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趣的数学——悠久的中国数字

 天道国学 2017-01-02

有趣的数学——悠久的中国数字

符号是某种事物的记号。人们总是探索用简单的记号去表现 复杂的事物,于是产生了各种符号。

数学符号是数学科学专门使用的特殊符号,是一种含义高度 概括、形体高度浓缩的抽象的科学语言。具体地说,数学符号是产生于数学概念、演算、公式、命题、推理和逻辑关系等整个数学过程 中,为使数学思维过程更加准确、概括、简明、直观和易于揭示数学对象的本质而形成的特殊的数学语言。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特殊文字,它们像一颗颗耀眼的宝珠,镶嵌 在数学思想高原的宏伟殿堂上,表明数学的概念、运算、关系和推 理,使数学思维过程准确、概括、简明从而更容易揭示数学对象的 本质。简言之,数学符号就是在数学中用以表示数学概念、数学关系等的记号。

数学符号是无声的音符,谱写出一首首动听的数学乐章。数学符号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就像识字之于写文章一样,不懂数学符号就无法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

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动人的历史。每一个符号的背 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它有许多迂回和曲折的产生发展史;它有奇特的构思、惊人的演变和偶然的创用趣事。少数符号令人读之如若天书,光怪陆离。但总的来讲,流传沿用至今的数学符号,大都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数学历史发展的绚丽多彩的画卷,充满诗情, 读后令人陶醉、感叹、流连忘返。

没有数学符号,数学就不能得到发展。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年光辉的文明史,拥 有四千六百多年值得荣耀的数学历史。她那光艳夺目的科学、文 化成就,让我们引以为傲。追溯中国数字的渊源,记忆的思绪把我们带到那遥远的年代。

数字符号是与数学同时产生的,数学中最早产生的概念是自然数概念,最早出现的数学符号则是数字符号,在所有已使用了文字的古代民族中都“发明”了数字记号。

我国在结绳和刻痕的基础上,产生了文字,出现了记数符号,如1952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至今六七千年的陶器上刻画的符号中,有一些符号就是表示数字的符号,连同在陕西姜寨出土陶器上的数字符号,通过和后来符号比较,可以辨认出的有以下几个

这些数字符号不连续,10以前缺2、3、4和9,经推测应当是有的,只是现在没有发现或没有保存下来。显然它是10进制数字符号。

研究历史,离不开出土文物的证据,利用14C,考古学家可以科学地鉴定文物的年龄,任何假冒文物在这种“照妖镜”面前都要“原形毕露”。

后来,在山东城子崖四千多年前的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又发现有如下数字符号:

其中12是合写符号,20、30的写法已不是半坡出土文物上的写法,而是把下端连接了起来,这样就不会与其他数字符号混淆了。显然,城子崖的数目字“与甲骨文早期为近,和殷文化是一个系”,并且比甲骨文早数百年到一千年。这是原始社会留下来的文献,但却是稀世之珍、不可多得的国藏宝物。

历史的时针转到了奴隶社会,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公元前 16?前11世纪)。古代祖先在龟甲和兽骨上刻画象形文字被留传下来,后人把它叫做甲骨文(又称卜辞或殷墟文字等)。商朝是我国文化相当发达的朝代之一,从19世纪末开始,在殷朝的都城(今河南安阳县附近的小屯)发掘出大约10万片甲骨文。它们约形成于商代,主要用于占卜祭祀。其中一片龟甲上刻有由1到10的全部数字和其他数字,如图1是10进制非位值制数系,其中独立的符号共发现13个,如图2其中前四个是一目了然的手指象形文字,后面五个似乎是植物与动物的原始名称的同音假借

十、百、千、万的倍数,在甲骨文中都是用两个单数字合写在一 起的“合文”。如图

令人振奋的是,除流传下来的中国甲骨文数字外,还有一种镌刻在金属(如青铜)钟鼎器皿上的文字,叫做“钟鼎文”或“金文”,它 是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时代数字符号的产物。到了汉代,中国数字符号大都与甲骨文相似,现将它们的演变列为下

所以,中国数码一、二、三、四、……、八、九、十是我国数词的汉字,大约是从汉朝(公元前206?220年)以后由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的。中国数字是先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数词引起了 东汉词典始祖、汉字研究大师许慎的兴趣。他在《说文解字》(公元 100?121年完稿)一书中,对它的来龙去脉曾做了一些解释。例

不同的意见。学术争论是好事,灯越拨越亮,理越争越真,谁是谁非,不加评论,但证明一个实:在汉朝以前,聪明、智慧的人民已 对数字有了系统地认识,并且创造出简洁、端庄、秀丽的数字符号,这是值得高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