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读指南(一) 营养不良不仅损害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而且可增加手术危险性、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吻合口瘘等)增加、死亡率升高,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从而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及生活质量。营养支持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证据表明,围手术期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减轻患者分解状态和瘦组织丢失,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尽快恢复,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自2006年制定《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至今已有10年,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的临床营养实践,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按照当今国际上指南制定的标准流程,荟萃分析我国和各国发表的文献证据,参考国际性营养学会的相关指南,综合专家意见和临床经验,多次征求意见、组织讨论和修改,《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最终由吴国豪教授等执笔完成,于2016年9月在《中华外科杂志》正式刊出发表,受到国内和国际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 该指南采用国际公认的制定方法学和证据等级,先相关名词进行定义,包括: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口服营养补充、免疫调节制剂、营养不良、营养不足、重度营养风险、营养筛查及营养评定;阐述了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后果及营养支持的作用。如:外科住院患者如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评价?术前处理及营养支持,如:手术患者术前是否需要长时间禁食?哪些患者需要接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如何确定手术患者能量及蛋白质的目标需要量?围手术期如何选择营养支持方式?手术后应该何时开始进行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方式如何?肠内、肠外营养制剂的选择,如: 哪些患者需要特殊类型制剂或药理营养素?特殊类型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如:器官移植患者如何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减重手术患者是否需要实施营养支持?指南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上述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相关的热点问题做出了推荐。 肠外肠内营养学是上世纪现代外科发展的重要进展,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荟萃了国内外文献证据,凝聚了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专家的集体智慧和临床经验,为临床医学工作者提供了学习和临床应用参考的指南,同时也将有一系列专家解读问世,期待大家学习、应用和收获,并反馈宝贵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