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舌尖上神池老酒的香辣味

 裸跑的青春 2017-01-03

寻访舌尖上神池老酒的香辣味

黄河新闻网忻州讯(实习记者/郑志东)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如今在食品安全困扰、影响、左右大家正常生活的时候,能喝上一顿纯粮酿造的农家酒,对喜酒者而言,确是美事一桩。金秋农家,朋友们远道慕名在八角镇崔家庄张民政的农家酿酒房开怀畅饮,喝酒多年的人几杯入口都有同感:真正的好酒!张民政自酿的神池老酒。

人类历史有多长,酒的应用历史就有多长。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饮品,从古至今,沉淀了太多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内涵,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迷恋……

神池人爰喝酒,家家有个酒瓶瓶。喝酒,既是神池人为了适应这方地理环境下特殊冷凉的自然气候,也是历代传统的生活习俗所致。喝酒吃肉,似乎成了无数神池人骨子里的一种情怀,无论走到哪里,吃饭时总忘不了喝酒助兴。

寻访舌尖上最美的老酒味道,要眼见为实、亲尝为真。好!好在哪里?香!香在何处?原来,张民政的自酿神池老酒以自己耕种地产的优质高梁、玉米、豌豆、大麦等为主要原料,全程手工酿造,釆用蒸煮等传统工艺操作,使用自制酒曲自然发酵,酒液清澈透明,口味浓郁醇香,饮后不上头,醒酒快,不喝不知道,一喝忘不掉。张家几代人,从来不买外面的酒喝,而是利用自然的馈赠,就地取材,祖祖辈辈喝酒,延续着那几瓮陈酿,传承着那一古法,保存着那一股清香,不变的那一种辣甜味儿……

神池“老酒”,有多老?还是故弄噱头?村里的老者向我们讲述“老酒”的前世今生:一斤粮食放半斤酒曲。现在熟悉做酒的人都知道,这样做成本高,但张大山、张民政父子酿酒一直就是这个老法,张家祖上就是酿酒的行家里手,从唐宋元明清至今,他们手把手相授,口口相传,到了张民政已是第18代传人。如今酿造设备有所改变,但一斤粮食半斤酒曲的古法,永远不能改变。这是原则,也是底线。如果为降成本,违背原则,绝对酿不出好的神池老酒。在这个事情上,张大山的舅舅马六银,享誉神池酿酒行业的马师傳一直告诫外甥,要做好酒,就不能投机取利。张家几代人贯彻老师傳的要求,经过千、百次的实践,使神池老酒香飘村外,名声在外。隔行如隔山,老酒好喝工艺麻烦。张大山告诉记者说,崔家庄有特有的酿酒优质水资源,再加上亲手种植的优质原料,才能酿出美味可口的神池老酒。先要精选优质原料用石碾碾碎破料,在进行拌料,拌好料就的上火入笼气蒸,加盖要牢并加水密封才能使蒸汽蒸笼蒸出效果,随后将蒸好的原料与自制酒曲拌匀放入酒糟池内密闭发酵,在适宜的温度下60天左右再上笼蒸制,冷却,最后一步流出酒。时间要求非常严,否则时长时短都酿不出好酒。自酿酒现阶段纯属自酿自用,不是商品,做一回酒至少的4个劳力,目前酿出的老酒大多亲朋尝用,有心的给个成本,有情的做个口头宣传,老酒还不是商品的概念。做酒的酒糟,用来喂羊养猪,就算赚啦!人间万事出艰辛,虽说规模不大,但自酿自产的神池老酒供不应求。

尽管自酝自酿的神池老酒年年收益不大,但酿酒的用料又是养猪喂羊的好饲料,整条生产步入良性循环,前景喜人。困扰神池老酒发展的瓶颈是,尽管国家号召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但是落到一个少依没靠的老百姓名下,又何其艰难。张民政相信好政策,但对自己创业的处境和创业实力他仍感到力不从心,大生产大规模大市场大效益,只是一个美丽的心愿美好的梦!

崔家庄村,全村250余人,全村耕地3000余亩。全村百姓期盼村里每个人都有吃有穿有钱有尊严,为了这个梦想,和张家一样他们几代人日出而耕日落而作。

一方事业酒一杯,陈年酒曲新缸台,朝阳初升何日归?但愿有梦人生不落空,张民政就是不想让祖上留下的古老酿酒技术在自己这一代人手中失传,传承先人留下的这个古酿秘方,资金缺乏是面临的最大难题,制作工艺复杂,周期长,产量少,又是所处的现实,即便这样,他仍在坚持,仍在坚守……

生活,对张民政来说就是一壶陈酿,醉了欢喜,也醉了忧伤。有一支心曲杯中流浪,醉醒时,天依旧清亮……

寻访舌尖上神池老酒的香辣味

酿酒的优质原料碗豆、高梁、玉米

寻访舌尖上神池老酒的香辣味

破料、拌料

寻访舌尖上神池老酒的香辣味

破料、拌料

寻访舌尖上神池老酒的香辣味

入笼、加盖、上火、气蒸

寻访舌尖上神池老酒的香辣味

入笼、加盖、上火、气蒸

寻访舌尖上神池老酒的香辣味

出酒

寻访舌尖上神池老酒的香辣味

自酿自用送亲馈友

寻访舌尖上神池老酒的香辣味

村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