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不是原作者,却是为老夫子“还魂”的那个人

 昵称535749 2017-01-05
2017-01-04


导读

《老夫子》的起点是一个旧时代永难弥合的遗憾,但它也在不断跨过旧时代,让故事重新展开。

对于一则讣闻而言,漫画家“老王泽”王家禧逝世的消息在脸书被大量转发时,讨论氛围颇为矛盾:一方面《老夫子》代表了曾陪伴过香港的回忆,也确实娱乐过不少人的童年,另一方面,冯骥才早在1999年就已撰文指出“老夫子”其实是出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京津一带的创作者朋弟(原名冯棣)之手,后来他又遍访史料,为大家解画为何本来诞生在天津市井的《老夫子》摇身一变有了个家喻户晓的香港身份,“老王泽”更被坐实了确为“抄考”朋弟。

左为朋弟的老夫子,右为王家禧的老夫子

对于创作者来说,一旦被卷入“抄袭”的丑闻里,几乎毕生成就都要前功尽弃。所以“抄袭漫画家”这顶不名誉的帽子,“老王泽”到死也难能摆脱。因而大家对逝者致意时的态度也多少有些微妙,“公道毕竟要还给原作者”,那么又该怎样评断和回忆属于香港的《老夫子》呢?

中肯的取态或许是不必一笔勾销,也不必将其永远封存在“怀旧”的神坛上。

只要在香港做过副刊记者,就一定写过“老夫子”这选题,无论是各大商场还是香港艺术中心,都筹划过《老夫子》主题展览或回顾展,因而人们其实也有不少机会重温到“老王泽”在上世纪60年代的手稿和绝版漫画。你看到那些原稿时,会觉得它们当然记录下了那个年代香港的生活面貌,而并非全然照搬朋弟笔下的故事,幽默感和生活痕迹也都明显更强。

2016年12月25日,香港举行“想入非非-老夫子漫画作品展”

细读当初冯骥才先生文中对这段“抄袭公案”的梳理,其实最为唏嘘的是原作者的黯然命运和被时代所误所欠的公正评价。过去采访“小王泽”时,曾问他怎么看“老夫子”这个形象给人的“传统”印象,记得他答我说:“老夫子从来没传统过,它只是样子给人传统的感觉。”——是啊,因为那个穿中式长袍马褂、头顶瓜皮小帽、脚上穿着一对功夫鞋的“样子”,根本就是“拿来”的吧。最初出现在天津各种画报上的老夫子,带着遗老少气质的迂腐和陈旧观念,底层小人物的形象里糅合了相当“传统中国”的个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没有后来“老王泽”的“抄考”,老夫子或许只是个曾短暂流行的旧时代漫画角色,而不会有后来的大红大紫——虽然这并不能为任何形式的“抄袭”行为脱罪,可某种程度上却也是事实。

倘若老夫子没有“借壳上市”到香港,那么它的血脉也将中断在四十年代,并彻底湮没在其后“反右”的兵荒马乱之中。而王家禧,则是为老夫子“还魂”的那个人,他更把它推向了世界——他抄袭了朋弟,却也做到了朋弟在当时大陆的环境下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把老夫子“发扬光大”。

冯骥才文中也曾写道:“搬用和套用自古有之;话说明白,万事皆无。”大家最为原作者鸣不平的,也只是“说不明白”;才华非凡却在历史语境的阴错阳差中失去正名,因而回看文革期间《老夫子》在香港的风光与朋弟在大陆境遇的凄凉,才格外令人痛心。

抄袭本非光明磊落之事,但倒也不必用“可耻”两字就彻底盖棺。

像一直为“老王泽”讲话的香港漫画家杨维邦就说,“其实当年画漫画的人都係搵两餐(只是为了填饱肚子)”,王家禧在50年代带两个孩子初到香港时,大概从没想过会大红大紫,只想着画漫画能多赚点钱。后来《老夫子》红透香江,在那当下要勇敢站出来承认自己是“抄袭”,所需要的胆色绝对不是人人都有。而王家禧,他只不过是个凡人而已,他有所有凡人的弱点:欣喜于到来的名利、不想惹麻烦搞到被索偿……加上香港和内陆当时又完全隔绝,天时地利之下,老夫子的酸甜苦辣,也就隐匿去了前史,摇身化作“耐人寻味”的香港记忆。

所以我一直记得早已子承父业的“小王泽”说:“父亲并未考虑过要赋予这个漫画形象重大意义,或是要变成伟大的漫画家。父亲只不过是个喜欢画漫画、又有漫画天分的普通人。

“老王泽”有漫画天分这一点其实毋需怀疑,否则那些日常趣味不可能成为被念念不忘半个世纪的隽永。三餐一宿的生活滋味里,香港的《老夫子》也早就生成了独属于香港的乐观精神——那种永远能笑对人生的耍宝态度。“小王泽”在回忆父亲时,会拿出来说的也是:“他那个人天性就热衷于搞笑。一群朋友聚在一起时,他最喜欢讲笑。”

“小王泽”把“怀旧”看得很淡,认为别人觉得《老夫子》怀旧那是别人的事。对他来说,只不过就是“曾经有个人,以我的名字为笔名去画老夫子,贡献了他的漫画天才,而很多人也喜欢。这个人很重要也很厉害——他是我的父亲”。人已往生,大概只剩这些需要被记得。

“老王泽”那一代漫画家的辛苦境遇如今已经翻天覆地,抄袭也好,承接也好,无论怎样,《老夫子》的故事仍在继续——虽然过去“老夫子”和大蕃薯一起吃大排档,如今则会去吃意大利餐,可他依旧是人们喜欢的老夫子,甚至固定的女朋友也还是陈小姐。《老夫子》式的幽默精神也被保存和延续了下来,而幽默的无远弗届,或许才是这个经典“IP”里最动人的遗产。

“小王泽”一般不太刻意去提老夫子是不是能够“代表香港”,一方面当然是避忌众所周知的尴尬,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幽默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强的文化差异,他甚至不觉得“幽默”必须得有个定义。“幽默更近似于一种共同的气质,它不可能被理性化。”幽默就是好笑、逗趣、有点不正常,甚至有点神经病。而笑料根本身边俯拾皆是——厨房、街边、隔壁住了一个八婆……生活中一切事物,只要将它看成是笑话,就会好笑。

其实这种理解,本身就非常香港:苦中作乐,把人情冷暖都变成无厘头的生活佐料。但《老夫子》也早就不再独属于香港,今天它被下载到世界各地的手机上,变成南非、美国读者也能欣赏的幽默。

在《老夫子》原作者朋弟的那个时代,漫画仅只是市井画报上带有讽刺精神的消遣,但如今,卡通、电影、网络游戏,全部从漫画而来。所以再过几年就将迈入70岁门槛的“小王泽”更在乎的是“把香港的漫画市场做大”,如今他的漫画工作室把“老夫子”做成了彻底开源的概念,更多人也参与其中。

香港的老夫子主题餐厅

“小王泽”说:“这样以后我不做,也会有人继续去做。”

而作为一个大IP的老夫子,也无需再被框缚在任何固有的“漫画”逻辑中,它可以是漫画,也可以是网络游戏、电子书、3D电影,老夫子可以遇到天外飞仙也可以大战吸血僵尸中西合璧;只要依然好笑,就够了。

《老夫子》的起点是一个旧时代永难弥合的遗憾,但它也在不断跨过旧时代,让故事重新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