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低倍镜的正常到高倍镜的异常,看胃肠粘膜需谨慎!

 微笑如酒 2017-01-05

2017-01-05 


学术前沿

作者:徐连泉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来源:华夏病理网资讯

【导读 接受教训,从此不管送检标本是胃粘膜还是肠粘膜,不管低倍镜下所见如何,我都转到高倍镜下一点一点地仔细观察,类似的错误也再未发生。

20年前,刚学习看病理切片时,老师告诉我说,一定要先从低倍镜下看起,当发现异常区域时再转到高倍镜下。老师的话当然就是“真理”,之后的许多年间,我一直坚持着这种看片方法。

然而,老师毕竟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给你,他说的话更不可能就是绝对的真理——若干年后,因为一个年轻患者的病例,我有了新的体会。

那是8年前,一名刚刚上大四的德州学院的男生,因上消化道出血住进了我院内科。做胃镜检查时,胃镜医生考虑胃癌,遂取3块病变组织送我科做病理检查。

切片出来后,低倍镜下,我见患者的粘膜腺体大小、形态正常,并没有可疑的癌变组织;高倍镜下大体一溜,也仅见有较多的炎症细胞,便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未查见癌细胞”。当时我还心想:怕是胃镜又没有取到肿瘤组织,还得让患者再遭罪做一次胃镜!


岂料,报告发出后的第二天,该患者的主管医生竟亲自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说:“胃镜检查考虑是癌,你报的却是炎症,能不能再仔细看一看啊?要是确实没有癌细胞,就得让病人再做一次胃镜。”

出于对内科医生的尊重,更出于对患者的负责,我说:“当然可以。”并赶紧放下手头的活,找出患者的切片。

低倍镜下自然仍是没有问题,但当转到高倍镜下一点一点地看时,就突然发现一个视野内正常的腺管之间有几个印戒样的细胞。继续观察,又发现这样的细胞在连续的几个蜡片上都有。

莫不是印戒细胞癌吧?这可是好发于年轻人的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癌,必须弄准。

于是,我找出蜡块重切,在新制成的切片上果然找到了肯定印戒细胞癌的诊断依据。

重发诊断报告,将原先的诊断报告换回,并记录在案。

再与胃镜医生联系,他说患者的肿瘤已把胃体、胃窦都给占满了,胃壁又僵硬,胃镜根本过不去,就在瘤体边缘将就着取了几块。怪不得,取的标本几乎都是“正常”组织,癌细胞那么少呢!


接受教训,从此不管送检标本是胃粘膜还是肠粘膜,不管低倍镜下所见如何,我都转到高倍镜下一点一点地仔细观察,类似的错误也再未发生。

近日与网友交流,发现其它的医院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例,故撰写拙文供同道参考:看胃粘膜或肠粘膜类的活检小标本,不管低倍镜下有否异常,也一定要在高倍镜下一点一点地仔细观查。


作者简介:徐连泉,男,50岁,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病理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