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小号签约作者原创发布
三国时刘备集团的组成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羽张飞赵云这些早早追随刘备的老同志;
第二部分是在荆州时期搜罗的俊杰如诸葛亮庞统魏延黄忠等;
第三部分是鲸吞益州时刘漳的旧部如法正刘巴黄权李严等人。
到刘备兵败夷陵,退守白帝城时,蜀汉人才凋零。
万人敌关羽张飞已死,才干仅次于诸葛亮的庞统法正也去世。
此时刘备也已快到生命尽头了,要安排后事。
除了诸葛亮这棵擎天大木,他还要找个原来属于益州集团的人才作为平衡,共同扶佐自己的儿子刘禅。
于是年青一代中的佼佼者李严就被提拔上来,担任尚书令(国务院办公厅主任),和诸葛亮一起成为托孤辅政大臣。

李严
李严字正方,看看履历表就明白是个精明强干的人才。
他原来是荆州刘表的郡县长,曹操攻取荆州时,李严跑到益州,刘璋任命他为成都市长,政绩显著。
刘备夺取益州,李严也归降刘备,担任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诸葛亮等在汉中和曹操相持不下,益州内发生马秦、高胜等人的叛乱,乱军达到数万人。
李严危难之中显身手,率领自己部下五千人,一举平定了叛乱,斩了马、高等人。
南方的少数民族当时也趁机起兵,李严率部驰援,又一举击溃了敌军。在猛将精兵都在外部征战未归的情况下,李严扫平内部政变,安定后方,功绩显赫,给刘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备死后,李严作为受遗诏辅少主的顾命大臣,一路得到重用提拔。
为中都护,统领内外军事——封都乡侯,加光禄勋——转为前将军——迁骠骑将军,整一条青云路。诸葛亮北伐,经常驻军在汉中。诸葛亮的心腹蒋婉等在成都。李严在东南方,驻军江州,统领永安等地军事人事。主要防备东吴有无异动,虽然是盟友,在利益至上的国际环境,还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诸葛亮在《与孟达书》中称赞李严:“处理公务事项,如流水一样毫无停滞阻隔,这是李严的工作特性。”
李严在孔明眼里的重要可见一斑。
蜀汉建兴八年,曹魏分兵多路伐蜀。
李严率二万人进援汉中,和诸葛亮一块抵御曹魏的进攻。
碰上大雨几个月,加上蜀汉军严阵以待,曹军无功而返。李严的功劳本上再记上一笔。
这一年李严把名字改为李平。
不知道是不是这名字改坏了,李严接着做出件前后矛盾的事。
建兴九年,诸葛亮再次北伐,驻军祁山。
李严在后方负责后勤工作。
秋夏之间,碰上连续大雨,粮食的运送跟不上。
李严派人向诸葛亮报告,希望诸葛亮退兵。
粮草问题从来是诸葛亮北伐的瓶颈,于是蜀军就退回来。
李严听到退军消息,装腔作势说:“军粮完全够啊,怎么就退兵了?”
又派人向蜀后主刘禅报告说:“部队假装撤退,是为了诱敌深入。”
想为自己开脱罪责,把责任推给诸葛亮。

孔明把李严前后的信拿出来公示,李严词穷理屈,低头认罪。
诸葛亮上表把李严夺去爵位,废为平民,发配到潼郡乡下去了。
李严的所作所为,第一源于他的性格。
李严年青时做小官,心机很深,不可逆犯,是个很难接近的人物。
他的老乡编了个话来说他:“难可狎,李鳞甲”。
讲一个人有鳞甲,就是说这人心狠,不能得罪,报复心强,明说这个人不能开玩笑。
蜀汉大臣陈震提醒诸葛亮说:“李严这人,骄傲自大,腹有鳞甲,不善于团结同志,应该注意使用方式。”
诸葛亮贬李严后,也说:“陈震对我说过李严的性格问题,我本想有鳞甲的人,不要去触犯他的性子就行。
没想到还是出现口舌之祸。”
第二点应该还是性格,太过自私。
李严曾经主动要求把东部地区的巴东、涪陵等五个郡合并建立巴州,让自己当巴州刺史,这小算盘打的精明。同时给诸葛亮写信,说曹魏的司马懿等人“开府仪同三司”,怂恿诸葛亮“宜受九锡,进阶称王”。
小知识:锡 念“cì”,通“赐”
让诸葛总经理架空刘董事长,用心是比较险恶。
诸葛亮回了一封长信,大意是:你我相交这么久,你还是不了解我。我受先帝(刘备)恩重,位及人臣。现在没有打倒曹魏,没有报达知己,搞这些名堂,这不应该。
这几件事给人一个印象,李严是个时时刻刻在为自己打小九九的人。
第三点可能是益州士人的共性。
原先的益州牧刘璋懦弱无能是出了名,在他手下工作多年,部下经常忘记了一个团队必须要有的纪律和制度。
整体上比较放肆,不爱受约束,难听点就是骄横跋扈。
好几个人都是开口就叭啦叭啦地乱讲,在君主集权时代,有些人因此还丢掉性命。
诸葛亮入川后从严治理,就是要改革刘璋留下的作风散漫问题。
再加上这个时候原来在重要地位的益州人士,如法正、黄权、刘巴、孟达等死的死走的走,星流云散。
李严很有孤单感觉。
他写给孟达信道:“我和孔明一块受托,责任重大,多想有良朋好友一块分忧。”
也是他这种心理的体现。
诸葛亮在治理政务上公平合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加上他本人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益州的旧士人还是相当服他。
诸葛亮在贬下李严的同时,继续重用李严的儿子李丰,让他接李严的班,主政江州。并给李丰写信说:“我和你们父子一起用心为汉室工作,这个是神明也可以感知,不只是凡人知道的事。
让你父亲到汉中,你在江州主政,是计划长久的方案。谁会料到中途发生这种变故!你要多多安慰你父亲,让他多想想这次教训,要明白我的用心所在啊!”
李严被贬到潼郡后,安心认错。
在他的心里,还是相信诸葛亮迟早会重新启用他的。
工作水平能力,资历政绩,摆在那儿,大伙儿全看得到,我李严应该是诸葛亮接班人,是不二人选。
料不着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李严得到消息,明白再也没有人敢用自己了,前途一片黑暗,心中如焚,激愤生病死去了。

平心而论,李严的才华是一流的,在几个老板手下都得到重用,位高权重。
但不善于和人打交道,性子高傲,看不起自己的战友们,用现代时髦的话说,就是智商特高,情商特低,得到这样的结局,一点也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