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住气:心性修炼的终极大法

 dawn的图书馆 2017-01-01

对于我们的先民来说,身体和情绪的关系几乎就是常识。

例如焦虑,就是提心吊胆,恐惧,就是脊背发凉。愤怒的情绪被《水浒传》写的非常传神:“怒从胸中起,恶向胆边生。”悲伤的最高境界,则是“断肠”。

以上说的都是负面情绪,而对于正面情绪,表述似乎很少,基本上就一个词:安心。

怎样把负面情绪转变为正面情绪,做法只有一个:放心。

西方心理学在转悠了一百年之后,才于二战之后开始关注身心之间的联系,好在半个多世纪以后,也认识到了二者的密切关联。

为什么说现代人的很多疾病都是情绪病,原因就在这里。

所有的精神压力和创伤,最终是身体在承受。我们遭遇到的心理上的伤害,进过一系列生化活动之后,会导致身体释放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我们神经,神经又影响到我们的脏器、肌肉、血液等等,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和清理,就会导致器质性的病变。这些至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的心理-生理生化活动,古人也体会过,总结过,都是围绕“心”而展开的。例如“伤心”、“闹心”、“糟心”、“揪心”、“寒心”等等。

好的感觉同样围绕“心”而展开,例如“开心”、“舒心”、“暖心”、“贴心”,还有台湾人爱说的“窝心”,等等。

所以语言造成的伤害,可以比刀剑还要可怕。

沉住气:心性修炼的终极大法

心理学有一定特殊性,因为研究的对象都是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东西,例如情绪、信念、态度等等。

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性质,被我们的祖先统称为“气”。

一个成年人的世俗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称为“酒色财气”。前三者都是客观事物,而“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

和“气”有关的词语,都和心理活动有密切关联。一个人的性格,叫做“脾气”,心中不爽,叫做“生气”。今天叫励志,从前叫“争气”。意志和情绪的对抗,叫做“赌气”。有节操,叫做“骨气”。态度和倾向,叫做“口气”。打牌要靠“手气”,成功要讲“运气”。同意对方的观点,叫做“服气”。吝啬叫做“小气”,豪阔叫做“大气”。强烈的主观愿望叫做“意气”,无畏的精神叫做“勇气”。落伍叫做“土气”,时髦叫做“洋气”……

一个“气”字,几乎可以概括一个人的思想、教养、品行和个性特征。

古人没有发达的基础学科和精密仪器来支撑自己的认知系统,一切都从体验来,从身体的感受来,所以一切都用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气”来概括。

这是非常真切的感受,因为一切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都会导致“气”在体内存在的状态发生改变。

沉住气:心性修炼的终极大法

道家认为,心理上的“气”和气息的“气”不是一回事,体内的“气”和自然界的空气也不是一回事。这些理论与现代科学不是一个体系,但是却深深根植于古人的生命体验当中。

现在我们知道,情绪变化会导致呼吸、心跳、血压、脉搏、体温、脏器节律等一些列生理特征的改变,而那些至今还说不清楚的化学物质的产生和消失,造成的身体感受就是“气”在体内的涌动、聚集、消散。古人的思维和现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习惯于非线性的模糊把握,而不是线性的清晰描述。所以一切都用“气”来描述,今天说的多巴胺、内啡肽、肾上腺素以及各种酶,在古代都统称为“气”。

快乐的时候,舒适的时候,自我的主观感受就是气平顺,反之,气就既不平也不顺。

情绪会引发行为,而情绪和行为的连接物,就是“气”。无论正面还是负面情绪,都会引发一个叫做“冲动”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使我们的心理能量集中并释放,就产生了具体的行为。一个漂亮的品牌手袋,会引发女士们拥有的欲望及购买的冲动,导致购买的行为,一句伤人的话,会激发报复的冲动,进而演变成相应的行为。

在冲动发生时,伴随的感觉就是“气”的涌动。气会在胸口或者头部或者身体相应的部位聚集,然后推动意念转化为行动。

沉住气:心性修炼的终极大法

所以聪明的古人早就知道,要控制情绪和行为,就要在“气”这个媒介上下功夫。

不仅如此,对“气”进行训练和控制,还可以大大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品质,进而提升生命的品质。

这些所有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智慧,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沉住气。

我们今天讲某人心理素质好,用古代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人沉得住气。

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需要去追逐欲望,那是自然发生的,无法抗拒,而关注于行为,却又晚了,唯有控制住气,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现代人所说的心理疏导,古代的说法就是使气平顺。成功的疏导,得到的结果一定是使人能够心平气和,身心畅快。

而沉住气的意思,则是提升对气的控制能力,进而达到对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的控制,获得理想的结果。

沉住气,内涵很丰富。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假如把人的精神比喻为一部汽车,那么气就是动力、方向和润滑剂的总和。动力确保汽车可以行驶,方向确保汽车符合行驶的目的,润滑剂确保各部件协调工作。气既是能量本身,又是心理活动的方向的引导者,同时还是连接物质化的肉体各个部分的化学物质和神经传输的电信号。

我们也许直到种群灭亡,都未必能搞清楚神经信号怎么传递以及到底有多少化学物质以什么方式维持机体的运转,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进行掌控。道理就像至今物理学都搞不清楚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对光进行应用一样。

对精神进行掌握的训练方法就三个字:沉住气。

这是成千上万年的人生智慧的高度总结、概括和浓缩。

要理解好这三个字,还是要从自身的体验上下功夫。

首先,舒服的感觉一定和心安气顺,安详的心一定是处在身体内正确的位置的。外界刺激导致情绪波动时,这个作为气的前沿阵地的心(不是作为脏器司职血液循环的心),一定会有向上窜的感觉。前面说过焦虑就是提心吊胆,而惊吓则是“心提到了嗓子眼”。其实任何刺激都会导致心向上窜,因为刺激导致气开始活跃、聚集和涌动,好比士兵冲出阵地一样。

从身体感受来说,这就是冲动。

一些消极的冲动,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这个时候,要沉住气,要让气向下消散,而不是向上聚集。这个控制和引导,要通过对呼吸和其他一些训练来达成。

我们都知道冲动是魔鬼,我们不知道的是,对付这个魔鬼的办法,就是沉住气。强烈的情绪出现时,会伴随呼吸急促、胸闷气短的现象,这提示我们可以拉长拉深呼吸,让胸腔扩张来缓冲这个冲动的过程。进而切断固有的情绪-冲动-行为的反应链条,避免恶性后果的出现。

反过来,沉住气对于积极的目标的达成,也是必须的。为什么?对于积极的目标,应该及时行动不是吗?难道也要抑制?

其实不是。在面对积极的目标时,沉住气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聚集足够的能量,确保达成目标的心理能量是充沛的。沉不住气的人,做事容易虎头蛇尾,开始时热情高涨,遇到挫折和困难却难以为继。“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就是这个道理。龟兔赛跑乌龟为什么赢?因为乌龟沉得住气。

其次,沉住气是为了冷静观察,搜集和掌握足够的信息,提升成功的概率。

一个人如果听风就是雨,那很容易瞎折腾。例如炒股,只知道追涨杀跌或者投机取巧,是很容易踏空的。其实做任何事都一样,沉住气才可以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抵御各种诱惑和短视的风险,稳扎稳打。

所以,非常有趣,无论好事还是坏事,应对的方法都是一个:沉住气。

沉住气,不是比喻,而是真实的感受。做到了,就能体会到巨大的能量潜藏在腹部,为心提供有力的支撑,获得舒适安稳的感觉。所谓心性的修炼,不是消遣,而是应对现实生活的挑战。

如果说人生是航海,有时难免惊涛骇浪,那么沉住气就是能够在风雨飘摇中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功夫。

沉住气不仅是心理上的功夫,也同样是维持身体健康的法门,尽量让自己处于心安气顺的状态,就等于给自己撑起身心健康的保护伞,可以防御和化解各种物理层面和心理层面的伤害。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沉住气,沉住气,沉住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