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渐近故乡时 2017-01-02


      话说,2016年8月初,某三甲医院一位外科主任给我转了个病人,说是他的亲戚。在外地某医院怀疑卵巢癌晚期,请我手术。我手术的时候,发现没有任何皮下脂肪。打开腹腔先抽出腹水3000mL,我的心里头一阵痉挛;手术中发现是个冰冻骨盆,肿瘤组织很脆,一接触就掉下来一大块。好在我行逆行性子宫切除,整个盆腔内的病灶切得干干净净。大网膜、膈下肉眼没有发现转移灶。这是我高兴之处。另外,我抽出右侧胸水1500mL后,?麻醉师告诉我说,病人氧饱和度立即改善了。当时很高兴。

    到了术后第7天,常规这时候病理就该出结果了。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收到病理报告。小医生催问了两遍,没有结果,我打电话给病理科,他们说有恶性成分,但要等主任签发报告。我听了之后,觉得无论是从临床还是从术中所见,都应该是卵巢癌晚期。及早化疗对病人应该是有好处的,听说有恶性成分,我就“下令”使用TP方案化疗,家属也同意了。毕竟两家医院诊断的都是卵巢癌。 化疗结束后第二天,病理报告终于来了。看到报告后,我傻眼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许恶性细胞“!这是什么报告?癌,还不是癌?

          越想越不对劲。所有的临床表现都指向是恶性肿瘤,可是病理诊断是金标准。病理诊断与临床表现、术中所见不一致时,建议家属把病理切片借出来,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病理科主任也有这个意思。在术后接受了一个疗程的化疗后,病人就回家了。回家前,特别交代了要到病理科把片子借来送到肿瘤医院去会诊。

    三个星期后病人第二次入院要求化疗时,才发现家属并没有把切片借出来送会诊。好说歹说,最后家属才把切片借出来送会诊。那时已经是9月初了。一般情况下,病理会诊的结果是很快就会出来的。但是那天两位家属等了很久,快下班时才给我 打电话说,报告当天无法出,要等几天。我估计是疑难病例,叫他们先别慌,只好先等等。

       到了可以拿报告的那天,家属又没有拿到报告。原来,肿瘤医院要求把所有的切片借过去,还要了一个蜡块,准备自己切片后做免疫组化。家属觉得会诊费很贵,又打电话来商量,说可不可以不做这个会诊?考虑到病人的病情与初次病理结果之间,明显的无法解释,我坚决的拒绝了,坚决要求会诊。

    在等待会诊结果期间,我也在琢磨。那天也睡不着,我就征求同学们的意见,问问有没有谁有兴趣讨论一下。这样,我就在群内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本来只想请教一位的,结果来了好几位专家,包括国际上知名的病理专家。原本想建个小群小范围内讨论一下,但有人不同意。最后就在群内讨论。这里有我,几位病理专家,还有内科、流行病学、肿瘤和营养方面的专家。大家专业不同,但有同一个头衔:同学。所以说话啊什么的,很放肆。如果是坐在一起,足以匹敌任何一家超级医院的骨干大佬 们坐在一起。先自我表扬一下,压压惊。

    当然,首先由我汇报病史,病史很长,我就复制后粘贴过来了。病史如下:

    ”病人49岁,因腹胀半年,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晚期卵巢癌由熟人转给我。查血CA125为1400U,其它肿瘤标记物如AFP,CA199,CA154均在正常范围内。CT示盆腔大量腹水,盆腔巨大肿瘤。临床诊断为卵巢癌 III 期。血色素74g/L,病人呈明显恶液质,极度消瘦。术中吸出腹水3000ml,行逆行性子宫切除术(冰冻骨盆)及子宫直肠窝肿块完全切除,以及大网膜阑尾切除术,吸出右侧胸水1500ml。由于患者有明显的恶液质,术中发现组织质地很脆,侵犯直肠和双侧盆壁。中心实验室需要标本,我顺手取了一大块组织,根本不必使用器械。术中诊断凭经验是明显的卵巢癌,所以术中未送腹水和冰冻检查。术中的腹水是淡血性的,但胸水是清亮的。送检胸水未见癌细胞。术后第七天因为没有病理结果,打电话到病理科,说不排除是恶性,给予紫杉醇加顺铂化疗。术后第9天的病理结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有“极少数细胞重度增生”,Ki67 为25%。化疗结束后,正好是周末,患者急于回家,就回去了。当时叫家属把切片外送会诊,家属因为急于回去,就没有送。现在是术后一月,患者再次来诊,准备接受第二次化疗。病人的恶液质既没有恶化也没有好转,但CA125已经接近正常。由于病理没有明显的恶性细胞,我又亲自到病理科去查看了大体标本。取材15块,大网膜、阑尾无异常。现在家属把切片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他们也无法确诊,因为临床表现不像良性疾病,所以,他们又要了白片(蜡块)去做免疫组化,两周后才能出结果。为防止标本出错,现在又把中心实验室的标本解冻后重新包埋,大约一周后才能有结果。我的问题有两个:1.大家觉得用子宫内膜异位症能解释盆腔转移、腹水和胸水吗?2.我现在面临是上化疗还是不上化疗的困境,能否先上化疗?“”现在病人的总蛋白、HB比术前稍高,但体重一直是38公斤“ 我补充了一下。

      为了让大家理解当时病人的情况差到什么程度,我上了几张图。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病人的乳房几乎消失,仅仅剩下一个乳头。皮下脂肪是没有的。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恶液质,群内讨论的时候大家都是专家,没有必要介绍什么是恶液质。?考虑到这里有外行阅读,我就解释一下恶液质。恶液质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一般见于恶性肿瘤晚期,也见于某些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重度营养不良等。其主要问题是极度的营养不良、贫血、消瘦等。恶性肿瘤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就没有救了。

      首先发问的是在TMC做外科病理的沈教授,他很客气

      这是我们的对话?

            麻醉专家也参与进来了哈。上面后面的问话,是麻醉专家问的。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丝毫不亚于平时临床病例讨论时的压力。我有错误,他们的批评是应该的

          我狡辩一下。毕竟是自己的病人,我老老实实的把所有可能出错的情况都说  了

        会不会是标本错了呢?也是我们的讨论范围

        虽然是老同学,北美行医 的同学跟国内还是有差别的。批评的火力还是很强的

           第二位病理专家参与进来

  另一位做病理的李教授参与进来,他的发言内容太长,我就复制过来了。他说 “此病例是有些奇怪。一般来说,晚期恶性程度高的(poorly differentiated)卵巢癌如果弥漫性腹腔扩散,除可以导致大的肿瘤之外,往往会形成大大小小的的接种性转移灶,我们称为carcinomatosis. 应该比较容易在组织中和积液内找到肿瘤细胞。如果反复取材检查仍然找不到恶性肿瘤细胞,应该谨慎是否用化疗。我们在此用放疗或化疗,手术之前都需明确的病理诊断。另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应该不难:子宫内膜腺体,子宫内膜基质(stroma), 或陈旧出血(hemosiderin deposits).存以上三项中的两项,可以诊断。当然应该结合临床。另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上可以癌变,但一般是子宫内膜癌。其与卵巢低分化癌一般恶性程度会低一些。也应该诊断不难。特别是有大块肿瘤的情况下,应该可以找到肿瘤细胞/组织。由于两台手术都送病理,不排除搞混/调换标本。但调查一下是有可能查清的。另一台是什么手术?取的什么标本,多大,几处标本(part 1, 2, 3...?)?如果五六或更多病人标本混合在一起,就难查了。最后,我个人认为化疗应在确诊癌症之后进行。至少Do no more harm. 以上意见仅做参考。多谢。”

    是啊,他的意见很中肯。如果这个病人不是恶性肿瘤,化疗就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了。

          如果是标本搞错了,应该如何纠正呢?这里也有讨论。遗传病学家的观点又不同了

          这位兄弟不仅是同学,还是老乡。批评起来更不客气:“就让病人死球算了?” 言语如此激烈,现在国内同行大概很少见了。

          有位兄弟怕我不服,连沈教授在美国讲课的照片都贴出来了。其实,我心里服他们,但是还没有病理报告结果啊.......

              趁他们讨论之际,我到病房里取得了病人的同意,照了几张照片,这是病人术后的照片,从照片上看,跟术前差不多。

            她的手臂上,基本上没有什么脂肪和肌肉。下面的手,是我的(对照一下)。这时候病人告诉我,她那天下床了。这是她患病以来的第一次,之前无法下床。

               我也到病理科再次请求重新切片。还把之前的大体标本复原了一下,拍照给他们参考一下。肿瘤当初就是这样一个样子。在福尔马林固定后,缩小了很多。

         这是我们 的病理报告。

     病理科也是拿不定主意,所以请求会诊。

        讨论进入了非实质阶段。

          这里跑了一下题,大家从肿瘤基因组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了。

            到底取材有没有问题,两位在美国的教授争起来了

         沈教授对国内的病理诊断很便宜,很生气很生气!

         这位兄弟更有意思,一上班就去问了美国的妇科肿瘤专家。美国妇科肿瘤专家跟我的观点是一致的,看来如果犯错误,中美两国的妇科肿瘤医生犯的错误也会一样。这是在安慰我呢,还是在批评我呢?

         终于终于终于等来了金贵无比 的会诊意见

        这是最后的病理诊断。报告出来后,批评我的同学,又出来安慰我了。其实,安慰是没有必要的,大家更关心的是病人的情况,下一步该怎么办。

            看到沈教授的评语,我感触很深。国内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国内的顶尖级专家的水平如何,在绝大多数人眼里都是水平低下的庸医,但国家上的专家对国内专家的评价,可是杠杠的!

            对于病人下一步的治疗,沈教授马上发来了他检索的文献

    其实,当时我也正在阅读我检索的一篇文章,也在其中。

           他的意见对于这个病人的下一步治疗很重要。如果我们平时请一位国内的病理大咖来参与讨论,结果也不过如此吧?

        阅读了好几篇文献,我对这个病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参考了沈教授的意见,找病人家属谈话,病人也很高兴。不用化疗了?她高兴的从床上跳了起来。下床时发现裤带松了,她就去系裤带,系了好久,也没有系好,她感到难为情,我也没有深究。

         群里的女神一直没有作声,她默默地看我们讨论,只说了句“欢迎投NEJM”。

 

         但是,如果讨论就此结束,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对于病人的恶液质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它部位还有没有转移,我也不清楚。所以,在与家属谈话之后,我建议做个PET-CT。如果没有转移灶什么的,这个病人就算治疗完毕了。我当时就是这么考虑的。

     可是我又想简单了。如果病情这么简单,这个例子就不拿出来献丑了。因为 PET-CT上,发现病人颅内有一个肿瘤

             我又在群里继续讨论!

     病人没有什么症状,但是她的手,无法系裤带了,一点力气都没有

    病人的两只手,一只活动自如,一只无法活动了。正好对应了颅脑部的情况。

             沈教授马上给了回应,继续讨论中?

   群里真的是人才济济。神经外科教授出场了


          当然,我也请了会诊。会诊的意见由于病历已经归档,无法把会诊意见写下来。记得他当时认为不像是转移。我与家属、医院的脑外科主任一起,为病人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准备国庆节之后手术。但是,病人回家后,很忠实的执行了我们的出院医嘱,天天吃好的。国庆后好久才来复诊,体重增加了9公斤,是走着进来的!要知道她之前一直是用推车推进来的。典型的抬进去,走出去!

         病人的家人都很高兴,但是不准备在这里做手术,就是让我复查一下。我发现,CA125早就正常了,盆腔内没有任何占位性病灶了。完全可以接受颅脑外科手术了。他们问我哪里手术最好?我推荐了华山医院。病人说回去商量商量。

        结果回去之后,他们又在当地做了一次MR。

          问我该怎么办?我没有意见,还是建议他们找脑外科医生。后来,他们就住进了当地一家医院脑外科做了手术。术后是血管型脑膜瘤。手术很顺利!出院时家属给我发了信息。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个病人的诊断应该是1. 子宫内膜异位症IV期,合并相关性腺肉瘤、恶液质;2. 脑膜血管型脑膜瘤。腺肉瘤是个非常低度的恶性肿瘤,所以不用化疗了。从第一次手术后到现在这个病人的恢复情况看,不化疗是对的。这个脑膜瘤手术后也不用化疗。这个病例的复杂性足以登在NSJM上,但NEJM不缺乏这类病例。是否写成文章发表,我也没有想好。因为这个病人的资料分散在5家医院里,收集起来非常困难。

       如何诊断、分析这类复杂病例,很多医院是有瑕疵的,国内的医学生训练也往往不足。因此,我把这个过程写出来,不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期望与粉丝中的同道、医学生们一起学习这个例子。从与这些在北美行医的同学的讨论中,发现我们与他们的处理上还是有些差异的。病人家属最后感谢我,我感到非常惭愧!他不知道,在一个看似简单的诊疗经过背后,有这么多专家在讨论,在奉献!

       在这个病例的诊疗过程中,虽然最后的结局很好,但我犯了很多错误。如果结局不好,这些错误就不可原谅了。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问“如果医生在罕少见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犯了错误,你是否会原谅”。结果大约有30%的读者选择“不原谅”。每念及此,我就有想改行的冲动。但愿这些人读了看了这个病例的介绍后,能改变一下自己的看法。像这种罕见的病例,在任何一本教科书、参考书中都没有介绍,不犯错误是很难的,要在诊疗过程中没有瑕疵是不可能的。

     今天的天气很好,大有春天的劲头 ,愿2017年是医患们的春天!

      最后,衷心感谢沈四九教授、虞京葳教授、李祖进教授、李国华教授、涂旗胜教授、李百涵教授、陈坚教授、经幡教授等人的精彩讨论和意见(排名不分先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