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林旅行:回到纸的时代,住在书店里

 七小姐的四时记 2020-11-01

本文大概

1200

读完共需


3分钟

2

一月

2017

开心 欢乐

猜疑 哭泣

 01 

好多年没去桂林了,上一次去海洋看银杏,桂林也是匆匆一瞥,记忆里满是金黄飘散的落叶。这次到桂林亦算是路过,短短的两天,竟呆在书店里,哪儿也没去,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于我而言,仿佛已经是往事不值得再提,呆在一处享受阅读的时光,这一处,爬山涉水而来,仿佛手中的书香都多了几缕来去无常的江湖味,让人不禁读着读着就浮想联翩,感觉甚好。

住在书店的想法一直都有,却未能实现,听闻国外很多书店亦有给客人提供住宿的地方,现在广州的不打烊书店也效仿,但大多数都是只能遐想而无缘光顾,毕竟那一隅美好角落让无数人渴望,僧多粥少,若真的在书店里打个地铺,也未必如期待中那么舒适和自由。这次在桂林却满足了多年的愿望,虽然不是想象中的在书堆中拥书而眠,而是在书店的隔壁劈开一片天地新建的书店主题酒店,却已经让我兴奋之余似乎找到了小小的寄托——终于可以在群书中睡去。

 02 

在大摩联达广场,纸的时代书店在非常醒目的地方,旁边便是“住在书店”,亦可以从书店的二楼走去,带上房卡,房间与书店之间的距离,只是一道长廊,十步之遥,坐拥丛书。房间的设计也简洁大方,木质结构的家具,角落里能看到的地方都是书,伸手便可拿来阅读,爱书的人会愿意走出房间吗?房门都有大师的读书赠言,走廊的公关区域,亦是间隔放了书本,总之只要进了这里,眼睛无暇顾及其他,只有书,连酒店标配的电视都省去了,换上了一副意境悠远的中国写意画,一切尽在不言中。

夜晚的时候,闲来无事睡不着,带着房卡走去书店找书看,午后缱绻,困了打盹,也到书店一楼的咖啡座点一杯咖啡看一本闲书,第二天退房的时候在接待处小坐,又被周围的书吸引了去,坐下来便不愿意走,差点耽误了火车的时间,心想,若来年有时间,在这书海里小住十天半月,哪儿也不去,会不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呢?

 03 

“住在书店”的两日,足不出户,楼下的日头火桂林米粉便成了食堂,第一次吃干捞的桂林米粉,有些惊喜,配料拌上之后堪比客家捞面,怕也是加了猪油的缘故,蔡澜说每个爱吃的人心里都有一块猪油,想到此也便算欣慰了,吃了再说。夜晚的时候还在步行街偶遇了香港丝袜奶茶,那味道有点差异,但异乡寒冷的夜里它便是乡愁。第二日到植物园的勾味王吃了顿大餐,吃了当地有意思的点心,藕粉制作,里面是咸的馅,说不上惊为天人,却是此行记忆最深刻的美食。饭毕出来发现银杏树上还挂着几片未落地的银杏叶,便想起那年秋天海洋乡遍地的黄叶来。

 04 
此行目的当然不只是去住书店,这次专程到阳朔后院旅舍考察,准备来年花大量时间在此间旅舍思考人生,间中也联系到纸的时代做一场说了许久却未践行的分享会。分享会准备的时间很仓促,所以沿用了一直的话题,那就是越南。这些年我极少做分享,书出版后也只是做了一两场签售,正因为老是觉得胸中无墨水,害怕误导他人,我尽量谨慎言行,做自己的事情,而少指导他人,如此可见,读书,读更多的书,对我来说是有多必要一件事。

我是因为书店的名字而对此产生期待的,“纸的时代”,在现今互联网时代里变得特别珍贵,正如罗振宇所说,未来会有两个行业很赚钱,一个是替别人省时间,一个是把别人省下的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回归纸的时代,这种怀旧的理念,便是把时间浪费在美好事物上的最典型的代表。有人说书店的生意会毁在互联网上,然而,纸的时代又将降临,我们在此分享自己读书的体会,感受翻书的温度,享受纸张带来的质感,一切仿佛刚刚开始,那个全民阅读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如书虫一般贪婪地汲取着营养。



 05 

书店的装修简洁明快,跟我在大城市去过的书店比较,宽敞的空间让阅读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所有书籍都没有塑料封套的束缚,配以带有“纸的时代”字样的定制书皮,书店里高达6米的书墙,有些书需要爬上专门的梯子才能取到,让人有仿佛进入了欧洲大型图书馆。后来买书才知道原来书店的书都按当当网实时查询价格进行销售,还有相应的其他一些折扣方式,这让我为之担心的实体书店与网络竞争的矛盾得到了解决,心里想,当我能在一家氛围如此美好的书店里买到一本跟网上价格相差无几的书,还能坐在护眼灯下先浏览一遍书的内容,何乐而不为?

赠书公告

上期《一个贪嘴的旅行者的美食日记》,请“朱门老大”私信地址邮编电话,很快,《不去吃会死》便会来到你的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