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陶瓷实用鉴定学第三十八讲

 宝宝元 2017-01-02

原创 文/曹贵生

第五式,老瓷器彩绘图案各部位比例协调,绘工点撇顿捺有章法。

前面我们讲过老瓷器是由古代的工艺大师们制作烧造出来的。而古代的工艺大师与现代的工艺大师相比较,具有现代工艺大师们无可比拟的技艺优势。他们的技艺一般是师承祖辈,教者认真,学者用心;从小就在父辈的作坊耳濡目染,不象现代的“大师”都是“半路出家”;在制作瓷器的态度上,古人是生活所迫,因周围作坊林立,互相竞争,唯有精心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出人头地,保住饭碗。所以有压力,有动力,有出精品绝品的氛围和环境。现代的制瓷大师们,基本态度是囿于商品化生产,贪图数量不求质量,“早上还在球磨机磨粉,下午就想出瓷胎”所以只求其“形”,难有其“质”。

图一百七十四(1),元代磁州窑红绿彩缠枝牡丹纹罐正面图。(高:18.2cm)。

图一百七十四(2),元代磁州窑红绿彩缠枝牡丹纹罐背面图。(高:18.2cm)。

图一百七十四(3),元代磁州窑红绿彩緾枝牡丹纹罐口内图。(高:18.2cm)。

图一百七十四(4),元代磁州窑红绿彩緾枝牡丹纹罐底部图。(高:18.2cm)。

图一百七十四(5),元代磁州窑红绿彩緾枝牡丹纹罐红绿彩图案流畅,色彩协调,笔法自然有章法特写图一。(高:18.2cm)。

图一百七十四(6),元代磁州窑红绿彩緾枝牡丹纹罐红绿彩图案协调,色彩自然,笔法流畅有章法特写图二。(高:18.2cm)。

图一百七十四(7),元代磁州窑红绿彩緾枝牡丹纹罐红绿彩图案协调,色彩自然,笔法流畅有章法特写图三。(高:18.2cm)。

古人制瓷,七十二道工艺,道道要求精益求精。据传宋代钧官窑为了制作出合格瓷胎,所以在“练泥”工艺上,要求每盘泥要练“七七四十九天”,每天要“捣练”一次,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捣练”和“醒泥”要达到拉出“三米长的泥条不断头”方可使用。这种要求在现代的工艺大师是不可想象的。正是这样的工艺要求才造就了宋瓷的无与伦比的造型与绘画艺术。

图一百七十五(1),北宋磁州窑黑釉竹针刻划花五开光莲生贵子图大梅瓶正面图。(高:50.5cm)。

图一百七十五(2),北宋磁州窑黑釉竹针刻划花五开光莲生贵子图大梅瓶侧一图。(高:50.5cm)。

图一百七十五(3),北宋磁州窑黑釉竹针刻划花五开光莲生贵子图大梅瓶侧二图。(高:50.5cm)。

图一百七十五(4),北宋磁州窑黑釉竹针刻划花五开光莲生贵子图大梅瓶口部图。(高:50.5cm)。

图一百七十五(5),北宋磁州窑黑釉竹针刻划花五开光莲生贵子图大梅瓶底部图。(高:50.5cm)。

古代艺术品只有在古代艺术形成与发展的氛围中才能诞生。一个时代的工艺大师,只有投身于所处时代的生产生活中才能创造出该时代人们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从这种意义上讲,现代的工艺大师们不可能仿造出“真假莫辨”的仿古艺术品。

图一百七十六(1),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龙纹匜正面图。(带流长::17.5cm)。

图一百七十六(2),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龙纹匜口内图。(带流长:17.5cm)。

图一百七十六(3),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龙纹匜底部图。(带流长:17.5cm)。

图一百七十六(4),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龙纹匜图案协调,色彩自然,笔法娴熟有章法特写图一。(带流长:17.5cm)。

图一百七十六(5),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龙纹匜釉里红彩绘图案协调,色彩自然,笔法娴熟有章法特写图二。(带流长:17.5cm)。

在鉴别陶瓷器的彩绘“新老”时,首先要鉴别彩绘是否是人工绘制。人工绘制的彩绘图案与现代电脑仿制的彩绘图案的鉴别要点,过去侧重于看是否有印刷的“网格”纹,是否有彩印的均匀的各种印刷“色”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仅凭这两点巳不足以识别人工绘画与机器绘画。现代的仿古器上的彩绘,有的巳经在机器绘画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工的修正,使得机器绘画更“象”是人工绘画。

图一百七十七(1),清早期青花八开光牧牛图侈口尊正面图。(高:39.0cm)。

图一百七十七(2),清康熙青花八开光牧牛图侈口尊背面图。(高:39.0cm)。

图一百七十七(3),清康熙青花八开光牧牛图侈口尊侧一图。(高:39.0cm)。

图一百七十七(4),清康熙青花八开光牧牛图侈口尊侧二图。(高:39.0cm)。

图一百七十七(5),清康熙青花八开光牧牛图侈口尊口部图。(高:39.0cm)。

图一百七十七(6),清康熙青花八开光牧牛图侈口尊底部图。(高:39.0cm)。

图一百七十七(7),清康熙青花八开光牧牛图侈口尊青花点撇顿捺有章法特写图一。

图一百七十七(8),清康熙青花八开光牧牛图侈口尊青花绘画点撇顿捺有章法特写图二。(高:39.0cm)。

图一百七十七(9),清康熙青花八开光牧牛图侈口尊青花绘画点撇顿捺有章法特写图三。(高:39.0cm)。

人工绘画在瓷器上的表现与在纸上绘画的表现有相似的地方,纸上的绘画能力透纸背,笔法重轻有别。时间长久时画面有自然氧化的包浆和苍润感。而瓷器的绘画的点撇顿捺亦有章法,绘画浓墨宣染与淡墨轻描形成和谐统一的立体感,特别在重墨点染处,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有氧化形成的向下扎根和向釉面透出的锈斑,以及向周边渗透的“晕散”痕迹。这些与机器绘画的完全平面化的感觉是不同的。

图一百七十八(1),明成化官窑斗彩鸡缸杯正面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青花双框款。(高:3.5cm,口径:8.1cm)。

图一百七十八(2),明成化官窑斗彩鸡缸杯背面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青花双框款。(高:3.5cm,口径:8.1cm)。

图一百七十八(3),明成化官窑斗彩鸡缸杯侧一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青花双框款。(高:3.5cm,口径:8.1cm)。

图一百七十八(4),明成化官窑斗彩鸡缸杯侧二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青花双框款。(高:3.5cm,口径:8.1cm)。

图一百七十八(5),明成化官窑斗彩鸡缸杯口内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青花双框款。(高:3.5cm,口径:8.1cm)。

图一百七十八(6),明成化官窑斗彩鸡缸杯底部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青花双框款。(高:3.5cm,口径:8.1cm)。

图一百七十八(7),明成化官窑斗彩鸡缸杯子母鸡相互呼应特写图一。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青花双框款。(高:3.5cm,口径:8.1cm)。

图一百七十八(8),明成化官窑斗彩鸡缸杯母鸡教子觅食特写图二。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方框款。(高:3.5cm,口径:8.1cm)。

图一百七十八(9),明成化官窑斗彩鸡缸杯姹紫特写图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青花双框款。(高:3.5cm,口径:8.1cm)。

图一百七十八(10),明成化官窑斗彩鸡缸杯姹紫特写图四。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青花双框款。(高:3.5cm,口径:8.1cm)。


老 瓷器的彩绘图案不但在点撇顿捺上有章法,而且在整幅构图上也有章法,特别是官窑瓷每一幅图案的局部与整图的内容都要相互呼应。如上图鸡缸杯中的母鸡与小鸡不管是相互注视,或是在教子觅食,无一不构图严谨,给人一种温馨舒适,恬静美妙的田园风光画面。(喜欢学习古陶瓷实用鉴定学的朋友可加我微信:13526605778.曹贵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