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报刊】道教文化的南昌演绎(特别报道)

 晓风歌 2017-01-02

编者按: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旨在于追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南昌是我国道教重要发源地之一。伶伦洪崖修道炼丹、梅福隐修西山、许真君得道升天、八大山人修建“青云圃”等等,道教文化在南昌交织交融,演绎了一部多姿多彩的文化画卷。这期《江西民俗报》就带你一起寻访南昌道教文化的踪迹和遗迹,体验和感悟南昌精深的道教文化。一、天师许逊与万寿宫

许逊(239年-374年),字敬之,江西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师。作为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许逊在江南地区留下了斩蛟龙治水的传说,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又称许天师、许真君,相传著有《灵剑子》等道教经典。

为纪念道教净明派祖师许逊,南昌现建有南昌万寿宫和西山万寿宫。南昌万寿宫为许真君铸铁柱锁蛟孽之地,西山万寿宫为许逊修道成仙之处。

南昌万寿宫,原位于南昌市光润门外的翠花街,始建于晋代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初名“旌阳古词”,后几经改名。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在江西巡抚刘坤一的主持下,南昌万寿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近代,商会又曾对其进行修缮。

现在的南昌万寿宫,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区西南隅的象湖风景区内,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象镶嵌在整个象湖风景区上的一颗明珠,被称为景中之圣,宫内有真君殿、玉皇殿、谌母殿、斗姆殿等宫殿,王羲之、苏东坡、黄庭坚等书法大家曾在宫内题词。自开放以来,南昌万寿宫逐渐形成了以道教科仪为龙头、道教文化为中心、道教旅游为发展方向的特色道场,加上金碧辉煌的建筑特色和美轮美奂的象湖风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西山万寿宫坐落于距新建县西山逍遥山下。相传许逊活到136岁时,在西山得道,“举家四十余口,拔宅飞升”,连家禽家畜都带去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出于此据记载)。后人为纪念许逊,遂在其“飞升福地”修建道观,始建于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初名许仙洞,南北朝改游帷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升观为宫,皇帝亲书“玉隆万寿宫”赐额。西山万寿宫是世界万寿宫始祖,也是修道的一个场所,是净明忠孝道的祖庭,倡行忠孝净明,以天地和一,心净无染,大忠大孝为根本的一种修行方法,以“忠、孝、廉、慎、宽、裕、客、忍”为源,依此修行自然可以得道成仙。除了主殿以外,还有三清殿、玉皇殿、三宫殿,关公殿等等。西山万寿宫香火极盛,特别是每年农历八月伊始,为纪念许真君生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前来赶会进香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二、八大山人与“青云谱”

朱耷(1626—约1705),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朱耷是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明亡后,朱耷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朱耷擅长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朱耷前来访求先贤遗迹,很赏识这里的山川风景,于是在原有道院基础上改建天宁观,并改名为“青云圃”。(“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从此,朱耷便成了青云圃的开山祖师。后人还建立了“正开山祖道朗号良月文号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状元戴均元将“圃”改为“谱”,以示“青云”传谱,有牒可据,从此改称“青云谱”。现在,梅湖景区内建有八大山人纪念馆,陈列展示八大山人的书画真迹,是南昌人文气息浓厚的文化圣地。

三、乐祖伶伦与洪崖丹井

泠伦相传是远古时期为轩辕黄帝管理家庙、主持祭祀的乐官,他是中国音乐的始祖,是中国乐律和乐器的发明者。(见《吕氏春秋·古贤篇》:“昔黄帝令伶伦作五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合五音,以施谟诏。”)

泠伦来到豫章,隐居西山,采药炼丹,人称“洪崖先生”。洪崖先生在山中采药捣药,再汲好水炼仙丹。为获得好水,洪崖先生在山涧龙潭处凿开了井洞五口,这就是“洪崖洞”及“洪崖丹井”的来历。西山的水,西山的土,被丹药的浓郁香味渗透的特别的馨香甘甜,一座方园两三百里的西山,成了一座仙山。“洪崖先生”升仙后,他炼丹汲水的“洪崖”胜迹一直被传诵着。隋文帝年间,朝廷因“洪崖”的盛名,所以改名叫洪崖丹井。洪崖丹井后来成为了“豫章十景”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名胜古迹。

四、县尉梅福与梅湖梅岭

梅福,字子真,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少年求学长安,是《尚书》和《谷梁春秋》专家。西汉南昌县尉,后去官归寿春。经常上书言政。


西汉末年,大司马王凤当权,外戚王氏控制了西汉政权。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皇太后之侄王莽封为新都侯,朝政日非,民怨四起。梅福忧国忧民,以一县尉之微官上书朝廷,指陈政事,并讽刺王凤,但被朝廷斥为“边部小吏,妄议朝政”,险遭杀身之祸。因此梅福挂冠而去。

梅福最初隐居于南昌城郊之南,今青云谱处,垂钓于湖。东汉时,他垂钓之处被称为梅湖,并建梅仙祠祀奉梅福。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 年),梅福料知王莽必篡政,乃隐居于南昌西郊飞鸿山学道,遁避尘世。后人赞赏梅福的高风亮节,将飞鸿山改称梅岭(即今国家级森林公园——梅岭),并立梅仙观、梅仙坛、梅尉宅以祀之。现在梅湖景区和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南昌的著名旅游景点。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