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写故事的结构

 leee68 2017-01-04

文丨史建全


史建全,中国著名编剧和顶级电视剧文学策划编剧。编剧作品有九十年代经典电视剧《针眼儿警官》、《无悔追踪》;电影作品包括获得53届戛纳评审团大奖的《鬼子来了》,与张艺谋合作改变的自科恩兄弟《血迷宫》的《三枪拍案惊奇》。



刚才讲了一点,就是我举看《人证》的例子,讲故事就是按照故事发展的结构去讲,什么是结构呢?结构简单的来说就是你讲故事的顺序,但是这个顺序是你设计的,是你安排的,结构就是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这个故事,哪些明着讲,哪些暗着讲,这就是结构。结构就是把破碎的东西组织起来,把不同的细节有机的组织起来。看谁讲得绘声绘色,看谁讲得眉飞色舞而已。我还拿刚才我举的《人证》的例子来讲,说我那个朋友,人家给我讲《人证》的例子大家都能听明白,但是他不是按照结构来讲的。电影就更应该如此,你找了很多素材,怎么组织这些素材,先讲那儿,后讲哪儿,哪些藏着讲,哪些明着讲,故事是瞒观众不瞒剧中人,还是不瞒观众瞒剧中人这个结构。




有一次我和冯小刚聊天,他问起我,你写剧本,感觉最难的是什么?我说是结构!我反问他,我说你呢?他说就是逗乐,能把故事讲逗乐了不容易,这是他冯氏喜剧的特性。




写戏要'紧拉慢唱'


组织结构这就好比拼七巧板,电影有时间要求,90分钟,两三万字,百十来场戏,这有一个技术要求。它就好比七块七巧板,这七块颜色就看你在这百十来分钟百十来场戏里怎么品,就是看谁拼得好看,谁拼得巧妙,谁拼得高级,这就是结构。我写《无悔追踪》的时候,一开始策划,这是一个警察抓特务的故事,这个特务是明着讲暗着讲就讨论了好多次,记得宝刚参加讨论他就说了一句,他那时候拍了《北京的故事》,有一个祖传金丹的线索,他把祖传金丹埋得太死了,观众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所以那个戏没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这就是故事没设计好。后来想来相去,我就决定明着写了,就是瞒剧中人不瞒观众,让观众说他,他就是特务怎么不抓他。




一双扭曲的赌徒的手


电影《孔雀》是一种单元式的相对特殊的述事结构,也有人称它为板块式结构。“块式结构,线性结构”这好象是电影学院总结出来的概念,电影学院还有一位老师专门写了一本书,概括了几十种讲故事的结构。有兴趣的不妨找来看看,比我讲得明白。


《孔雀》讲述一个工人家庭,父亲,女儿,女儿是张静初演的,和一个傻儿子的故事,他就是块状的,讲女儿、家庭、傻儿子,块状的。但是我认为,就电影而言,不如把父亲,儿子和女儿三个人的故事缝合到一块,相互补充更浑厚一些。如果做块状的结构,转场是需要最讲究的,还要转的有机,这是很艺术的活儿了。



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剧中人

让剧中人去感动观众


电影是作者用主观视觉叙述这个故事的进程。现在的年轻人,也就是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支离破碎的社会,社会浮躁,信息也很快,因此寻找新的讲故事的方式,也就是新的述事结构,是很时髦时尚的事。但是,不管怎样,故事本身还是第一位的,不然你就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相关阅读


如何写出结构优美的剧本

文丨琳达·西格



1、对自己的剧本进行提问


很多修改剧本的工作涉及故事重构。三幕剧的剧本初稿很难写得一目了然。通常,某一部分总是比其他部分显得更强。有时,转折点安放在了错误的地方。或者转折点显得有点薄弱,阻碍了剧本从一个部分向另一个部分过渡。

当你通读剧本结构时,扪心自问以下问题:

(1)我是从影像开始的么?
(2)该影像是否为故事确立了某种风格或者某种感觉?
(3)在开始故事时,我是否具有一个清楚的催化事件?催化事件是否强健,是否具有戏剧性,可以通过动作得以传达么?
(4)核心问题清楚么?核心问题是否能引发故事高潮?每一转折点是否都能将故事推向核心问题?
(5)我的第一转折点清晰吗?它是否能带领故事走向第二部分?
(6)我的第二转折点清晰吗?它是否能引导故事走向高潮?
(7)我所设定的高潮之后就是大结局么?我的结局是否能够短小精悍?



2、练习和思考


(1)观看5—10 部电影的开头。找出每部电影中的背景、催化事件以及核心问题。在每部电影中,催化事件是在几分几秒出现的?在你所观看的电影开头中,你是否发现某些背景或者催化事件有点怪怪的,你是否会思考如何进行改善?

(2)找两部电影或者两个电视节目来看,一个是你喜欢的,另一个是你讨厌的,看完之后对比思考二者之间的催化事件和两个故事转折点。它们是否暗示了行动将随后发生?它们是否暗示太多,以至于故事变得毫无悬念?或者故事的暗示不足,结果让故事显得突兀?对比不同电影中的元素运用,比如侦探/ 悬疑类型,或者具有类似主题的电视连续剧,比如《犯罪现场调查》和《法律与秩序》。

(3)观看悬疑、喜剧、剧情电影以及其他类型的电影,从中找出故事的转折点来。标明转折点发生在故事的几分几秒。这些转折点真的有用吗?这些转折点是动作主导型的?还是对话驱动型的?


3、值得研究剧本结构的电影


每个部分的结构都很好,要找到这样的电影非常困难。在好莱坞,不是每个编剧都知道如何构建一个剧本,即便是才华横溢的编剧也不一定就是结构高手。绝大多数电影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结构问题。

有时候, 你会看到非常缓慢的建置(《温柔的怜悯》[Tender Mercies,1983])。


《温柔的怜悯》


有些电影在拖了很久之后,才出现第一个转折点,这会导致第一幕显得过于拖沓,并直接影响了第二幕的故事发展,这种电影很容易让观众失去兴趣(《无语问苍天》(Awakenings,1990)),或者给观众带来不愉快的观影体验。

有些电影可能过早安置了第二个转折点,这会让故事的第三幕显得有些冗长。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即第二个转折点设置靠后,结果,营造第三幕张力和悬疑的时间就明显不足,故事只得匆匆收尾(在《无语问苍天》中,第一个转折点和第二个转折点安排得过于紧密,结果挤压了第二幕的内容,它未能给老年人的欢乐时光留下足够的时间,这很难和他们的痛苦时光达成某种平衡)。

有的电影(不排除某些伟大的电影)在高潮过后,还意犹未尽地徘徊在结局上(《紫色》[The Color Purple, 1985] 和《印度之路》[A Passage to India,1983])。在《指环王》三部曲的大结局部分,结局可以戛然而止于很多地方,这样的话,故事会更为紧凑。你是否觉得结局部分有点过于冗长?你是否认真想过,在何处结束,《指环王》的故事反而会显得更为紧凑?在重构大结局时,你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传达大量信息?


《紫色》


剧本修改是对剧本进行剪辑、压缩和重塑的过程。在修改过程中,影像变得更为清晰,背景变得更锐化。如果转折点处写得有些过度,以至于情节拖沓,那么修改可提升转折点的简洁度。当然,结局也会变得更为紧凑。很多时候,剧本修改需要集约型的工作方式——该缩短的地方要缩短,该详述的地方要详述,这样才能让故事的价值最大化。

有时,电影的结构既强健又清晰,但这会让故事不够扑朔迷离——在结局发生之前,观众可以准确预测。有时,电影在保持艺术个性的同时,还想坚持原创。对观众来说,这样的电影很难跟进,或者会被搞得一头雾水。它们可能是精美的艺术杰作,但它们的技巧仍然不足。一个伟大的编剧可以把艺术和技巧融合得天衣无缝。

研究那些结构优美的电影有助于你写出结构同样优美的剧本来。值得研究剧本结构的电影包括《证人》、《亡命天涯》、《致命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1987)、《绿宝石》(Romancing the Stone,1984)、《非洲女王号》(The African Queen,1951)、《窈窕淑男》以及《回到未来》。近期一些结构紧凑的电影包括《永不妥协》(Erin Brockovich,2000)、《阳光小美女》、《怪物史莱克》(Shrek,2001)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及《恋爱中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 in Love,1998)。你也可以在一些非传统电影中看到很强健的结构,比如《撞车》,我在拙著《最佳剧本奖的获得者是……》(And the Best Screenplay Goes to...)中分析过这部电影。在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时,不太容易发现故事的转折点。然而,对很多电影或剧本结构好坏的检测标准都如出一辙:如果你觉得故事自始至终都很紧凑,你不会觉得乏味,故事也不会出现拖沓,那么你可判定,这个剧本的结构非常好。


摘自丨《编剧点金术》  副标题丨剧本写作与修改指南

原作名丨Making a Good Script Great,3e
译者丨曹怡平   丛书丨后浪电影学院


拓展阅读


检查喜剧人物写作的6大毛病

导演必读:关于电影分镜头的一切!

电影导演和编剧为电影干过的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