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柳絮飞舞,“绿肥红瘦”的时节了。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宋代李清照女士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殘酒。
试问捲簾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关于李清照,太有名了,不再作介绍。只是说一句,这首词是她早年做赵明诚少奶奶时写的。
关于这首词,也太有名了,但想说四点。看后不知道您认为怎么样?
(1)“绿肥红瘦”是整首词的“词骨”,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所谓名句,就是道出了人们心里想道而道不出的感受。例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等。
一位先哲说过:“第一个把花比作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把花比作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把花比作美人的是蠢才。”李清照第一个道出了“绿肥红瘦”,终成名句。她同时代的学者胡仔(约比李小十岁),在他著名的《苕溪渔隐丛谈》中这样赞道:“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宋陈郁在《藏一话腴》里也赞道:“李易安工造语,故《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当然,天下称之的还有“人比黄花瘦”,“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和“寻寻觅觅”十四个叠字等等等等。
(2)古人云“此词(指《如梦令》)安顿二迭语最难。”这词中“知否,知否?”口气婉然,重迭得极好。如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几首《如梦令》:
“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门外鸦啼杨柳。春色著人如酒。
睡起熨沈香,玉腕不胜金斗。
消瘦。消瘦,还是褪花时候。”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其中“无寐,无寐”、“消瘦,消瘦”、“依旧,依旧”,总感觉不如“知否,知否?”那样浑然天成。难怪清大学者查慎行称赞李清照的“知否,知否?”,能与后唐庄宗李存朂的“如梦,如梦”迭字争胜。(附该词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