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八景”:高原水乡典雅神奇的历史记忆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6-12-30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214 ]
海门垂钓,在江城镇海门桥村,河边原有一垂钓石,在民国年间修河炸毁。 江川早街,这是八景之一“峭石温泉”所在地,人们至今仍使用着这里的温泉。 玉溪多山,其地形的复杂、多变的气候、茂密的林木以及如画的湖泊、纵横的河流,构成了各地独特雅致的自然景观。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这些自然生成的景观成了古人吟诗作赋、外出踏青之地。根据景观的特点,古人赋予了它们颇有诗意的称谓,涌现出了很多以生态景观为主的“八景”。这不仅从一方面反映了旧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当地人文蔚起的文化景象。 江川地处滇中,毗邻星云湖与抚仙湖,是旧时“跨州连郡”三府交界之地,历史悠久,其“八景”更是让当地人所称道。但随着历史和环境的变迁,“八景”是否仍然如初? 一些风景被岁月消磨了 很多人都知道江川旧时有“八景”,其分别为奇峰叠翠、峭石温泉、古埂莲池、海门垂钓、东山晚眺、云集晓钟、蟠坤古洞以及星湖夜月。这“八景”不仅反映了当时当地的自然生态情况,同时也描绘着当地人文的兴盛。那么,它们今天还存在吗? 要了解这“八景”,首先得要从江川的老县城说起。据相关文献记载,星云湖以北的龙街是江川历史悠久的古县城所在地,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那时因为“县内有蟠坤山(今野牛山),山顶碌碌、皆赭石,有石如龙”。故县治取名“碌云异城”。而这“八景”之一的“蟠坤古洞”就来自野牛山。 据记者了解,旧时,在海门村的野牛山上有一石洞,其幽深莫测,有似厅堂处,可容数百人,上有一隙透漏天光。洞内怪石峥嵘,冬暖夏凉,原有蟠坤庙。在问起它时,江城当地老者有这样的表述:“野牛山就像江川坝子的东北屏障,横亘于星云湖和抚仙湖之间。因山的东南侧有蟠坤洞,所以又名‘蟠坤山’。‘蟠坤古洞’现在依然存在,只不过我们都没进去过。只是听人说,这洞深不见底,里面有很多怪石。现在,有的人也会前往古洞,但仅仅是去看看。”据说,人身处洞中,能听到宁州之犬吠鸡啼声,素为奇谈。清代江川县令李密就有这样的诗句:“洞自何年辟?依稀古迹存。界鱼犹有记,蹄马已无痕。上去通山窍,下来透海门。行行询父老,指点话蟠坤。”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街城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时,因海门河道狭窄未开凿,又时逢暴雨连天,湖水猛涨,泛至江边村,湖水将海西村和江边村隔成两岸,两村子由此得名。而土主庙村一带田地也长期被水淹没,当时人们便种上了莲藕,形成了另一景致“古埂莲池”。如今,这一景致已经消失,人们对于它没有过多的描绘,但记者翻阅文献找到这样的记载:“古埂莲池……多种莲花,幽香四溢,风景宜人。文人学士,乘小舟沿堤埂,采莲赏景。”由此,这美景便不难想象。 而后,因龙街城多次被水淹后,明崇祯七年(1634年)县治被迁往江城。记者注意到,史料中关于龙街城的记载,基本都以建筑物为主。“云集寺”便是其中之一,它始建于唐代,“云集晓钟”便来源于此。江城当地人王仲德这样告诉记者:“大概是在明洪武三十三年,一个姓段的人来这里看到风水好,便在此处建了一座寺。相传,这座寺院里以前还有一口钟用草绳悬挂,只要在清晨日光照射到云集寺时,就会不敲自鸣,故名‘晓钟’。而‘云集晓钟’也由此得名。后来,有一人来到云集寺,说吊钟的草绳恐怕会断掉,建议换成铁链。寺僧同意后,此人就打了一条铁链把那条草绳换走。从此,这口大钟就不会自鸣了……” 在江城,记者继续打听着关于“八景”的那些事。在了解中,古埂莲池、海门垂钓、云集晓钟这些景致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而对于东山晚眺、峭石温泉、奇峰叠翠、星湖夜月来说,它们也大多被人们渐渐淡忘,不过当大家注意到它时,又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致。 一些风景还能依稀记起 早街,一个坐落于江川翠大线旁的村落,村后便是李家山。古时,这里被称为“热水塘”,后改美乐营,清道光年间形成早市,称其“早街”。江川八景之一的“峭石温泉”就出自这里。 或许是时光磨砺的原因,记者在早街提及“峭石温泉”时,路人大多表情茫然,不知道说什么。在一番仔细询问之下,当地人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早街确有温泉,但不知‘峭石温泉’在何处?”虽然没有确切的指向,但不妨先看看这里的温泉。 顺着村民的指引,记者向村子深处走去。在一个转角的地方,3个与地面平行的水池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凑近一看,其中两池水,有当地村民用其漂洗衣物和碗筷等,而另外一池较为清澈,池底有气泡冒出。据当地人介绍,这3池水其实都是温泉,只不过其中两池用于洗涤,而较小且清澈的一池作为饮用。早街温泉出水点多,以前人们常用它来沐浴,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家都装上了太阳能,人们也就不再用温泉了。据记者了解,早街的温泉出水点多,洗涤衣物省力省皂,特别是白色物品,洁白中微含淡绿给人以舒心悦目之感。 老宅前,一位老者在阳光下悠闲地打量着过往的行人,他叫张绍轩,今年78岁。关于“峭石温泉”他是否知晓呢?几经回忆,老者似乎想到了什么,他说:“我倒是没见过,不过听老辈人说,这里确实有‘峭石温泉’的说法。泉从村头李家山东麓岩隙中涌出,清透见底,加之周围怪石峥嵘、峭拔绝伦而得名。不过,具体位置就不知道了。” 记者在村中行走一周,虽没找到“峭石温泉”的具体位置,但看着人们在温泉池边洗衣、洗菜等情景,却是自成一景。 纵观江川八景,不仅有山、有泉,也有物。在明代、清代和民国年间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其写下了赞美的诗句。而在今天,人们对它们的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这些诗句当中,并做出一个大概的描绘。这“八景”虽是自然造就的奇观,但也受到明清以来广泛传播的汉文化影响,而那些关于“八景”的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诗词、对联和历史印记,不仅反映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同时,也为当地增添了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 编辑:史忆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