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诗军“好方乌梅丸!”

 任之堂膏药老铺 2017-01-05

《经方》杂志

       第20170105期

      好方乌梅丸

作者/ 邓诗军  福州鼓楼区福飞南路固生堂中医馆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后世用本方者,多遵照原文用于蛔厥者常效,笔者早些年亦常用本方治蛔痛属寒热错杂者效好,近几年发现此方可广泛用于内妇儿诸科许多属寒热诸症兼有者,或属上热下寒病机者,疗效均优于一般常用方剂。

《内经》示人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其本而健其身。现代人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空调频繁使用,夏天贪凉饮冷,冬天人为使室温增加,夏不养阳,冬不藏精,致使阳气受损,而生活饮食过饱,安逸少劳,气虚运化无力,气血津液停滞于中,日久导致寒热错杂、虚实并见。

临床中常见有失眠,鼻炎,口疮,痤疮,荨麻疹,肥胖,疲劳,颈肩腰腿痛,上半身汗多、下半身冷,汗证,胆道蛔虫症,厌食,胃脘痛,少腹痛,崩漏等多种表现。但以大便溏泄为着眼点。常见舌尖红,苔中部或根部白腻,脉细弦或弦滑或细涩均可能出现,以全身或中下部寒热互结或湿热壅滞为病机,病人常诉易上火,又谓手足冷,口干,或胃冷或腰膝冷等等。

本方乌梅酸敛生津、开胃祛滞,姜辛椒附桂辛温化湿、温中,合黄连、黄柏辛开苦降、清热燥湿,参归益气扶正行血,共奏清上温下,斡旋中焦,行气活血。窃以为本方寒热错杂之病机较半夏泻心汤更甚一畴。曾治一腹泻患者,伴胃怕凉、胃痛喜按,口稍干,苔黄白,用半夏泻心汤无效,转用本方见功。

加减
变化

临床中可根据病人寒热之多少来调整方中辛温与苦寒药之剂量来平衡,若湿甚可加苍术、白术、茯苓以加强健脾去湿之功,气滞者加川楝行气止痛,虫积或食积加槟榔杀虫破积、化湿止痛。因原方以蜜为丸,汤药可用甘草代替蜂蜜。

验案
举例

案一:

某女,36岁,体偏胖,颈肩腰腿痛多年,伴神疲,睡眠1~3点醒,大便溏泄,舌尖少苔、舌中白腻,脉细。服本方十余剂,诸症近无,且诉原先局部丰满之胳膊及腹部脂肪堆积有渐瘦及匀称有力。

案二:

某小孩,因吃海鲜过多,致全身泛发红色荨麻疹以上半身尤多,苔薄白稍腻,舌尖淡红。抗过敏试验对许多食物过敏,医生嘱以后要少接触此类食物为要,吃药打针多日未效而来诊。嘱以调整身体内肠胃环境,与本方三剂效,十余剂愈。

案三:

 许某,男,62岁,多梦来诊,伴颈项不适,疲倦,晨起口苦,易咽痛、眼屎多。喜夏怕冬。大便粘,或先干后溏。舌尖红、苔白,脉沉细缓。以本方六剂后梦少眠深,精神渐足,眼清亮,大便正常。

案四:

李某,女,21岁,数月来月经淋漓不尽,色暗,经前腹痛一至二天。嗜睡疲劳,皮肤时痒,手脚易汗,手脚冷,胃怕冷,大便溏。苔白尖红,脉弦细。拟本方加味以健脾化湿、燮理止血。处方:乌梅30g、细辛6g、桂枝12g、红参9g、黑顺片9g、花椒6g、干姜9g、黄连9g、黄柏9g、当归12g、甘草10g、白术12g、茯苓12g、仙鹤草30g。三剂后经量渐少,六剂血止,体力精神及便溏等症均有改善,原方继服以巩固。


类似案例较多,兹不一一例举。观以上诸案则知本方为诸多急性病与慢性病之要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