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补牙全解析~

 1767QQ油灯 2017-01-05

随着信息普及越来越多,许多家长都开始重视宝宝牙齿问题了~但对于带宝宝去补蛀牙都是有一定的心理阴影的,去不去医院都觉得头疼吧。魔妈小时候大牙蛀了,母上大人说,没事,牙很快会换掉的,后来...蛀得最严重的那颗牙到现在也没换掉,只是越来越严重了而已...所以,俺已经不是第一次强调牙齿护理问题了。



龋齿是怎么产生的?

先来看看,牙齿长啥样?

龋齿形成四要素:细菌、饮食、牙齿以及唾液

这四个要素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人的口腔里存在着细菌,食物残渣给细菌提供养分,同时细菌分解产生有机酸,有机酸腐蚀牙齿,逐渐形成龋齿。



另外牙齿的结构和形状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比如有些恒牙窝沟深,容易形成蛀牙。再加上如果牙齿本身抗龋性低,也就很容易患上龋齿。


唾液的性质和龋齿的形成息息相关。唾液多而稀可以起到清洗牙齿表面的作用,减少细菌和食物残屑堆积。量少而稠的唾液则容易助长牙菌斑粘附在牙齿表面,促进龋齿的形成。



               什么情况下要补牙?

龋齿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就医,有可能两三岁的宝宝都有可能要进行根管治疗。

很多家长认为乳牙反正是要换的,常常不当回事,在发展到严重疼痛时才带孩子到医院看牙,这是错的。”。

虽然乳牙最终会替换,但对于烂掉的乳牙,却不宜轻易拔除。因为乳牙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咀嚼食物,二是诱导恒牙正常萌出。乳牙过早缺失,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咀嚼功能,同时失去对恒牙萌出的诱导功能,不利于牙间隙的保持,可能造成咬合紊乱和牙列不齐。因此,对于乳牙龋齿,应该尽量修补。

另外,魔妈为此咨询了牙医,牙医说如果乳牙烂到牙髓也是需要做根管治疗的,和大人一样。

乳牙的龋洞较浅的,进行处理后,直接填充即可;但若龋洞较深,殃及牙髓,则需要进行根管治疗。

很多家长认为根管治疗时间长、痛苦大,因而内心比较抵触根管治疗。其实,整个根管治疗的操作都在乳牙内完成,因此担心恒牙胚受到影响完全不必要。虽然儿童乳牙的根管治疗原则与成人一样,但方法、材料大不相同,治疗时间比较短,多数孩子能接受,通常不需使用麻药。

所以及时的就医,就显得非常重要,不要等发展到很严重了,才再去处理。


基于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家里每顿餐后,我们会督促咕噜漱口以外,也会经常让其张大嘴巴,我们用肉眼观察他牙齿的情况,而这次带咕噜娃前去补牙,也是因为发现咕噜娃牙齿上原来的小黑点有变大的情况。千万不要等到孩子牙痛的时候再去医院,那样只会让大人小孩子都痛苦。






带孩子去补牙需要注意什么?

做为治疗牙齿,相信不仅是孩子,连我们大人当时第一次去处理牙齿都会心怀恐惧心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家长在带孩子去补牙前,内心会充满着矛盾,担心孩子可能不会接受治疗,可能躺在手术台上乱动,可能这个可能那个……

在你脑补了这么多场面之后,不如试试以下的准备工作:


1、医院的选择


家长应该选择专业的医院,因为会有专门针对幼儿治疗的设备。治疗室里面会有电视机放动画片,或者有卡通卡片,有专门固定口腔的那些固定器材,而且儿科医生对孩子也更有引导的经验。

一般地级市都会不错的口腔医院、儿童医院。魔妈建议在地级市的妈妈们,最好是去市级口腔医院儿童牙科。一般情况下,口腔医院人流量相对于儿童医院会少一些(当然,这个要视不同的地区而定)。可以根据身边的朋友介绍为主,主要从医生的耐心度、专业度、环境上去评估。个人觉得,儿童牙科最重要的是医生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接受度。

至于普通门诊,是不太建议去的,毕竟人流量大,医生也没有这么多时间来静下心与孩子进行沟通,能不能碰到好的医生,就要看运气了。再者设备方面也可能没有针对孩子专用的。

还有些妈妈可能在县级市或者乡镇,个人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往上级市的口腔医院去就诊(可以花个一天时间带小孩去玩耍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本地有很NICE的医生,就不用这么费力了。

总结:医院的选择,其实就是选择医生的态度,可参考身边实践过的朋友。大家还记得15年,一个北京四岁儿童去补牙,拼命挣扎的不幸新闻不?那只是个例,但是,如果过于暴力的就医,必然会给宝宝心里留下无限的恐惧。


2、孩子的心理建设


与其说是孩子的心理建设,不如说是大部分家长的心理建设。很多时间,恐惧心理是父母传导给到宝宝的:

“你要勇敢一点”

“不要怕”

“不疼的”

“坚持一下就好了”

......

上述这些看似“安慰”的话,你是否有讲过呢?

这些“安慰”的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这件事情,比较可怕,需要你付出勇气与坚持,还可能很疼...”


事实上,大人表现得越淡然,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度会越让你吃惊的。


魔妈自己的经验,对于补牙(涂氟、窝沟封闭也是一样的)

一、避免用可能造成孩子恐惧的词语与孩子进行沟通,更不能想当然的利用家长的权威进行“威逼恐吓”。另外,一些相关的绘本也要避免给孩子看到,比如《牙医怕怕 鳄鱼怕怕》这本书(注意,是不太推荐,因为俺当时买了的),虽然这本书讲述的也是较为正面的教育信息,不过个人觉得对孩子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如果大人能很有技术性的来讲述给孩子听,就另当别论了。


第二、利用绘本,对孩子提前一周潜移默化的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比如《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儿》,里面讲述的是两个细菌在口腔里干的一些事情,包括挖洞等行为,以及后来如何被牙膏警察及牙医给弄走了的事情。比较形象生动的对蛀牙有个科学的认识。咕噜基本上是通过这本书得到一个关于牙齿的启蒙认知的。

3、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的口腔医院儿童科,在候诊厅和病床上方都会有放着动画片的电视,这对于孩子分散注意力有很大的一个帮助。如果所就诊的医院没有准备好这些,那可以在手机里下载一些平时喜欢看的动画片,在处理的过程中是可以派的上用场的。另外,贴纸、蜡笔,这些能想到的、孩子喜欢的,在候诊的时候都可以用的上,毕竟咱家孩子不哭闹,但免不了周遭的孩子在哭闹的情况,这种情绪是会传染的,所以就诊前给他一件事情做,受外界的影响也会降到最低。

这次去补牙,咕噜就很淡定的或看电视,或在医生引导下帮助医生按住嘴里的棉花,旁边几个孩子在哭天抢地的挣扎,也没有影响到他。


4、和医生的沟通


在宝宝就位前,可以先与医生进行沟通,说明一下在家里是如何跟宝宝说这次补牙的事情(比如说什么是要抓牙齿上的细菌、要把洞补上、要把虫子抓掉等,每家的说法可能都不一样)这样医生与家长的说法得到统一,更容易让宝宝心神放松。给咕噜处理牙齿的医生很有经验,从咕噜的牙缝中找到一小条的食物残渣,然后给咕噜看,“你看,阿姨从你牙齿上抓到一条小虫子了”,咕噜还特别开心。回去后,跟每个大人都分享了一遍,哈哈。

所以,医生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事情,需要医生和家长的协同配合。


补牙过程是怎样的呢?


儿童补牙一般是要经过五个步骤,包括窝洞制备、消毒、填充补牙材料、磨光或抛光和清除残渣

给孩子补牙疼吗?

补牙疼不疼需要看孩子龋齿损坏的程度。

如果是浅龋、没有伤及到牙神经的,一次就可以补好且不疼;

如果龋损接近牙神经的有点疼痛,先要试补;

而龋损已经到牙神经的,就要做牙髓治疗,做牙髓治疗时,有活髓的需要打麻药让您整个治疗过程感觉到轻松、舒适。

如果有蛀牙或牙齿有缺损,越早补越好。早期的蛀牙或牙齿缺损因破坏的范围小,一般一次半个小时左右就能补好,而且费用也会较低。如果补得太晚,破坏比较大,常常需要去牙神经做根管治疗,程序就会相对复杂得多,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3-4次才能完成。而且费用也会增加很多倍。


后记:因为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足,这次咕噜的补牙异常顺利,不仅全程配合,还很愉快的和医生阿姨约下次过来的时间。未蛀牙的妈妈可以带宝宝先做涂氟处理,费用几十元,有效预防蛀牙;之前咕噜涂氟前就已经有小黑点了,这次真正把它补上,一颗牙费用就480元了;如果大牙的窝沟深,还要做个封闭处理,几颗大牙一共的费用大约是900元。

建议每半年带孩子到牙医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与做的不足的地方。因为即使是我们大人,刷牙姿势也经常是错误的,及时学习和更正是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