绎过程。可惜,历经岁月沧桑,洞内的古迹不断遭到人为的破坏。2002年毕纳公路柏油改造时,无知的民工们从洞内搬出不计其数的古生物化石作铺路石。更有甚者,至今距洞侧附近还开出了两道山口常年不断地炸山取石,对古洞的存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此外,经常还有成群结队的孩子和其他人群进洞搬弄钟乳石和岩浆石出售,洞内天然景物不断受到破坏,也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目前,朱昌镇已将“牛鼻子洞”的相关资料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贵州卷·七星关分卷》编写。同时,朱昌镇已将“牛鼻子洞”申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发展乡村旅游注入了历史文化底蕴。(来源:乌蒙新报  作者:胡秀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