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聂中明与合唱艺术

 江山携手 2017-01-03

 [转载]聂中明与合唱艺术

张祖善

 

[转载]聂中明与合唱艺术



  著名指挥家聂中明从 l950 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就学时,受学校委派任天津中苏友好协会苏联音乐合唱团指挥算起,至今已在合唱艺苑辛勤耕耘了五十年。五十年来,他始终兢兢业业,艺进不已,历勉不止。现任中国合唱协会会长,虽已年逾古稀,仍然在为中国合唱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着……

 

探索合唱艺术民族化

 

  聂中明致力于合唱艺术民族化已多年,作为有心人,五六十年代,他曾向著名的“花儿王”朱宗禄学习民歌,向名演员石连成学习曲艺,向著名大师白凤岩学习新梅花大鼓,并研究京剧、河北梆子、豫剧等戏曲,从中汲取吐字、行腔、板式和表演等方面的精华,大大丰富了人在指挥合唱时的表现手段。 1962 年,他根据新梅花大鼓《张羽煮海》改编,创作出故事大合唱《龙女听琴》,用管弦乐队伴奏,并在其中配以民族特色乐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上演后,即引起强烈反响。

  他还从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中汲取营养。五六十年代,他曾多次到少数民族地区演出和采风。七十年代初,他又赴内蒙古、新疆组织并指挥和录制了一批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歌曲。后来,又曾至云南为少数民族音乐工作者排演故事合唱组歌《阿诗玛》。少数民族奇妙的风土人情,秀丽的山水草原,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丰富了他的艺术积累,成为他走合唱艺术民族化道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著名作曲家瞿希贤创作的东蒙民歌《牧歌》是聂中明经常指挥的曲目,这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合唱曲有深度,有品味,且旋律优美,作曲家对每一个音符都像雕刻家一样精心去雕琢、去塑造。正如作曲家瞿希贤本人说的那样:“我的作品排练起来很累,要慢慢‘啃’,才能搬上舞台。”聂中明和瞿希贤交往多年,他了解瞿希贤高尚的人品和艺德,也熟悉她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扎实无华的作品。因此在排练《牧歌》过程中,他也像作曲家一样精心雕刻和塑造每一个音符,调动了自己在少数民族地区所获得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积累,以草原上露珠般的晶莹歌声,情景交融地描绘出草原美妙的景色和牧民的幸福生活,使人获得很高的艺术享受。

[转载]聂中明与合唱艺术


  聂中明,十分喜爱丹青、书法等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他精于太极拳、太极剑、长拳等,曾拜著名武术家郝寿岩为师。他发现丹青、书法的运笔与武术的拳剑,在气质、内力、韵律、形体动作、气息控制等方面与指挥技法,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将上述精髓融会贯通于指挥艺术中,使他的指挥手势更富表现力,更有独特之处。

   1985 年,他在第二届北京合唱节上,指挥中国广播合唱团演唱了根据电视剧《四世同堂》插曲《重整河山待后生》改编的同名大合唱和根据刘天华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良宵》改编的同名无伴奏合唱曲 , 把京韵大鼓和二胡的特有的韵味和滑音技巧等巧妙地融入于合唱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荣获该合唱节一等奖。

  今天当我们聆听和欣赏聂中明指挥的合唱作品时,能更明显地体会到,他对合唱艺术民族化的理解更深刻了。他不仅在《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罕》、《小河淌水》、《嘎哦丽泰》等合唱曲中,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少数民族合唱作品的不同民族特色和意境,而且在其他很多合唱作品中,在吐字、行腔和歌曲处理等方面,也借鉴和运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方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开拓合唱艺术的新路

 

  五十年代。无伴奏合唱曲目在我国合唱艺术舞台上还很少见到。 1957 年 4 月,刚从苏联指挥家杜·尼·杜马舍夫教授来华举办的指挥班毕业的聂中明,为了丰富我国的合唱艺术,填补我国合唱艺术的空白,毅然决然地带领全体团员严格、刻苦地排练全套无伴奏合唱音乐会的作品。美妙的和声,各声部特色的自如运用,整体意境和局部细节的巧妙组合,使听众大开眼界。《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纷纷刊播了这一盛况。作为这场音乐会顾问的前苏联指挥家杜马舍夫,亲自撰稿肯定了这次在中国举行的第一次无伴奏合唱音乐会。同年 9 月,聂中明又将法国著名作曲

 

中国第一辑无伴奏合唱

 

合唱:中国广播合唱团 指挥:聂中明

 

01. 康定情歌 -四川民歌
02. 故乡的亲人 -美国民谣
03. 拉网小调 -日本民谣
04. 在银色月光下 -新疆民歌
05. 目莲救母 -中国民歌
06. 牧歌 -蒙族民歌
07. 半个月亮爬上来 -青海民歌
08. 天黑黑 -台湾民歌
09. 梦幻曲 -舒曼曲
10. 好久没到这方来 -四川民歌
11. 小河淌水 -云南民歌
12. 小母鸡 -斯康代鲁斯曲
13. 亲爱的大地 -卡勉斯基词 M.卡瓦尔曲
14. 春的召唤 -贝多芬曲
15. 爱挑剔的姑娘 -捷克民歌
16. 瑞士人的合唱 -歌剧《威廉.退尔》选曲
17. 红莓花 -俄罗斯民歌

家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中全部合唱及部分独唱曲 ( 用中文演唱 ) 搬上中国舞台。 11 月,为纪念前苏联十月革命成功 40 周年,由中国音协主办,聂中明任指挥,沈湘任领唱的大型合唱《伟大的友谊》在京演出,两场合唱均由中国广播管弦乐团伴奏,这对一位年仅 27 岁刚从指挥班毕业的指挥来说,在很短时间内连续指挥两次难度很大的合唱音乐会,又不能不说是“奇迹”了。

   1995 年,在高雅艺术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首肯之际,聂中明再一次推出经精心排练的一套无伴奏合唱作品,举办了《春的召唤》无伴奏合唱音乐会。他以纯熟的指挥技巧,丰富的感情及凝重独到的手法调动了合唱团的动人歌声。记得十九世纪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他认为“真正的艺术”最重视的不是艺术形式上的各种因素,而是蕴藏在作品中赖以感染观赏者的思想情感。聂中明指挥的 23 首无伴奏合唱作品中,准确地把握和反映各首作品的不同“性格”特点,如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唱得像清澈的水泉般不带一点杂质,有种“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感。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塑造了山清水秀音响错落的最佳意境。舒曼的《梦幻曲》又韵味无穷,任你情感奔驰,浮想连翩。

  同年,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出版了由中国广播合唱团演唱的由聂中明指挥的中国第一无伴奏合唱专辑《在银色月光下》激光立体声唱片。颇具匠心的制作,把艺术家对合唱艺术的珍爱之情蕴含在每首作品中,聂中明指挥的一首首中外无伴奏合唱曲,唱进了每个听众的心田。百人一声,或轻丽,或恢宏,或沉静,或豪放,或庄严肃穆,或诙谐风趣,皆和谐统一,美不胜收,令人动情,令人遐想。让听众感受着无伴奏合唱曲的动人魅力,体味着真实感情的融合与流动,受到了艺术陶冶。

 

让中国合唱艺术走向世界

 

[转载]聂中明与合唱艺术



  加强与国际合唱艺术界的交流与合作,让中国合唱艺术走向世界,是我国几代合唱艺术界人士也是指挥家聂中明的强烈愿望。五六十年代,对外交流主要是通过国家文化部门按照我国与外国以及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协定,有计划地选派或接待合唱艺术团体。聂中明有幸曾于 1953 年参加中国青年代表团艺术团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并随艺术团赴前苏联、波兰、原东德等国家进行访问演出,前后半年时间,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聂中明作为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与中国广播合唱团团长兼首席指挥,对外接待任务逐年增多,交结的外国和地区的合唱艺术界的朋友也愈来愈多,他还多次出访,为使中国合唱艺术走向世界而勤奋工作着。

   1984 年秋,聂中明率领中国广播合唱团访问日本,在京都,大阪、神户等 7 个城市举办合唱音乐会,受到当地隆重热烈的欢迎。聂中明精彩的指挥艺术,使日本评论家赞叹不已,他们认为指挥家聂中明的指挥几乎无可挑剔,堪称世界一流水平!

   1988 年 7 月,聂中明又率领中国广播合唱团赴日本的宝塚市参加第五届室内合唱比赛。参加国际比赛谈何容易,一是经费等物质条件需要演出团体自行解决,二是中国专业合唱艺术团体从未参加过海外的国际比赛,成败难卜,要承担很大的压力。聂中明考虑有再三,决定赴日参赛,并做好了本人独自承担一切责任的心理准备,经多方交涉,日方同意提供赴日所需的经费,交换的条件是中国广播合唱团必须在比赛前到日本进行为期一周的演出,每天两场,演出收入全归日方。这样赛前广播合唱团就要在日本各地进行拉练式演出,很难保证合唱团能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参加比赛。聂中明曾向日方提出可否把演出安排在比赛之后的建议,未获日方同意,理由很简单,因为如中国广播合唱团在比赛中失利,他们的票房收入就会大打折扣。就在中国广播合唱团在日本各地一场接一场的演出时,各参赛国的合唱团已陆续抵日,正以逸待劳养精蓄锐地等待着参赛,聂中明率领广播合唱团在奈良结束最后一个晚场的演出后,连夜赶到宝塚市,准备参加翌日上午 8 时的比赛。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和艰苦的条件,反而促使合唱团全体成员上下一心地投入比赛,所有参赛的合唱歌曲,全部高质量地完成。当评委宣布中国广播合唱团获得混声合唱、女声合唱、团体总分 3 枚金牌和男声合唱 1 枚银牌时,全场一片沸腾,所有的人都在高呼“北京 ! 北京 ! ”中国的专业合唱团首次参加国际比赛即获得三金一银的佳绩,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合唱艺术的水平和魅力,在中国合唱艺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89 年,聂中明应邀参加美国合唱指挥协会 (ACDA) 全国会议和同时举行的国际交流大会。大会期间,他成功地指挥了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合唱团及肯塔基州立大学合唱团。

   1991 年,他率团参加澳门国际音乐节,指挥中国广播合唱团、捷克管弦乐团与来自意大利、美国、罗马尼亚的歌唱家合作,演唱了莫扎特的《加冕弥撒》、《庄严忏悔晚祷》等作品,演出结束时全场起立,掌声经久不息

[转载]聂中明与合唱艺术


,气氛感人。

   1992 年,为庆祝中日恢复邦交 20 周年,聂中明在日本东京指挥中国广播合唱团与东京混声合唱团举行联合音乐会,并接受日本广播协会 NHK 电台的邀请,向全日本演播了中国民歌合唱专场音乐会,也获得了很大成功。

   2000 年 7 月,著名指挥家聂中明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合唱团艺术总监和常任指挥赴欧洲奥地利等 4 国,指挥该团演唱了中外著名合唱作品,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7 月 12 日,在维也纳国际青年艺术节闭幕式上,获奥地利文化部颁发的特别奖。奥地利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艺术总监兼团长申克说:“银河少年合唱团的演出相当精彩,无论从演员的发声、吐字,还是音调和乐感,都是高水平的,达到了专业水准 ! ” 2001 年春节期间,该团又在聂中明的指挥下,在瑞士日内瓦和法国巴黎等城市,为参加“中国文化季”的末赛以及海外的观众,侨胞演唱了“茉莉花”及“蓝色多瑙河”等中外名曲,以精湛的合唱艺术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高水平的中国童声合唱艺术,展示了中国音乐教育的水准和中国艺术的发展未来,被海内外观众誉为中国“艺术小天使”。

 

如诗如画的指挥艺术

 

  优秀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而且他们也必定是一个热爱艺术事业,并满怀信心为之奋斗的人。聂中明正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合唱指挥家。听过或看过他指挥演出的人,常常会体验到一首首合唱作品在他的指挥下变成了一首首激动人心的“诗篇”,形成了一幅幅五色斑斓的“画面”。五十年代中期,他在合唱指挥上已经具有线条清晰,击点准确和动作规范等特点,进入八十年代后,更趋成熟了。人们在欣赏他指挥合唱时,不仅被美妙的歌声所吸引,而且也被他矫健优美的身姿,丰富生动的表情和深邃明锐的目光所感染,更为他富有表现力的手势赞叹。一位美国合唱指挥协会 (ACDA) 的召集人又是从事多年合唱指挥的女指挥家曾评论道:“指挥家聂中明的指挥技巧,是她见过的众多合唱指挥中,最富有感染力、最细腻的为数不多的一位。”五十年来聂中明指挥过大量体裁形式、创作风格和作曲技巧不同的中外合唱艺术作品,他把风格各异的不同作品都表现得恰如其分,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把自己的理智和激情倾注于每首作品之中,用富有个性的准确、细腻、洒脱、传神的动作,指挥合唱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氛围之中,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作品本身中去。

 

[转载]聂中明与合唱艺术

  勤奋刻苦、严肃认真又是聂中明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每次排练前,他都极为认真地做好案头工作,仔细地研究分析作品以及它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准确把握词曲作者的审美要求,挖掘出作品的精彩乐段和重点部分,对全曲速度力的变化、刚柔互济、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气息控制、语音处理及感情抒发进行设计,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使作品的内涵和意境都得到充分表现,此时此刻,聂中明常常处于“忘我”状态,似乎自己的一切已和音乐融为一体,沉浸在艺术创作之中。他这种敬业精神为知情者所折服。

  合唱表演是群体艺术,指挥者水平再高,没有一支水平相当的合唱团来演唱,指挥意图及其风格特点均无法体现。因此,聂中明非常重视他所担任常任指挥的几个专业和业余合唱团的业务训练,并形成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

  他对合唱团要求严格,对每一个音符、每个小节都要求准确无误,要求音准准确,节奏分明,句法速度和力度稳妥,层次清楚,感情把握得当。

  他强调歌曲要讲究语言美,不论中外歌曲都要求吐字清晰,要有韵味,体现出合唱的整体文化素养,让观众听懂,有亲切感。他认为群体多声部合唱的吐字、行腔从整体上说比独唱更难,要求更高。

  他认真对合唱团进行呼吸训练,要求气息控制匀、深、长、平稳,熟练地运用几种合唱的呼吸方法。他认为气息控制不只是物理现象,而是感情上更深的表达。

  他还非常重视合唱团的声乐训练,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方法,他认为发声方法的统一是取得整体音色统一的关键,也是一个合唱团演唱水平不断提高的基本条件。

  他尤其重视合唱歌曲的感情处理,要求唱出意境,唱出感情。在排练中他常常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多方启发合唱团员们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力求准确地把握每一首歌的不同情感特点,做到声情并茂。

  他把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方法,归纳为“快慢、强弱、刚柔、动静”,他善于控制合唱团声音的强弱变化,提出“轻而不虚、强而不炸”的要求,使合唱表现力达到最佳效果。

  他很重视合唱伴奏的艺术质量,要求钢琴或乐队的演奏者,较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合唱演员融为一体,和谐一致、准确流畅地投入共同的创作之中。他对合唱作品中的前奏、间奏和尾奏也刻意要求,作细腻的艺术处理,以烘托气氛,调动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合演唱者和伴奏者相得益彰,达到完美统一。

  由于他擅于针对他所指挥的专业或业余合唱团的不同情况,因团制宜,综合运用上述科学的训练和指挥方法,使他们在合唱艺术水平上得到不断长进,形成有各自特色的演唱风格。

 

为了合唱艺术事业的明天

 

[转载]聂中明与合唱艺术


  聂中明长期从事合唱艺术事业,对合唱艺术怀有深厚的感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每天的日程都是排得满满的,即使节假日也很少有空闲的时间,他是全身心地扑在合唱艺术的普及与提高上,他说:“合唱能体现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心声,合唱艺术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培养凝聚力的最佳艺术形式之一,对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极为有益,我热爱合唱艺术,并把它作为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为此我始终把‘在提高下普及,在普及中提高’作为我遵循的工作信条”。

  他在长期担任中国广播合唱团的首席指挥,在他精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下,该团通过大量的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形成了特有的演唱风格,并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个团录制的歌曲数以千计,录像数百场,灌制了大量的优秀唱片, 1989 年 6 月,中国广播合唱团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聂中明本人也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指挥特别奖”。为了发展合唱艺术事业,多年来他还为北京、吉林、安徽、新疆等地培养了很多指挥专业人才。

  他还以很大的热情投入普及工作。五六十年代,他曾先后担任学生广播合唱团、北京大学生合唱团、北京市大学教师合唱团、北京教师合唱团、玉泉山农民合唱团等指挥,实际上聂中明在这一时期曾指挥和指导过的业余合唱团还远不止这些,人们说:“聂中明走到那儿,哪儿就会冒出合唱团来。”

  八十年代以来,他作为中国合唱协会及所属童声合唱委员会的负责人,又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到合唱事业的普及工作。他认为发展祖国的合唱艺术事业,一定要从中小学的音乐普及教育入手,他和其他中国合唱协会负责人一起,积极参与北京市的市、区两年一度的中小学合唱比赛。推动了北京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广泛深入的发展。他还亲自为北京市第八中学和十一中学执棒。 1999 年 12 月,他当选为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仍极为关切少年儿童的合唱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聂中明还非常重视成人业余合唱团的建设。中国科协科学之声合唱团、北京市建设银行合唱团、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油龙合唱团、国家广电总局老干部合唱团和杭州西子女声合唱团等都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不断成长。在他任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以后,更将他的视野放在推动全国各地合唱艺术事业的进一步普及提高上。

  著名指挥家聂中明在合唱艺坛执棒五十年,成绩卓著,并形成自己特有的指挥风格。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始终不断追求艺术的完美和有强烈的创新精神。而婉约灵秀的江南水乡的抚育,质朴动人的民间丝竹乐的熏陶,著名高等音乐学府的严格教育,又赋予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坚定的自信心。衷心地祝愿指挥家聂中明以他精湛的指挥艺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中国的合唱艺术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 上文原载中国合唱协会会刊《合唱艺术》2001年12月第21期,网文最后校对:20040506)

[转载]聂中明与合唱艺术

[转载]聂中明与合唱艺术

聂老师精心培育油龙合唱团指挥李建欧

1996年,本网作者与聂老师在环半岛游澳门的船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