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竟然能改造地产!宋卫平化身镇长,回农村打造新理想国,「农庄是散落人间的天堂」

 成LZC 2017-01-05

  宋卫平 | 蓝城集团董事长


文 | 圈酱


这是一个

农业和地产

互动的案例。


做农业,很多人觉得跟做媒体、拍电影、养球队一样,都是品位很高但赚钱不多的事情。但当这些有品的事情和赚钱的事结合起来,往往能起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下面这个农业+地产的案例就是个典型:


地产大亨宋卫平捯饬城市已经不过瘾了,年近花甲的他又把手伸到了农村,在烟雨江南的小镇上打造了一座高科技生态农庄。

 

生活在都市的喧嚣和繁忙中,是否会有一瞬间想要体会「采菊东篱下」的清闲时光。这样乌托邦式的理想状态似乎有些不切实际,但是宋卫平这个以情怀著称的中国房地产界的「产品教父」硬是做到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第一座农庄落户在浙江甘霖镇施家岙村,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的中式宅院,在户外还有前庭、后院、菜园、大片农田和果林。

 

在这个农庄里,你可以感受人与自然的联系,手动获取健康的食物,体会田间播种与收获的喜悦,不再被金钱和时间追赶压迫,一切回归自然和本真。

 

宋卫平的商业资本雄厚,他的绿城集团开发项目更是积累了一批忠实「绿粉」,如今他开始开发农村,创办蓝城农业,这个想法的产生源自——陈剑平,一个有着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灼热分子。


我和宋卫平,完全是以归零的心态,去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圈地,更不是房地产开发。


双平一拍即合,成立蓝城农庄,重新找回原生态的生产方式

  生态农庄


陈剑平是中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现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他的身份是宋卫平农庄计划的重要发起者和推动人。

 

陈剑平经常深入到中国的农村考察,他知道中国有3.7亿农民工,6000万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一年也见不到父母几面。


作为院士,他觉得自己应该为中国农村做点什么。

 

  为中国农村做点什么


在和许多企业家讨论过中国农村的事情后,都鲜有回应,直到遇到宋卫平,两个人迅速「擦出火花」


宋卫平想到自家工地上的农民工,很多家里孩子病了却不能回家,就怕路费和误工费。他一直想帮忙,却不知从何做起。陈剑平大呼雀跃:「我们一起做农业,让农村孩子可以在父母身边成长!」

 

2014年8月,蓝城集团成立,宋卫平任董事长,正式开始了他的新农村计划。农庄建设集合了一种大农业观,让都市人多了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也让农村由此受益,激活农村经济。


到2016年11月,让宋卫平和陈剑平魂牵梦绕的农庄落户施家岙村,这第一个实体农庄又将宋卫平推到了房地产市场的风口浪尖上。

 

  农庄俯瞰图


从杭州出发,沿高速行驶两个多小时到达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这里是百年越剧的发源地,现在宋卫平的生态农庄也将从这里发源,逐步蔓延到上海甚至全国。

 

农庄是鲜明的中式宅院风格,青瓦白墙,四周绿树环绕,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活脱脱的当代版世外桃源

 


  一楼架空,用作农业生产


一楼架空,架空层高3.9米,用作农业生产,打造成了一个高科技农艺空间:A字抱架水培、垂直多层水培、基质培、立柱栽培……生态种植系统的生产率是传统种植的三至五倍,甚至可以半自动或全自动管理。

 

二楼是一个合院格局,室内装修简洁,摆放着中式家具,墙面也充满着自然的气息,种满绿精灵、帆根、鸭脚木和阿波蕨。


站在露台上就可以俯瞰到整个田园风光,居住、喝茶、待客,享受一天的惬意时光。这一切美好不再只存在于美剧中,真真切切地成为了一种现实。

 

  坐在这小憩


农庄为施家岙村重新带来一种原生态的生产方式,园子里种满了蔬菜花果、大片紫甘蓝和青菜,边缘杂种鲜花、蓝莓,还有专门的葱蒜韭菜区、竹笋区和蜜蜂养殖区。


内外园一共种植了24种蔬菜、13种果树,完全可以满足农场主的日常生活。

 

  菜园


菜园的覆土,使用的都是废弃的山核桃壳,富含营养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菜园中一般使用粘虫板和太阳能杀虫灯,减少农药的使用;农产品都以有机标准种植,会经过严格的农药残留检测,既保护了土壤,又提供了无公害的食品

 

远处是大片的果林、菜园,将近11亩,一切都是抒情诗般的农庄风貌。


重建乡村生态经济,实现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换

  农民身份转换


施家岙村目前有人口1268名,现在蓝城集团已经在当地雇佣了260多名农业工人

 

在陈剑平的预想里,未来农村可以形成规模化的生态经济:


城里人买下农庄,签订长期耕种租约,可以选择自己种植或者委托蓝城种植。蓝城再返聘农民,农民可以得到固定工资和部分农产品,农庄收获的农产品可以集中进行销售。

 

  采摘园


中国农村如今空心化严重,人才都向外跑,但如果有这样的生态农庄,不仅可以维系固定劳动力,还能吸引外来的人才。


一个20亩的农庄,一个城市人肯定应付不过来,大概需要三名工人,才能运作起来。以前只能靠出外打工的农民,如今都可以回乡成为蓝城的农庄管理员,工作就在家门口,工资一点也不比出外打工低

 

如今,农庄里的两名一线技术员——90后情侣小娜和小锋,就是被农庄吸引而来的年轻人。


2014年小峰毕业时,有两份工作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一份是杭州某农业公司的质检员,还有就是蓝城农业嵊州项目的一线技术员。

 

  小峰和小娜


经过几夜的辗转反侧,小峰选择了带上女朋友去农村搞农庄。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小峰做起农业来得心应手,而且高考志愿也是农业技术,追根究底也是不想浪费几年所学

 

小峰和小娜一起见证了农庄的从无到有,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技术骨干,对温室控制都很有研究。


很多学农业的大学生都感觉:现在流的汗都是当初报志愿脑子里进的水,但如果以后农村生态发展如火如荼,那也给年轻人更多的工作空间

 

农庄还给当地留守老人带来诸多便利,他们以前只能在村里给外出的儿女带小孩,空余时间晒晒太阳、唠唠嗑,如今他们也摇身一变成了农庄工人。


原来收入只能靠一亩三分地,现在把田租给蓝城,每亩一年1000元,加上在农场打工所得,老两口一年可以收入五万元。

 

  能有这样一个农庄,夫复何求


陈剑平院士说:「发展中国家的标志,是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已发展国家的标志,则是城市人回归农村。」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英国。

 

那里每个人的终极梦想就是在乡间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子,空余时间到此漫步休憩,在自己的园子里修剪花枝、采摘蔬果……

 

  水天一色


现在经常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来拜访陈剑平,洽谈合作开发农庄,目前在接触的有30多个。


「我们的计划是,做100个农镇,辐射带动一万个小镇,改变两至三亿人的生活,甚至向全球输出中国的文化话语权。」


材料 | 公众号:春风长乐

图片 | 公众号:春风长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