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赢不紧张,怕输才紧张

 gbc1029 2017-01-01

主意识对某一对象产生恐惧时,这份恐惧将被传递给潜意识。潜意识感召到主意识的恐惧后,潜意识将衍生出数十倍数百倍的恐惧感,并且呈现出焦虑性应激反应的紧张和回避。当这份恐惧感被主意识确定为完全不必要后,潜意识的恐惧和警戒也就解除了。在下次同样的对象讯息出现后,潜意识的危机感、恐惧感就会较以前有所减弱,而这次恐惧感被主意识再次排除掉以后,潜意识的恐惧也就解除掉了……如此反复,到最后当同样的对象讯息出现后,潜意识将不再出现恐惧的应激。就如同童话故事里的“狼来了、狼来了”一样,到后来“狼来了”的讯息无论如何也刺激不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前世乒冠军邓亚萍说过这样的话:想赢不紧张,怕输才紧张。这句话里蕴含着一个非常伟大的哲理。想赢时,潜意识向你展示的是成功的画面;怕输时,潜意识呈现给你的是你急于想要摆脱的失败的画面。这也就映射出视恐者时时刻刻加持负面的失败的讯息笼罩自己所招致的紧张焦虑不断的必然结果。邓亚萍说:想赢不紧张,怕输才紧张。杨澜说:忘掉自我,紧张从何而来?我想我们应该从这些现时代的名人的名言中得到些许启迪吧!体味阳光洒满心田和阴霾充斥心间的不同感觉,对于你认知视恐,走出视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想赢”不是追求赢,而是浮现“赢”的场景,享受“赢”的喜悦。当一个成功的画面充斥于脑际,你的主意识的悦纳和喜悦之情就会由表及里地充斥于本体的主意识和潜意识中。这时你没有对自我状态的排斥,当然也就没有焦虑可言了。“怕输”时头脑中展现的是输后的沮丧和失落。当一个失败的画面充斥于脑际,充满于心之时,你的主意识当然会排斥这一状态,这就会带动潜意识力求摆脱这一窘况,这样本体的焦虑性应激过程就会展开了,这时紧张、焦虑对你而言也就是必然的、水到渠成的事了。

有一句成语叫“无欲则刚”,人很难做到无欲,尤其是视恐者,因为视恐者体内的欲望太多太多。如果做到了“无欲”,那么“刚”也就会到来。

焦虑、困惑和苦恼源于欲望的纷争。回归平常心、踏入平常路,走向朴素的自然之道,才是真。还没有做到平凡,就妄想超越平凡,这就是欲望;还没有体味平常心的朴素、真切,就妄想超越平常,那就是欲望。欲望是海水和火焰的交织,海水将火焰熄灭是苦恼,火焰将海水焙干也是苦恼,海水和火焰交织不停更是焦虑和纷乱。本体自由宁静地伸展,不是靠外在的欲壑的填充,而是靠内在的灵爱的心轮的自由的运转。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前进是一种胜利,后退同样是一种胜利。视恐者的认识误区在于只承认前进式的胜利,不承认后退式的胜利。

在有压力的氛围之下的追求成功的奢望实际上是一种对失败的恐惧感所感应出的潜意识的突围的结果,是“怕输”的心理动机的喷发,而不是“想赢”的心理感应。这时的追求注视成功的心理动机感染给潜意识的不是正面的、成功的讯息,而是负面的、失败的讯息,其结果自然是本体激励负情愫奋力突围,其结果是对失败的担忧和焦虑、恐惧的伴随。

一个疑病情结严重的人,因对身体的偶然性的、一过性的不适相当敏感,老是怀疑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比如认为身体的某一部位长了瘤子,非要查出个四六,找医生开刀不可。医生通过先进的医疗手段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而这位患者却不认可。在一个偶然的因素促成下(比如患者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对该患者实施了开刀手术。如果医生照实对该患者说,你没有长瘤子,你只是得了阑尾炎,已经切除了,你没有其它的病,那么这位患者是不是病意全消了呢?不然,因为这位患者患有心理疾病,他仍然会怀疑医院的医术水平,怀疑医生开刀的部位不对。如果这位医生对这位患者说:是有瘤子,已经切除了,那么这位心理疾病患者就会大声言谢,从此无病一身轻。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称其为“顺意”,顺意就是顺从潜意识。只有顺从了潜意识,响应了意志,意志的使命才算完成,否则忠诚的潜意识在实现和完成主意识的意愿之前是不会退出其历史舞台的。

摘自拙作《墨镜人》

http://yuedu.baidu.com/ebook/24a9f43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