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投电影:剧本>制作方>导演/演员 影视文化产业链包括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音像制品、影城和IP版权开发的衍生产品如游戏、玩具等诸多环节。作为纯财务投资者的PE机构,进入影视文化项目的时机大多在制作阶段。 电影属于艺术创意产业,水很深。判断一部电影是否值得投资,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活。由于艺术创意本身不可标准化和流程化,PE机构在投资时,倾向于将实现艺术创意的过程细分为流程性的环节,通过全方位的风控来综合判断和把握,保证项目的成功率。 具体而言,电影投资主要看五要素,制作班底、演员班底、宣发团队、成本控制、院线档期。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关键的剧本评估环节。 每年市场上诞生的电影剧本成千上万,PE投资人不可能亲自一一审剧本,因此催生了不少专门对剧本进行评估的机构,除了一些商业化公司,一些高校如中国传媒大学也设有影视项目评估研究所。 这些评估机构一方面可以对剧本进行文本评估,测定剧本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会对电视剧成品进行评估,服务于播放电视剧的电视台和网站。 剧本过关之后,便要开始考察制作团队。制作公司是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一般而言,好的制作公司会挑选好的演员班底,做好成本控制,自行绑定好的宣发团队。 制作团队之后,又会再看导演和演员。在投资者眼里,最可能引爆市场的明星反而排名在最后,这与普通人的视角无疑多有不同。 年轻投资人由于年龄优势,对流行趋势有相对敏锐的嗅觉,因此,东方富海影视基金团队在招人时,更倾向85后。但投资人光有感觉是靠不住的。 所有的市场流行趋势都有数据,哪些东西正在流行,或很可能将流行起来,都能从数据中看出来。有一些表面看起来好的东西,从金融角度看不一定赚钱。通过大数据,可以尽可能地规避未经过市场验证的电影项目的风险。 相比电影,电视剧投资相对简单,有4个要素需要综合考量:制作班底、演员班底、一线卫视有意向以及成本控制。据介绍,在投资电视剧之前,东方富海会去电视台尽调,调查电视台对某部电视剧的意向。一般一线卫视有意向的,则投资胜算较大。 为了控制风险,PE机构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一种是约定固定投资回报,这相当于在固定的期限内借钱给某个项目,年化利率一般约定在18%-20%。第二种则是保本分成,这种情况下,PE机构要让渡一部分分成收益。第三种则是同股同权,用来投资一些比较有把握的项目。 投资电视剧的收入,纯粹来自买方如电视台和网络渠道。电影的投资回报则主要看票房。一般电影票房结算后,最先需要缴纳两项雷打不动的必要款项,即向国家相关影视协会缴纳5%的费用作为电影专项基金,此外还有3.3%的税款,剩下的份额为91.7%。其中,作为票房的强力保障,院线方是整个产业链中的强势一方,分给院线以及影院的比重为38%-43%不等。 除开这三笔固定支出后,剩下的不到50%,发行方也会提取5%-15%,内含电影导演或主创人员奖励、宣传时所花费的发行成本、电影宣传费等,所剩下的不到40%的份额,才是投资人和制作方的分成,而这其中还包含前期所投资的成本费用。 业内还有个最简单的“成本三倍”算法,即一部片子票房要达到制作成本三倍以上,投资方才开始分成。例如一部制作成本3000万元的片子,对投资方来说,票房至少要9000万元才能回本,其中的6000万元用于院线、发行、导演演员、税收等。9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才由投资方按照票房比例来分成。 “投资电影的回报,分到手一般为年化25%-35%的回报。”据透露,在签订投资协议时,东方富海一般会向制作方要求约定优先回款,即在院线分成后,投资人先于制作方优先回款。如此,在电影票房结算后4-6个月,投资人的钱可以到账。 随着影视文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具备知识产权的创意产品)开发越来越被国内重视,IP衍生收入在影视文化投资中比重正不断升高。从电影衍生出的网游、电视剧、网剧、网站、APP等层出不穷。一般来说,PE机构投资一部电影,也就连带投资了这部电影的版权,在以后的IP开发中,可以享受分成。 与此同时,IP也变得越来越贵,逼迫PE机构不断将投资往早期挪。据介绍,如果PE在项目还是网络小说的阶段就投进去,投资协议上对IP版权分享的议价空间就比较大,可以参与到它后面所有衍生产品的开发分成。投到中后期成熟项目,制片方不一定愿意分享版权。 曾几何时,从矿业、房地产业、股市等领域释出的热钱一度充斥影视文化市场,导致电影业出现不少力捧个别演员的现象,甚至使电影制作陷入了粗制滥造的怪圈。与之相比,PE对电影业的投资更加理性,更加规范化,更加注重确保资金方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成本控制,避免滥用。 从项目到股权 作为股权投资的专家,大多PE并不满足于投资单个影视项目,而会瞄准电影上下游产业链条中的优质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在PE看来,投资单个影视项目比投资一家影视剧制作公司的风险大。不管是在前期筹备还是拍摄过程中,单个项目的相关法律财务风险都很多。但是影视剧制作公司除了影视剧制作,还可以有多种盈利模式,投资它的股权,法律、财务上更有保障。 要如何发掘影视文化好公司? 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以好莱坞的电影制片业为参照,投资电影相关产业,包括影视制作公司、发行公司、后期制作公司、3D制作、网络剧本创作、网络宣发与传播、IP开发公司等等。 影视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者,往往都具有相当丰富的影视从业经验,同时又具备金融和资本运作背景。而影视创意产业从业者,不少从创作出身,商业运作知识是其短板。 PE机构的介入,可以在公司管理、发展战略规划、资本运作、多元化融资等方面起到帮助作用。国内影视企业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华策影视、华录百纳等,均是从引入私募股权基金走到IPO的成功案例。 影视文化行业的被投资人,和其他行业的创业者有许多不同。东方富海投资人表示,传统行业的实业家年龄偏大,会着重从金融、财务角度去考量问题。 与此同时,PE会通过专业的方式,挖掘和投资视产业上下游相关的潜力公司,用金融和产业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将资金投入到所有权独立、业务上又有一定相关性的企业中。以股权为纽带,建立影视产业生态系统,客观上,这也有助于电影产业链的完善。 以IP开发为例,成功开发《小时代》IP的郭敬明,在公开演讲中提到,他在开发IP时遇到的问题是,小说、音像、唱片、玩具、游戏、广告、衍生产品等不同的领域存在断层,每家的立场和诉求都不一样,没有办法形成系统的IP开发计划。事实上,娱乐媒体各细分领域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共生性。以迪斯尼为例,由于集团化运作,其对IP的开发有详细完整的开发计划和步骤,不同业务部门可以不同方式开发和推广同一IP,将品牌的无形价值最大化。正是基于这种结构,好莱坞电影得以发展壮大,迪斯尼因此成为文化传媒行业的代表,进入过去100年全球最大非国企上市公司的前25名。 此外,国内影视文化公司实现产业链整合的另一大方式是并购,其中涉及融资、并购、整合等问题,向来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PE机构将有巨大发挥空间。 正如分管电影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所说:“通过一批既精通影视产业的运作又有丰富的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士掌管大量的社会资本,将会改变中国影视产业的格局和发展趋势。” 来源:理业控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