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读

 三槐世家馆 2017-01-05
          心读


  出句:寂寞江楼听雨客 [一城秋]
  对句:苍茫天地断肠声 [简直]
  赏析:品读上联有“英雄坐老,壮志难酬”之慨!
  “寂寞”二字为全联定下悲怆基调,江声浩荡;千古楼台;漫天风雨,一客遗世独立,感往事;发幽思,一股悲凉之情涌上心头。可谓落笔高古。
  若想对好上联既要承接上联之“气”更须托住上联之“意”!下联“苍茫”为上联的雨势定型,并非微雨乃大雨也,使得全联画面感更强,加之“天地”二字使得背景更宽;更厚;更深。但更为精彩之处在于“断肠声”的效果,先是呼应前面“寂寞”二字,但却在原来的情感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使得胸中抑郁之气一吐为快。
  纵观全联炼字精准,对仗工整,字字珠玑,既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古意,又有辛弃疾“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之浩叹,读来荡气回肠,余响不绝,激赏!!

  出句:须臾小月破云茧[对月]
  对句:转瞬清风弄竹箫[何之一]
  赏析:上联“月出层云”从视觉落笔,“破”字体现出“月”之顽皮可爱,“云茧”比喻新颖,合情合理,实为难得妙笔,下联“风敲竹韵”从听觉落笔,“弄”字描写“风”之悠闲自得,也衬托出夜之静谧。仔细品读皆人之心境也,人惟心静之后方能感知大自然间的微妙变化,王维名句“人闲桂花落”既是例证,心性浮躁之人焉能感知桂花飘落,云破月来,风敲竹韵之妙镜?此联妙趣也正在于此。
  对品构思堪佳,场景转换自然流畅,匠心独具,运笔不俗,对仗工整而不失灵性。张先曾有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意境全出,下联如是。
  纵观全联手法相当;意境相谐;有声有色;超尘脱俗,此等意境何用置身其中,光是读来已让人心境平和不少,结束一天的忙碌,身心俱疲之后;万籁俱寂之时,一杯清茶,一盏孤灯,半窗明月,品读此联,尘世嘈杂之音顿时荡然无存,不禁会心一笑,甚是养心,赞!

  出句:忽闻山鸟叩蓬院[对月]
  对句:又见溪云逐钓舟[何之一]
  赏析:上联隐逸之风,对品淡泊妙境,全联听觉视觉兼具,由近及远,有山有水,一“叩”一“逐”拟人手法相当。
  “又见”对应“忽闻”承接自然,属流水对中上品。“又见”不知不觉中却又已经悄悄将镜头拉远;拉深。落笔处虽皆是寻常景物,却因对句者文字功底深厚,搭配得当,炼字精准,乃见幽幽古意,有不近人间烟火之感。此句存谢陶逸趣,斯人有上古遗风。
  “鸟鸣蓬院”闻而未必得见,“云逐钓舟”见而未必真切,其中妙趣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山鸟”“溪云”无形中又点出隐者依山傍水而居,对句者匠心可见一斑。细细品来联中有画,画中无尘,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禁联想此隐者定是过着:“山鸟为邻,溪云做伴;开窗即山水,无处不桃源;断无丝竹乱耳,更无案牍劳形;静里横舟钓野水,闲来把酒话桑麻”的惬意生活,全联虽未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状态,然其淡泊形象不言而自现,曲笔也。赞!!若居此仙境,尘世繁华有何留恋?弃之,弃之!·!!!


  出句:衣宽午后听茶响[独孤台]
  对句:香渡阶前引蝶来[缥缈绿]

  赏析:上联落笔传神,极具画面感,摆脱了无病呻吟的怪圈,“宽”字用的不错,只此一字人物形象既跃然纸上,无形中又将当时的气候一笔带出,同时也描写出了当时人物的心理状态。手法上无太多可点之处,唯有“茶响”以动衬静,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对品“香”字先是承接上联的“茶”,后面又很自然的引出“蝶”,“渡”字暗示茶香弥久,品读下联联想起刘克庄《菩萨蛮》中的句子“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而这首词也恰恰描写静态美,估计对句作者也正是化用的这首词的意境,但却不见穿凿痕迹,难得。其次是场景转换,上联写屋内之静,下联则将视角移向屋外,描写庭院之静,由内向外,相互映衬,意境十分协调,形成一幅完整的夏日休闲图。
  读罢此联一种无法言表的静态美浮现在眼前,联中有画并非谬赞,全联虽然是寻常景物,却收到了意外的艺术效果,“炎炎夏日,树荫匝地,清风入座,壶内沸水声隐隐可闻,茶烟袅袅,虚窗转午,竹影斜斜;无声小院,藤花密密,石阶人去,蝴蝶飞来。悠闲老者散发宽衣而坐,似乎在用心聆听时光流过的声音”。细味全联,十分享受,妙极!

  出句:眼下经年成史上[孤城月]
  对句:人间无处不天涯[挥弦手]
  赏析:时间是个既抽象又具体的东西,说它抽象是因为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说它具体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额头的皱纹;鬓间的白发这些都是时间无声无息留下的痕迹。在时间机器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世间万物皆是它的奴隶。但它又是世间唯一公平的,任你是权倾朝野;位极当朝的达官显贵,抑或是食不果腹;贫贱无依的草莽布衣,终归不能将其奈何,它给每个人安排的宿命都一样,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只有在它面前才是平等的,足以使人释怀。
  我们看看上联对时间的理解:我们眼中历史上的某天正是古人生活的眼下,而我们生活的眼下终归也会成为后人眼中历史上的某天。也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眼下无论我们如何春风得意;如何悲苦艰难首先应该把心态放平,因为这一切终归不过是历史中一段无关紧要的小插曲而已,高兴也好;失意也罢,无须太过于在意。但毕竟人生苦短;岁月无情,那么我们就更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活着的意义,我们最想要什么?应该珍惜什么?怎样使有限的生命活的无限精彩,品读上联我们悟到的不应该是消极的思想而应该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出句乍看上去平淡无奇,然而却很有哲理,值得我们深思。
  对句从空间上着手,何为“天涯”?龚自珍说“吟鞭东指即天涯”,此句也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人间无处不天涯”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两句间又存在不同之处,龚自珍是站在个人角度考虑问题,对句则是站在所有人的角度作出了回答,在古人的句意上翻出新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天涯是相对故乡而言,那么我们心中的故乡又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天涯?别人心中的故乡又何尝不是我们眼中的天涯?试想将我们的故乡划一个圆,把我们的心放在圆中,当我们的脚步走出这个圆那么我们就已经是身在天涯。所以说人间处处皆是天涯。对句流畅自然,尤其对仗中的两个方位词用的很巧。两个否定字的作用也使得句意更肯定,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纵观全联,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落笔,即抽象又具体,很有回味,虽如口语白话,却富有哲理,读完使人产生共鸣,超赞!!!


  出句:有才何惧无人识【若有所思】
  对句:是凤还须择木栖【流月长河】
  赏析:话说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好马能遇到伯乐固然是幸运的,当今社会让人最无耐之处在于,伯乐依然有相马的能力,然其慧眼多数被金钱所蔽。金钱与人才同时列于伯乐面前之时,不能否认金钱的魅力更大。官场、职场贿赂成风,人情关系大行其道,贪官与无能之辈充斥其中,溜须拍马者成为主流。上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看待生活中的机遇问题,对未来抱有希望,并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当我们身处仄境之时,要相信自己;勉励自己。
  社会在变,我们怎能不变,只有学会适应我们才能生存下去,求生存之时,既要保持内心纯洁又想得到赏识,为之奈何?所以选择一个好的上司尤其重要,下联化古人语:良禽择木而栖。细味择木而栖,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丰富的阅历,难!真难!所以我们在选择工作环境和上司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学做一匹识伯乐的好马,在伯乐相马之时,马也要反相伯乐,才华是前提,选择一个好的上司更是关键,慎之!
  警世联语最是难写,既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全联对仗工整,发人深省,下联化古人语而无堆砌之嫌,此联对于初出校门的有志青年,更是一剂良方!赞!

  出句:槐阴筛月闲摇扇【好白】
  对句:萤火随风误落襟【师兄】
  赏析:这是一幅描写农家仲夏月夜闲情逸趣的联语,上联“槐”字点出地点,绝非纷攘之市井,乃安静和谐之农家田园也。着“筛”字使得月光更加唯美,“月”字点出时间,“扇”字带出节气,“闲摇”描写出人物心理状态,也为全联定下基调。上联短短七字分别描写出:时间,节气,地点,人物,以及人物心理状态,无一废字。
  下联信手拈来,通过描写萤火虫不慎落入人的衣襟上这一小场景,意趣盎然的衬托出当时静谧的自然环境。从细微处着笔,取景别致,实可爱文字,对品作者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相融合,寓情于景,借物传声。无论诗人或是词客运用这种笔法得妙句者不胜枚举,从细微处着笔得妙句者如唐刘禹锡春词中:蜻蜓飞上玉搔头;宋苏轼浣溪沙中:簌簌衣巾落枣花等,虽寓意各不相同,但皆是从细微处落笔,景致虽小,却分外动人。
  纵观全联格调清新质朴,生动真切,意趣盎然,自然清淡,抑扬有态,栩栩传神,联语在悠闲中带出一种沉静,活泼与安详糅合,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得田园诗之真味,读完如身临其境,引人遐思。赞!


  出句:别时花落一城雨【鸦九】
  对句:望处云遮万仞山【何之一】
  赏析:上联回忆别时之景,“花落”二字暗隐离别时节,古人笔下“花落”多暗指时光流逝,喟叹年华不在。花落时节本已让人伤心不已,偏偏又要离别,况此别更不知归期几时,心境之苦尽在不言中。
  对品描写别后之思,道出诗人“凝神远望,山高路远,不知所之。欲归不能之忧思茫然之态;远离故人之凄楚悲怆之情;羁旅他乡之孤独寂寞之悲”。"遮”字更是丰富了联语形象,即绘景又写心,用字十分精准。
  全联妙在不作正面抒发,而是含蓄的借“暮春花落”“归路云遮”加以暗示和衬托当时人物心境,借景传情,含蓄委婉。上联虽明快但凄楚,对品由绵渺转深沉。另外对品不但很好的承接上联之意,更进一步使得感情得以延伸,从辞别之苦转向思归之愁,富于艺术感染力。稍有瑕疵之处在于上联将簌簌落花比喻成雨。下联手法上略显直白。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副好联。赞!!!


  出句:乡愁有脚随人走【溪边照影行】
  对句:母爱无声催我归【远山】
  赏析:这是一幅描写“乡愁”和“母爱”的联语,上联中“乡愁有脚”看似无理,但却道出了人所皆知却人所未道的东西,表现出游子内心深处对故乡难以言喻的深沉情感,“有脚”二字将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对品作者将情感一转,集中笔墨,将“母爱”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描写出母爱之伟大,更进一步道出骨肉情深的情感。
  纵观全联对仗工整,手法相当,语浅意深,既无喟叹,也无泪水,却以无声胜有声,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感人挚深,上下联语变化中又富于统一性,下联更是寄托出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爱,读罢全联既触动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又感发普天下人子的孝心,并引发共鸣,赞!!


  出句:三尺书斋容世界【楚烟】
  对句:一生格调近梅花【清音】
  赏析:书中包罗万象,囊括古今,翻开书本既能遨游天地,与先哲对话,同圣者交流。上联言斋房虽小,但因为有书,故有“容世界”一说,“三尺”并非实写,而是为了凸显一个“小”字,而“世界”二字则是体现一个“大”字,以小容大,则衬托出书的作用和读书的必要性。
  对品作者借梅花来譬喻自己不迎俗流,甘于寂寞,不屈不挠;淡泊名利的高贵品格,明确吐露了托物言志之意!
  纵观全联,上联重点言“书”,从实处落笔,下联则从虚处着墨,重点写“格”,虚实结合,全联从不写人到写人,联意为之一荡,“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笔法灵
  活,由此可见对句作者匠心独运。下联不饰雕琢,言简意赅,如行云流水般晓畅自然,与上联貌离神合,若非心胸磊落之人断不能做此语。若将全联统一于一人之身,那此人定是胸有万卷书,心无一点尘之名士!赞!


  出句:三分木讷好应世【竹溪琴叟】
  对句:一等聪明易误人【单反】

  赏析:这是一副警世联语,上联中的“三分木讷”是成大器者所必须具备的胸襟和气度;是看透不说透的宽容和忍让;是为人处事给予他人留有余地的善良,是对待人生由内而外的一种洒脱;更是对“难得糊涂”的最好诠释。联语中的“三分”至为精当。多一分则显愚钝,少一分则招人厌烦,这“三分木讷”乃是大智慧也。
  对句起笔冷峭,直言道出“一等聪明”的害处。俗话说“十分聪明用七分,剩下三分给儿孙”,依鸟人看来这三分不光是留给儿孙,更是留给自己的。三国时期的杨修算是一等聪明之辈,但正是这一等聪明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北宋大文豪苏轼也算得上是一等聪明之人,也恰恰是这一等聪明才有了后来的“菊花风波”。细细想来以上两位因何落罪和被贬,无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鲜明实例,缺少的也正是上联所言的“三分木讷”。能看透是聪明,但不说透则是智慧,能看出事情本质是聪明,但处理事情的方式则需要智慧。智慧可以从书本和日常生活中积累而得,聪明则不然既不能学也不能效仿。人们常说:“某某老人很有智慧啊!”,说起孩子的时候则会说:“某某孩子可真聪明”,倘若说某个孩子很有智慧则显得十分荒谬。聪明人和大智者完全是两个思想境界,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至此鸟人不在多做赘述,孰高孰低联语已经交代的十分清楚。
  全联完全是口语白话,通俗易懂,但却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三分木讷”“一等聪明”天然工对。真可谓难得之精品。激赏!
  “莫把聪明当智慧 最难学问是糊涂”!


  出句:大笑无言天下事【衲僧】
  对句:长歌一谢手中杯【流月长河】
  赏析:上联道出作者饱经人间风雨;历尽尘世沧桑之后对当今世界尔虞我诈发出的感慨和控诉,从情感处落笔,“大笑”二字起笔突兀,见豁达,后面承“无言”二字,出人意表,见无奈,也使得情感随之一荡,上联前四字为全联奠定下虽豁达却无奈的情感基调。
  下联紧承上联之气,并给这种无奈的情绪找到了发泄口——手中杯。“长歌一谢”四字使得情感重新由上联的无奈回归到豁达的情感上,呼应上联的“大笑”二字."手中杯“乍看上去是无奈情绪的发泄口,但仔细品来仍是无奈情绪的延伸,也使得情感再一次由豁达转回到无奈,从而呼应上联中的“无言”,形成互文,增强了上下联的整体感,妙手也!
  品读全联情感强烈,一咏三叹,气势流畅,一泻直下,快言快意,直赋心源,词锋超拔且声调高昂,文笔洒脱,铿锵有力,对仗工整又前后呼应,以硬笔写悲情,以无言胜万言,真真是妙手,全联短短十四个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豁达的胸襟和无奈的现实,吟之令人拍案叫绝!尤其对品七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干净利落,貌似脱口而出,实则体现出作者的真性情,对的令人心颤且余味无穷,稳稳托住上联。
  对联之美;诗词之美,语言之美往往就体现在似乎最平凡的字眼上,换言之,就体现在把似乎最平凡的字用在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最能体现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此联实属当今网络对联论坛中罕见之佳作。大赞之,激赏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