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丙申岁末听园林专家沈亮老师实景讲艺圃

 老年人CWK 2017-01-05

猴年岁末,元旦的前一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园林赏析班的几位同学在应姐姐的组织下,有幸请到沈亮老师到艺圃茶聚,为我们现场讲园


通知地点是在艺圃茶室的包厢,平时只知道喝茶在池边的延光阁茶室,不清楚还有包厢,在服务员的指引下,来到延光阁西北角的小院,还真有一包间,可以坐两桌人。由于临时有事来晚,学员基本已到齐,茶已香,聊正欢。





非常荣幸能和这群老宝宝一起共修园林这门课,更荣幸的是沈老师的夫人也来出现。总是猜想怎样的佳人才能配上沈老师这样的才子,虽是第一次见到,没有言语过多交流,但一看就是大家闺秀。镜头后面是吴教授,御用摄影师,今天学习小组的二位男士之一。


茶水零食热身后,大家不忘正事,催着沈老师开始游园,第一站“博雅堂”






艺圃东宅西园布局,博雅堂是园中正厅,艺圃的总体介绍在课上已详细讲过,(可惜那课没有听到)。


沈老师讲课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会讲很多导游,书本以及网上都没有的内容,博雅堂这个建筑为明式建筑,后清朝落架重修(古建是框架结构,落架重修的意思是把整个屋顶房架全拆下,整修后再搭建回去)。

沈老师介绍,明式和清式建筑最大的区别是柱子这。明初的柱子是直接落在地面'磉石'上,这个外面一圈的木质“覆盆”结构是个装饰.但明朝的磉石材质为青石,此处的磉石是清朝才用的金山石,所以这一点证明是明式建筑,清朝重修过的。为进一步考证,在80年代园林重修时对此柱基进行过考古式挖掘考证,发现在磉石底下另有梅花形排列的5个小桩痕迹,用以平整磉石,增加受力面,相当于现在建筑的打桩。


另一明清建筑的区别,明式建筑的屋顶内部坡度较平缓,清朝的内部吊顶坡度偏尖。


1860年太平天国入城,艺圃的池子有140多人集体跳池自杀殉国(此事件历史真实,后清朝有人要求朝廷专门立碑纪念,目前此碑移入花圃墙角,以前好奇特地和几好友研究过此事,就是下面这个,碑上字迹已经难辨)


80年代博雅堂重修时,苏州组织部长王少牧撰联,程可达书写,精辟总结艺圃的原主文震孟历史和简雅风光

博雅腾声数杰烟波浩淼,浴鸥晴晖, 三万顷湖裁一角, 艺圃蜚誉全吴,霁雨空蒙,乳鱼朝爽, ‘ 七十二峰剪片山”比喻艺圃是太湖的一角一山。


文震孟为第二任原主时,改原园名“醉颖堂”为“药圃”,药不是指吃的药,而是指香草,出自屈原《楚辞》以菖蒲,白芷等香草表示君子,以恶草,毒草,表示小人,标准的读音是yue。


第二站“东莱草堂”,文震孟儿子文彭,带头反清复明被通缉,后由文的姐夫将园子卖于山东莱芜姜采,故取名东莱草堂。再插播下平面图。


姜采改名“药圃”为“艺圃”。艺圃的艺字,原为种植之意,和艺术的艺,繁体字并不是同一个字。沈老师说,严格意义上1984年撰写的现在门口艺圃的牌匾,艺字繁体是错的,多了底下一个云,应该如下,但从繁体到简体又返回繁体本意要深究,文字转变研究又是门浩瀚的学科,既成事实了,也就当个知识点了解了解便是。






东莱草堂里最惹人注意的是靠近门口的一口水井,室内怎么会有水井呢。

沈老师说,后来观察考证资料,老宅子大厅室内有水井并不罕见,但一般都是一青石板,起到保持大厅室内温度,冬暖夏凉的作用。这里的井圈是为了游客安全后加的,上面的石盖也是后配,非常重,不过班长有力气,直接提起来摆拍



此时沈老师开讲精彩的艺圃狐仙故事则,是为烘托气氛么,沈老师把我们带到东莱草堂后面一进,没有啥人来的小院。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狐仙怎么偷吃他家的砂锅羊肉,说那东西动作灵敏,非常有灵性,一般很难看到,大家一般是谈狐色变,我却听来很有兴趣,真想有能亲眼看看,那得多大的运气。


想象这小窗是专门让狐仙进出的么,不管是否真有,对自然保持一份敬畏心和好奇心

沈老师说,老话说,老房子里住着四家常客,一家姓黄(黄鼠狼)一家姓胡(狐仙)一家姓长(蛇)一家姓灰(老鼠),阿姨们说大户人家会有在老房最后一进偏僻无人处放些吃的,叫“供仙老爷”,以便家人与这四房客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跟我们现在喂养野猫野狗是不是一个道理呢

一对雕工异常精致的是鼓凳安静的蹲在这,不知他们原来属于哪个富人大宅


边讲边走,来到东边餔飥宅”,餔飥是山东一种面粉做的煎饼,应该是姜采喜爱的食物,沈老师说这里原本是灶间,下人房,可以通到楼上,现是书斋摆设


往南穿过黑黑的备弄,回到东路的主花厅“世伦堂”


此处沈老师重点给讲解了这个厅建筑建构上的'纱帽翅',现外界讹传,此建筑形式是需要有官衔的人家才可以作为装饰,其实不然,这纱帽翅装饰的里面,是整个房子大梁,桁条(也叫檩子)和底下柱子三个交界点榫头中间的一根插销,起着固定结构的作用,非常重要。现在的仿古建筑钢筋水泥,后加的纱帽翅已完全是装饰,不介绍可能以后新一代建筑人都不知道作用了


沈老师说,以前建房的木工大师傅(把头师傅),承担着建房时的设计和施工流程组织。划地,放样,开木料前的墨斗弹线等工作都是大师傅做的,厉害的大师傅,弹线前会换上一身干净白衣白裤,弹完线后衣服上没有一滴墨汁以显技艺,现在已无此工种。


说起墨斗,沈老师说,墨斗在以前是压邪的。但如果家里没有墨斗,碰到不干净的东西可以吐口水,解纽扣,听的大家哈哈大笑。

还有个压邪的宝贝,就是大蒜头,由此引申出一句苏州歇后语“巨(鬼)摸大蒜头--作死'(此处得用苏州话念)

难怪苏州端午门口挂的三大件,菖蒲,艾草,大蒜头


世伦堂往东,回到入口进来的曲折小道,向右便可进入艺圃的花园部分



进入花园,眼前豁然,正对入口的便是乳鱼亭。

乳鱼亭是苏州市区园林里保存为数不多明代彩绘亭子,本以为这彩绘本身就是白色的,已经够精美了,沈老师却说,原本是彩色的,由于此处靠池边湿气大以及空气污染等原因,颜色慢慢褪去了,他那有原来有色彩的时候的图片。不过现在没人敢修复,说真的,见了好多园子里修了不如不修的样子,现在人很难画出古意


目前亲眼见过的市区园林的彩绘一在忠王府,一个就是这里,倒是在西山东村的徐氏祠堂里看到不少,原以为园林不流行彩绘,现在想来可能并不是,西山也许是地理偏僻被破坏的少吧。



以乳鱼亭为背景,留下一张集体照



绕着池边假山,圆门洞里是艺圃经典的园中园,浴鸥院和芹庐


园林的很大一个可玩性就是,到一个地点往往可以有几条路,好像迷宫一样,到达浴鸥可以从曲桥,也可以走钻假山洞。我和应姐姐在山洞里守猎,抓拍到下美人回首





此院美景太多,相机手机咔擦不停


浴鸥院内还有一道圆门里有两间小室,香草居和南斋,此处大概是整个园子最静谧精致的地方,让我联想到网师园的殿春簃小院。如果说园林的外围墙是隔绝外面的市井和家人的一道墙,那这园中小园也许就是园主给自己设计的属于自己的一个天地


小院屋内正对着响月廊,老师说响月廊从形式上看过于一眼到底,不太符合园林设计上的曲径通幽,应该是后来改建时的格局



响月就是享月的意思,在此享受月光。这里的框景后的植物配置欠缺了些,有点辜负了对联上的入画诗句

另一说,原主姜采也是抵抗清政府的,从来不承认自己是清朝臣名。此处响月和对面的旸谷为日,组成一个明字,表明自己是大明子孙。南面假山上的朝爽亭,去掉++XX,也是大明的意思。听多了文字狱案,真为古人捏把汗。


有同学说这个角度看过去有网师园从月到风来亭看对面的味道,还真的是


走廊尽头一圈又回到茶室包厢的,这里有扇瘦门,美女韦姐姐说边上要再站个胖人对比就才好玩



至此今天的游园结束,感谢沈老师说书般的游园讲解,同学们的陪伴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为今年的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期待明年,继续跟着老师和同学们学习园林文化,享受苏式生活。

临出门,遇到一抹橙色夕阳照在粉墙上,赶紧让开心果应姐姐留个倩影,等我俩再赶到刚才讲狐仙的无人小院想拍张,已没了光影。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太短暂,所以相聚是缘,愿大家惜福惜缘,缘起艺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