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畅谈|庭审小白逆袭记:实战干货第二期——庭审环节

 半刀博客 2017-01-03


        

        《庭审小白逆袭记》又和大家见面啦!


        上一期的内容中,绍兴中院民二庭的美女法官张靓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在庭前准备阶段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那么在这一期公众号里,她又将为大家带来什么干货呢?一起来看看吧~

文/张靓


        第一次坐法官席的高椅时,内心是彷徨忐忑的,为此还旁听了无数次资深法官的庭审,为的是看上去有一丢丢法官的尊严和权威。

        在旁听的无数次庭审中,我发现庭审程序大同小异,但看一个优秀法官的庭审,犹如看老司机示范学车分解步骤:调位置、准备打火、打火、调镜、系安全带、热车、起步、回灯、试刹车……环环相扣,严丝合缝,一气呵成,没有丝毫冗余与繁琐。那么现在让已经成为“老司机”的我,与大家分享迅速提升庭审技能的四大法宝。



法宝一

确立审判思路

        审判实践中,审判思路的确立,是实现庭审功能的前提。明确了审判思路,庭审的事实调查过程会更容易变得比较清晰,庭审效率会更容易得到提高,庭审辩论会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庭审的结果也可能更加接近客观公正。

        这大概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


法宝二

归纳争议焦点

        在案件的审理中,争议焦点的归纳是一项很重要的庭审技术,它被喻为“定轴”的工作,凭借争议焦点这一轴线的贯穿,法官指导当事人理顺繁杂、凌乱的诉讼资料,划清审判脉络,保障了庭审的有序与高效。理想化的争议焦点归纳模型是:确定无争议事实——归纳争议焦点——就争议事实分配举证责任——围绕争议焦点逐一举证、质证。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排除法

        案件争议焦点的归纳是在庭审过程中作出,应首先认真听取原、被告的诉辩主张,归纳出双方当事人无争议的部分,排除不构成或推定不构成争议焦点的事实,然后对于双方陈述有争议的部分划定主次,主要争议的那些事实可以确定为争议焦点。


2

要件分析法

        按照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通盘依次检查,能够全面、准确地归纳案件争议焦点。比如在侵权纠纷案件中,法官首先明确侵权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即损害事实、过错及因果关系,对照构成要件依次排查,双方当事人没有争议的作为案件事实予以认定,当事人有争议的就应当作为争议焦点,来统领当事人举证、质证、辩论和认证,就会使庭审过程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取得好的庭审效果


3

倒推法

      这是参照中学时期解几何题经常用“倒推法”,即倒着推理。正常推理是根据已知的条件推出结论,倒着推理是根据结论向前推出应具备的条件,“倒推法”思维方式,其实是要件法分析法的一个延伸,也可以称为逆向要件分析法。以污染环境致人损害案件为例:原告主张被告实施露天焚烧秸秆的行为,被告吸入混合性气体引发中毒性肺炎住院治疗,要求被告赔偿损失,我们先假设原告的主张能够成立,查明两个事实即被告有污染环境的行为、被告人身受到损害,至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被告需要举证的部分了。


        归纳争议焦点的一般步骤:


法宝三

庭审询问技巧

       法官法庭询问主要是指围绕审查事实、认定证据所展开的对当事人或证人的询问。


1

提前熟悉案情

        询问前详细阅卷,吃透案情,明确哪些问题有疑点,同时要分析被询问人的性格特点等,拟定询问策略,最好列出详细的询问提纲。庭审提纲不是提示法官到什么阶段问什么话,更重要的是把所有影响案件事实‘水落石出’的因素都要预先想到。如果一次询问不到位,必要时可组织再次询问。


2

郑重告知规则

        询问前告知有关规则,重点释明被询问人拒绝回答的不利后果,促使当事人积极如实陈述。


3

设问紧扣主题

        设问应紧扣主题,简明,易懂,不纠缠细枝末节。当然,设问精当往往需要法官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宽广的知识面、敏锐的思维。


4

提问循序渐进

        设问应与案件主要事实有一定的距离,安排问题要由远及近,有序推进,切忌直奔主题。为了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你应该提出十个不重要的问题,而将那一个重要问题掺杂其间。当然,法官提问的数量要适当,一般先问一两个无关主旨的问题,再转入正题。


5

注意察言观色

        询问时不仅要听清被询问人说什么,而且要观察其表情、肢体活动等。笨拙的证人在作伪证时常以不同的方式露出马脚:怪异的腔调、茫然躲闪的眼神、在证人席上紧张扭动的身躯、尽可能复述事先编造的故事的精确措辞的明显努力、尤其是与其身份不符的语言的使用。


6

排除人为干扰

       首先是排除代理人的干扰,代理人不是案情的亲历者并可能干扰当事人的如实陈述,提问前可明确提问主体,要求由被询问本人回答,询问结束时应请该代理人发表意见,也应请对方当事人发表意见。


法宝四

掌握调解技能



1

会听

        当事人提起诉讼,肯定会说自己的道理,夸大对方的不对,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不偏听偏信、不只听一面之辞和先入为主地处理问题。


2

会问

        有些当事人因为文化水平有限,加上情绪激动等因素,叙述事情前言不搭后语,让你听了半天,也没搞懂他是为什么事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法官反客为主,你问他答,帮助他理清思路。如问他跟谁发生了矛盾,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造成了什么后果,当事人有什么想法。通过有针对性的一问一答,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搞清楚了,有利于下一步调解工作的开展。


3

会找

        要找问题纠纷的根源,有些矛盾之所以长时间不能解决,根源在于相互之间存在误会,斗气心理严重,如果解开他们的心结,矛盾自然就解决了。


4

会“诊”

        就是诊断出矛盾的关键点,找出了关键点,才有方法解矛盾疙瘩,什么情况用什么方法,因人而宜,因事而异,有的纠纷用情能解决,有的纠纷要用法来解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的就是这个理。


5

会“结”

       就是彻底了结纠纷,不留隐患。不能说调解了一个案子,又产生一个新的案子。







 
微信号:
sxfayu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