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种简单的PPT逻辑,让你的演说更有说服力!

 啊说的方法更好 2017-01-05
PPT逻辑



大家都知道,PPT演讲的目的是让观众能够更加视觉化的听完演讲后,更加容易理解演讲者的内容,但很多时候,演讲者往往事与愿违,观众听完演讲后,反而更糊涂了,其本质的原因就在于逻辑不顺。



相信很多创业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痛点,他们了解项目所在的市场状况,也了解自己项目的方方面面,但做出来的PPT往往不能打动投资人,甚至不能打动台下的观众。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一套组织PPT内容的能力,不能把这套内容发挥出最大的势能。

什么意思呢?

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我要做一个收破烂的项目,路演PPT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这时候应该如何组织这些内容才能够发挥最好的说服效果呢?换句话说,你的阐述逻辑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路演的目的是什么呢?

肯定是为了获得投资,这一点很明确。

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对项目的介绍和竞争分析等内容向投资人论证,为什么我值得拿到投资,这一表述的逻辑是:




这就是PPT中常用的其中一种逻辑,这种逻辑属于从因到果型。

一般来说,它的表达方式为:因为发生了A,B, C,D(条件),所以自然而然的能够推导出E(结果)。这个逻辑的应用场景一般有简历PPT,路演PPT,还有发布会的PPT。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回想一下锤子手机发布会,老罗是怎么讲的呢?



他是不是先讲了【锤子手机硬件配置,工业设计和软件系统】,最后才隐形的表达出【锤子的手机值得买】的结果呢?

这就是第一种,由因到果型的逻辑。

而PPT中另外一种逻辑是什么呢?

那就是与上面那个正好相反的思考逻辑,属于从果到因型逻辑。

一般来说,这种逻辑的表达方式为:为了解释E(结果),需要调用A,B, C和D(条件)。这个逻辑的应用场景一般有年终终结PPT,毕业答辩PPT,还有产品介绍的PPT。

举个常见的例子,就像这样的:

封面把要说的内容交代出来:



然后紧随其后一页目录,来解释封面的主要内容,并且在目录页后面的PPT中分条阐释:



再举个产品介绍的例子:

假如我手机有一款APP,我想用PPT向别人介绍它,我就需要从界面设计,功能,操作等方面来逐一说明。

而为什么我们做PPT时要讲究PPT的逻辑顺序呢?

因为人的大脑获取知识和思考问题的共同模式是:分块处理和遵循逻辑链。



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再回到锤子手机发布会那个例子中,我们再来理解这个模式。

老罗为了证明锤子手机值得买,他分了3大块,硬件配置,软件系统和工业设计。

而硬件配置,软件系统和工业设计又分为很多小的模块,但每个小的模块指向是对应的大模块。



所以,虽然老罗一场发布会内容虽然很多,但两个小时讲下来,我们会很清晰,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当然我也不否认,有些人演讲能力有限,即便PPT逻辑规划的再好,也能把人讲晕的演讲者比比皆是。

---------------------------------

另外,继上次福利泡汤后,有些朋友看着气愤,私信送我一些福利,今天先送给大家20张万达影院的《寻龙诀》影票吧!

由于福利有限,所以要定个规矩,满足下面要求就可拿到票票:

在评论区写下对本文的评论,获赞数排在前20名的朋友就可拿到票。

因为评论区只能显示50条评论,所以,我会挑出写的有价值得内容显示在评论区,与评论时间早晚无关。大家就当着玩吧!

另外,还是要感谢送票的这个公司,有广告成分,但我还是很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