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聊五运六气之二(五运六气理论之源的探讨)

 哉子vcduog2qtr 2017-01-05



灵素真要』第33


||| 导读:通过对于有关五运六气起源的问题的探讨及有关天文学知识,更有利于读懂后面几篇大论中内在蕴意。通过对六气来源的探讨,明确了五运及六气阴阳是古人对天象观察得来,并非按阴阳之气多少来对应五行得来。如探讨内容有不妥及错误之处望同道指正。

我们在仔细阅读七篇大论中的内容时会发现,五运六气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也是经过不断修改,演变。非一时一人所做,其中第一篇《天元纪大论》写作方式是以黄帝与鬼臾区对话的形式论述问题,其内容相对原始,其成篇年代明显早于后面六篇。后六篇写作方式则是以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形式论述问题,其内容相对完善及系统。为了深入了解五运六气理论,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其理论来源。

黄帝在遇到这个问题也有相同的疑问。鬼臾区在回答五气运行规律时则引用了古书《太始天元册》的一段话:“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这很明显是一段关于古天文学的文字,所以我们要想了解这段文字,我们不得不大体了解古天文学的相关知识。

九星:即北斗九星:天枢(天英星),天璇(天任星),天玑(天心星),天权(天柱星),玉衡(天禽星),开阳(天辅星),摇光(天冲星),左辅(天芮星),右弼(天篷星)。其中前七星常显而不隐且连接起来形似舀酒的斗形,故又称为北斗七星,前四星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星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极星居于正北方,永恒不动,古人就以此来确定大地的方位,北极星与北斗星保持一定的距离,北斗七星顺时针绕北极星一周为一年。古人有通过初昏时斗柄所指方向来决定季节的习惯。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春,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秦汉时期,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斗逐渐远离北天极,不再充当极星,于是新的北极星“太一”被确定。此时北斗即被视为“太一”。而在秦汉时期随着古天文学的发展,又增加斗柄所指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四个方位配属二十四节气。并将九星按洛书、八卦九宫的方法配属九宫。并赋予五行属性,我们在《灵枢经.九宫八风》等篇章可以看到在内经时代古人已运用九宫理论按季节及方位指导疾病预防。而在《内经》遗篇《刺法论》《本病论》虽疑非《内经》原文,但其中运用大量五运六气知识指导疾病的针刺,预防及治疗。这其中就包括通过对应九星九宫判断疾病所在经络并指导针刺治疗

七曜:包括日、月、岁星(木)、荧惑星(火)、镇星(土)、太白星(金)、辰星(水)。七曜是不停运动的其运行规律张衡在《灵宪》中即有详实论述:“文曜丽乎天,其动者七,日、月、五星是也。周旋右回。天道者,贵顺也。近天则彁,远天则速,行则屈,屈则留回,留回则逆,逆则彁,迫于天也。行彁者觌于东,觌于东属阳,行速者觌于西,觌于西属阴,日与月此配合也。摄提、荧惑、地候见晨,附于日也。太白、辰星见昏,附于月也。二阴三阳,参天两地,故男女取焉。”其大意为:五星与日月右旋而成一周,木、火、土三星近天而运行慢,金、水二星远天而运行快。古人通过观察日月五星的运行及五星的明暗交替,确定某一年的五行属性,及其五行属性的太过与不及。并与五星相对应。所以在《气交变大论》中,当岁木太过时会上应岁星(木),岁火太过,时会上应荧惑星(火),岁土太过时会上应镇星(土),岁金太过时会上应太白星(金),岁水太过时会上应辰星(水)。再结合干支纪年的方法制定出干支纪年中天干的五行属性即: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整个大论篇章中提到五运时多以五星相对应。这只是提到五运的由来。那么六气的由来又如何呢?

黄帝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岐伯在《太始天元册文》给我们这样的解答:“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这里我们必须了解二十八星宿的一点知识。古时人民为了方便于观测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运转,便将黄、赤道附近的星座选出二十八个做为标志,合称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个星宿,春分时节在东部的天空,故称东方青龙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七个星宿,春分时节在北部的天空,故称北方玄武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这七星宿,春分时节在西部的天空,故称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这七个星宿,春分时节在南部天空,故称南方朱雀七宿。由以上七宿组成的四个动物的形象,合称为四象、四维、四兽。古代人民用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没和到达中天的时刻来判定季节。例如:《灵枢.卫气行第七十六》:“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昂为纬,虚张为经。”这里的“子午卯酉”指的是月份,子月为冬至,午月为夏至,卯月为春分,酉月是秋分。这段话表明太阳冬至点在虚宿,夏至点在张宿,春分点在昂宿,秋分点在房宿。在西汉初期出土的六壬式盘就是模拟二十八星宿、北斗确定季节及时辰的工具。

但是在《太始天元册》中二十八星宿的作用并不是用来判断季节和节气的。因为大论应用的是干支纪年法,那就不得不说到干支纪年的起源了。干支纪年在形成以前经历了岁星纪年——太岁纪年——干支纪年的发展经过。

岁星纪年是春秋时期,古人经过天文观测发现木星每隔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据此古人将天区划分为十二等分,每一分都有特定称谓,并分属于十二地支,每一支代表一年,其具体位置则以二十八星宿中的某些星宿为标志:

星纪(丑);玄枵(子);诹訾(亥);降娄(戌);大梁(酉);实沈(申)

鹑首(未);鹑火(午);鹑尾(巳);寿星(辰);大火(卯);析木(寅)

星纪:斗牛女玄枵:女虚危诹訾:危室壁奎; 降娄:奎娄胃

大梁:胃昴毕; 实沈:觜参井; 鹑首:井鬼柳鹑火:柳星张

鹑尾:张冀轸寿星:轸角亢氐大火:氐房心尾析木:尾箕斗


太岁纪年法:由于岁星运行方向为右旋,与古人观测记录天体十二辰(十二地支配二十八星宿)惯常使用的左旋相反,故而天文学家就设想一个岁星相对的投影,其运行轨迹与岁星相反,称为太岁。仍沿用十二星次纪年法。并用十二辰的别名来定名岁阴,见《尔雅.释天》:“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丑曰赤奋若“此即太岁纪年法。也就是岁星纪年是按上图大圈外的运行方向纪年,而太岁纪年是按上图小圈的方向纪年。后来经过百余年的使用到了战国时期,天文学家发现岁星纪年存在较大误差,每八十余年会出现超次现象。岁星纪年已无法准确纪年,由此太岁纪年随之失效。虽然太岁纪年法不再使用,但是岁阴之名仍然被沿用下来。针对十二周期太短,天文学家借鉴商朝时就开始使用的干支纪日遂配岁阴以岁阳,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成干支纪年法。

我们现在再来看太始天元册的内容。以木星为例: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危室二星在诹訾(亥),柳鬼二星在鹑首(巳)。与巳亥之上,厥阴主之相对应。再例如土星二十八年一周天,每年镇一宿,古人称为“镇星”,黅天之气,经于心尾角轸,心尾与角轸相差六宿,即六年。所以我们发现六气的来源也来自古人观察天象的结果。古人通过五星与二十八星宿方位关系并结合干支纪年,得出某一支纪年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气属性,并总结出规律: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戊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在这里。黄帝再次提出一个问题,这样的六气对应方法“不合阴阳,其故何也?“岐伯是这样回答的: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所以六气的阴阳并不是按阴阳之气的多少分的,而是根据古人观察天象而总结的规律。所以这种六气的阴阳对应只适用于七篇大论的内容,并不能将七篇大论中的六气与阴阳的关系用来强解伤寒论及内经其它篇章的内容。

总结:通过对于有关五运六气起源的问题的探讨及有关天文学知识,更有利于读懂后面几篇大论中内在蕴意。通过对六气来源的探讨,明确了五运及六气阴阳是古人对天象观察得来,并非按阴阳之气多少来对应五行得来。如探讨内容有不妥及错误之处望同道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