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伐如此艰难,历史上只有一人北伐成功,另外一人北伐失败太可惜

 邓超越梦想 2017-01-03


纵观历史,在封建社会时期,基本格局都是先统一北方,然后再南下一统中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简略分析,有以下几点:


1、古代中国起源之地叫中原,大概在如今的河南地区,在古代能人辈出,无论是思想还是文化素养都更高。


2、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孔武有力(平均来说),士兵战斗力更强。


3、北方产马,骑兵占据速度优势,处于进攻不败一方(参考游牧民族对汉作战)。


4、北方相对来说人口更多,开发更为完整,总体来说南方超越北方一直要到五代时期,唐末宋初那段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大量汉人南渡之后。



有宋一朝就不必说了,自从赵匡胤死后,宋朝历代皇帝都宛若阉人,自是不敢提北伐之事,接下来就是元朝了,南下灭亡了宋朝。


那么这个历史上唯一一个北伐成功一统中华的皇帝是谁呢?这人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江南为根据地称吴王。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征讨方国珍。随后制定北伐战略:


先攻取山东,其次进攻河南,再次攻占陕西潼关,最后再进军元大都。


随后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明军二十五万,由淮河进入,北取中原。


并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


同年,方国珍投降,徐达攻破山东济南,胡廷瑞下邵武,汤和、廖永忠由海道攻克福建福州。


北伐一直持续到洪武年间,徐达、常遇春随后攻占整个河南、山西,最终直取元大都。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国号明,年号洪武。


同年八月初二(9月14日),大将徐达率明军五十万攻克元大都,元朝覆亡。攻克大都之后,明朝改大都为“北平”。


洪武四年七月十一(1371年8月21日),傅友德攻克成都,明朝平定四川。

洪武五年四月二十三日(1372年5月26日),邓愈率明军平定广西。



洪武五年六月初三(1372年7月3日),冯胜大败元军,明朝平定甘肃。


洪武十五年(1382年1月6日),三十万明军在云南昆明附近大败元朝军队,元朝梁王自杀,1382年4月7日,蓝玉、沐英攻克大理,段氏投降,明朝平定云南。


在处理内政同时,朱元璋亦多次筹划北伐蒙古以保障北方边塞的安宁,大胜。并曾成功在甘肃击败王保保(1372年)、在东北逼降纳哈出(1387年)、在蒙古高原几乎活捉元主脱古思帖木儿(1388年)。同时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率明军20万征辽东,使朝鲜等归顺(1388年)。


朱元璋为何能做到北伐成功?


首先,北方经历了元朝的扫荡以及元末多方豪强的互攻,在朱元璋北伐前,北方人口已经锐减至十不存一的地步,可谓相当惨。


其次,南方此时经济已经超越了北方,南方粮食充足富庶,且并没有像北方那样经历惨烈的战斗,对于陈友谅等,都是快速取胜,保存较完整。


再次,此时的北方较为混乱,而朱元璋进取速度相当快,北方分裂来不及反应,也无法阻挡;当然,朱元璋在北伐之时,也遇到了很多惨烈的战事,也多亏了朱元璋手下治下严谨,才坚持住。



最后,对于北上作战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朱元璋作了审慎的筹划。


他根据当时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以及各部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认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 为此,他提出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北伐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这个北伐的战略 他的谨慎和预见性及明朝第一名将徐达无比出色的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决定这次北伐的成功!!!


所以说,朱元璋北伐之所以能成功,是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如有一方不满足,都难以成功,朱元璋的成功,是不能复制的,在封建社会,能够北伐成功的,也只有朱元璋一人了。



当然,还有一人也许能成功的,这人就是岳飞,当时的岳飞,无论是从南宋的国力还是岳家军战斗力上来说,都非常具有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但是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实乃可惜可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