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六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它通过神秘的“占卜”外衣,焕发出深厚的哲学道理,人们对它是既向往又陌生,乃至“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并且想要读懂这部书,可惜的是,没有谁能够完全明白,因为它是一本“有字天书”。 那么,作为学者,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本书,又该怎么读这本书呢? 小哥学易多年,不敢说自己已经明白了,但也算小有所得, 根据自己所悟写了《易阙》,《粗说六十四卦》等文,给广大爱好者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今天我想就自己的体会跟大家谈谈。 首先我要说的是,要有个好心态。当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会以为我又在说老生常谈的话,其实不是。这个好心态是什么呢?那就是即便看不懂也不影响你的学习。你说看不懂?没关系,孔子也没有全懂,王弼、孔颖达、邵康节、尚秉和等等易学大师,都没有全懂! 我们在学习这些古籍的时候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注释,有很多很多都有矛盾冲突的地方,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学习的时候大家自然会发现。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当看到矛盾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哪一个是对的,究竟听谁的,变得更加迷茫。其实大可不必,你要想到:既然大家说法不一,那就证明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那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比如说学到五行金生水的时候,有人说金生水是因为金属融化后是液态的;有人说金属冰冷,有冷凝水凝结在上头,等。我看到这里,我觉得解释都欠妥,我都不喜欢,于是从阴阳观念去理解五行,找到了自己的说法(详见《易阙》第八部分)。 说到这里,就是说要保持思考的独立性,不要人云亦云。易经里头很多东西都是无解的,古代大家也不过是自己在揣测而已。那么,你的揣测为什么没可能超越前人呢?当然,对于有定论的东西当然没有必要这样,比如“两条平行线没有交点”“三角形内角和180°”这样的问题,没有必要再去找自己的创见了,那是钻牛角尖。对于那些没有定论的,自己去思考,就像找迷宫出口一样,会增加自己学习的兴趣的。 所以,我要说出我最大的体会:重要的不是书上写了什么,而是你领悟了什么。这点实在再重要不过。 看过《侠客行》的朋友都知道,侠客岛的石壁上画了24幅图和24句诗,下边有各种各样的注释,武林中各大门派的首脑都在那里参悟,有的人悟到了这个,有的人悟到了那个,石破天悟到了另外一个。这个故事我一直觉得金庸老爷子就是在描述易学界。真的是太形象了。书就在那里,每个人的领悟不同,收获就不一样。 天上白云飘飘,能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是孔子的境界;能想到“天下将兴将亡”,那是京房的境界;能想到“明日必定有雨”,那是邵康节的境界;能想到“白云千载空悠悠”,那是诗人崔颢的境界;能想到“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是文人洪应明的境界;想到“明天还来放羊”,是羊倌的境界;想到“过两天种小麦”,是农人的境界……所以,你能想到什么? 不要把周易看成武功秘籍,是个人看了,练练,就有了绝世武功。那是童话。事实上,它就是像一个教你“马走日相走田,车走直线炮翻山”的基本理论,你可以通过它明白一个基本的法则,想要成为绝世高手,要看你自己的领悟了。 大壮卦: 壮,强盛的情形。大字通常指的阳爻。所以大壮就是阳爻强盛的意思。 这个卦,下四爻都是阳爻,只有上两爻是阴爻,阳爻强盛并且有息阴之势,所以说大壮。 这个卦的卦主应该是九四,就是因为九四的存在,打破了本来阴阳和谐的三阳开泰。九四不当位,故告诫九四应该坚守正固。 大壮卦上卦为震卦,震为雷为动,下卦为乾卦,乾为天为健。所以大壮卦的时态是健而动。 大壮:利贞。 大壮卦:利于正固。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大壮,大者壮也。大壮卦,就是阳爻强盛。 刚以动,故壮。上卦为震卦,震为雷为动,下卦为乾卦,乾为天为健。刚健而且躁动,所以有强盛的态势。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阳爻强盛时候利于正固,是因为九四要守正。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保持正大刚直就可以见天地的性情了。包括《咸》、《恒》、《大壮》、《萃》,其他三卦皆言“天地万物之情可见”。只有《大壮》独言天地,而不包万物。因为万物不齐,有大小,有正邪。而天地之体大而正、道大而正、德大而正,无有私曲。天地之情是静态而言的天地之德,而天地之心是动态而言的天地之道,道隐而德显,故易多言天地之情,惟《复》见天地之心。 总结:大壮,就是阳爻比较旺盛的时候,就是大壮,此时利于守正,如果非要有所表现,那就把自己好的那一面表现出来,如做到“礼”。观天地,亦正大。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君子法雷行天上的《大壮》之象,不符合礼仪的事不为。雷在天上,声威壮大,不容邪恶之事。 强盛时都容易做事超越应该的规矩。所以强盛的时候一定守正履礼。 礼是什么? 礼是具备仁的核心后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外在情形。比如说一个人内心懂得尊敬,就会对自然而然对长辈做出尊重的举动。做出的作揖跪拜就是“礼”。 当然做到仁比较的不容易,但是至少可以去学礼。 克己复礼为仁。 粗说遁卦。 遁,退避之意。说文:隐退也,匿迹避时,奉身退隐之谓也。注意,遁不是消极逃避,是因时局或者时机,君子做出的正确的避让退隐。面对困难,不敢面对是逃避,面对危险,适时避让就是遁。 我们看这个卦,(与否卦相比,就只有九三爻不同,九三即为卦主。)初爻和二爻两个阴爻往上生长,有消阳之势,九三看到这个情形,适时隐退,是为遁。 其实仔细分析,遁卦还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九三为什么要遁?不和二爻一争高下?很简单,二爻和5爻相应,也就是说2爻得到上位许可,故三爻不与之争,而选择遁。 好比一家公司的干部,你的老板和你的下属串通来搞你的时候,抗争没有意思了,这个时候就是隐退。 遁卦上卦为乾卦,乾为天为健,下卦为艮卦,艮为山为止。上健下止就是这个卦的时态。 遯:亨,小利贞。 遁卦,亨通,柔小者利于正固。 也有亨小,利贞。这样的断句。 柔小者亨通,利于正固。 我认为易经这么写,就是让人多种理解的。因为好多汉字都是双关的,给人以两方面的启示,比如离字既是附着又是离开,那么一句话故意写成双关让读者自己选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不管怎么理解,大方向都是差不多,这个亨通是有条件的,就是正固。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遯之时义大矣哉! 遯亨,遯而亨也。遁卦的亨通,是九三选择了退避而获得亨通。 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九五当位和六二相应,所以九三选择退避是顺应时势的。 这句话或者可以这么理解:这个刚指的九三。九三本来无应,但在这里相应而退,是因为顺应时势做出的正确选择。 小利贞,浸而长也。柔小者利于正固,是因为阴爻慢慢入侵向上生长。 遯之时义大矣哉!遁卦的时态意义是多么重大啊。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君子法山迫天遁之象,远离小人,不憎恶而自然威严。 这句话讲的是退避之道,远离小人则可退,不恶而严则能退。远小人指的是自己不去主动接近小人,不恶而严指的是让小人不会主动过来接近。 哲学上有句话: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化。 果然是一切都在变呀。所以有种学问叫做易学,有本书叫做《易经》。讲的就是变化的道理。
仔细想想,所有自然而然的变化,是不是首选遵循这个法则? 从一个种子萌芽到一个枝枝杈杈的大树; 从一男一女到一个复杂的社会; 从简单到复杂;…… 皆为从有序到无序。 变化之道,从“后天”上说,就是生、旺、衰、绝。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出生——发展——强盛——衰绝,这就是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这一段说起来简单,但是套到易经的学习里边可是不容易。 且听本文分解。 六 十 四 卦 第 九 物物相与,始有事;时位流行,有吉凶。昔者圣人作八卦,可通神明之德,可类万物之情,故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类物相与也,类事所变也。是以兼三才而两之,六画而成卦,六位而成章。 六爻者,其初难知,其上易知。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二多誉,四多惧,近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故以人类之,则初爻为手足,二爻为腹,三爻为心,四爻为眼耳鼻舌,五爻为首,上爻为神明;以家类之,则初爻为子弟,二爻为主妇,三爻为长子,四爻为兄弟,五爻为夫,上爻为父母;以国类之,则初爻为元士,二爻为州县府,三爻为诸侯,四爻为王公近侍,五爻为国君,上爻为宗庙。以此视诸卦,莫不如是。
夫事之变者,其理有三。其一者,始正终乱也。自然之变,莫不有序至无序,未有无序至有序。故有六卦,乾坤,泰否,既济未济,最为有序,盖变之始也。余之诸卦,多可相参。所异者,坎离巽震兑艮六卦,中孚小过颐大过四卦。其不同者,以自道也。其二者,变理至简,变化至曲。万物万事之变,盖自然之故,故其理至简;然其成多所掺杂,故为曲成。其三者,事之变,皆有道。其道,虽有小异,但有大同。故言变易有不变之理也。易曰中正,得位,乘承必应,此其不变之理也。 故曰: 乾,六爻皆阳,故六龙以御天,天行进退,曰元亨利贞。 坤,六爻皆阴,故为臣者顺,为君者也迷,先迷后得主,安贞吉。 屯,唯六三不当位而屯也。故利建侯。阳为君入险,震为侯也居下。 蒙,唯六四得位而蒙也。柔君而就刚臣,故蒙也利贞。刚也为上,失位而不告。 需,唯九二不当位而需也。阳为君也,故有孚光亨;乾行也,利涉大川。 讼,唯九五当位而讼也。臣刚而入险,故孚窒,有阳君也,利见大人。 师,九二为丈人而师也。臣刚而君柔,上下安之,故师大人吉无咎。 比,九五为君而比也。君刚也,上下敬之,故吉。不宁者,后失道也。 小蓄,六四得位而小蓄也。蓄者小也,故密云不雨。 履,六三不当位而履也。其不当位,则必有险;有阳君也,故得亨。 泰,刚柔分,交爻应,天地交也,则通则泰。 否,天地不交,则否则不利。 同人,六二应众阳而同人也。臣柔中,与天行,故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大有,六五应众阳而大有也。君柔也,阳皆为其有,故大有而亨。 谦,九三应众阴而谦也。刚得位也在下,故君子方有终。 豫,九四应众阴而豫也。刚不得位而近君,故利建侯行师。 随,刚自上来而随也。下而随柔,故元亨;臣柔而君刚,故贞无咎。 蛊,本末置,则生事。初上异位而蛊也。治蛊,原其本末也。 临,二应上而临三也,刚长临柔也,故大亨贞。阴盛则有凶。 观,四率众而观五也,柔盛观刚也,故神道而设教。 噬嗑,六五柔中处九四而噬嗑也。刚不当于颐,故利用狱。 贲,六二柔中比九三而贲也。刚当位于颐,故小利有攸往。 剥,刚上不当位而剥也。柔之剥刚,故不利有攸往。 复,刚下当位而复也。阳复生也,故无咎,反复其道,天之行也,利有攸往。 无妄,刚自外来,当位而无妄也。阳在下躁,在上也健,故不利有攸往。 大蓄,刚上止健而大蓄也。阳在下健,故利贞。为上者止健,故利涉大川。 颐,有口之象而颐也。颐者,养己养人之象也。 大过,阳过中而大过也。本末弱也,故栋挠。 坎,君刚也,臣亦刚也,故有孚维心,其行有尚。 离,君柔也,臣亦柔也,故蓄牝牛吉。 咸,柔上当位,刚下当位,皆应而咸也。柔上而当位也,故取女吉。 恒,柔下不当,刚上不当,皆应而恒也。柔下而不当位也,故利有攸往。恒者,恒动也,动者有恒也。 遁,六二迫九三而遁也。柔长而消刚,故小者利贞。 大壮,九四刚过而大壮也。刚者过而壮,故利贞。 晋,唯六二当位而晋也。柔君居于中,故其晋未吉也。 明夷,唯六五不当位而明夷也。君柔者,不明也,臣柔者,艰贞也。 家人,严君在上,不当位而曰家人也。柔位有刚而不当,故利女贞。 睽,唯初得位而睽也。睽者,始乖也。刚初当位,故小事吉。 謇,唯初不当位而蹇也。蹇者,难于足下也。故利西南。利见大人。 解,唯上当位而解也。解于事必从后,迟则变矣,故夙吉。 损,阳自下而上而损也。损下以益上,故二簋可用享。 益,阳自上而下而益也。损上以益下,故利涉大川。 夬,柔上当位而夬也。刚盛而决柔,故不利即戎,而利有攸往。 姤,柔下不当位而姤也。故为女则不娶。 萃,上六九五正而萃也。上正也,故王假有庙。君刚也,故利见大人。下顺也,故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升,初爻不当位而以时升也。柔之为初也,故元亨而用见大人。柔升也,故南征吉。 困,九二自上来入险而困也。故大人吉无咎。柔上当位,有言不信。 井,九五自下来出水而井也。五中正,故往来井井;初不当位,故羸其瓶。 革,九四不当位而革也。革而大亨利贞,革而悔亡。 鼎,九三当位而鼎也。故大吉亨。 震,上下皆震也。故既恐且惊。震长子也,故不丧匕鬯。 艮,上下皆艮也。故不相望。无交焉,故无咎。 渐,三四交,皆当位而渐也。故女归吉。 归妹,三四交,皆不当位而归妹也。故征凶无攸利。 丰,二至于四,近君而丰也。亦不当位也,故其勿忧益日中。 旅,五下于三,多凶而旅也。其虽当位,小亨而贞吉。 巽,上下巽也,故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兑,上下兑也,故亨而利贞。 涣,四至于二,远君而涣也。阳下入险,为中乃亨,故利涉大川。 节,三上于五,得功而节也。阳上而入险,故苦节不可。 中孚,虚其中心而中孚也。刚中有孚而吉,故利涉大川。 小过,阴过于中而小过也。故可小事而不可大事。 既济,六爻当位而既济也。皆当位,则不可恒,故初吉而终乱。 未济,六爻不当位而未济也。皆不当位,故亨而无攸利。
这个解释,也是从书中查不到的,乃小哥独到之处。不信你可以查查看。 全文至此结束。我也该醒了。 恒卦: 恒的本意就是恒久,永恒。 易经有8个卦不但刚柔分,而且交爻皆应,恒卦也是其中之一。 恒卦可以看做是泰卦的初爻和四爻相互交换位置。初爻和四爻互动的结果是都不当位,可见这个互动的结果并不很好,但是恒卦并没有改变刚柔皆应这样的大环境,所以恒卦整体是亨通的,无咎的。无咎,就说明善于调整。无咎者,善补过也。 抛开这个卦,我们从恒久这个意蕴的角度去考虑,事情想要持之以恒,能够恒久需要以下的条件:1,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动力。2,要适时调整状态,适应变化。3,符合事物变化的规律。我想这个是最基本的三条。物理学证明没有永动机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恒卦上卦为震卦,震为雷为动,下卦为巽卦,巽为风为顺入。所以恒卦的卦时是顺以动。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恒卦:亨通(有持久的动力),无咎(适时调整,适应变化),利于守正(符合正道,规律)。利于有所前往。 能够做到恒久,自然利于有所行动。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巳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恒,久也。恒卦就是讲的恒久。 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初爻和四爻进行了一个互动,阳爻上行阴爻下行,虽然都不当位,但是上卦成为震卦下卦成为巽卦,雷风互动,顺应一定的规律去动,而且刚柔相应,故能恒。 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这句解释卦辞,恒卦的亨通,无咎,利贞,是因为一直符合一定的规律。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恒久的三大条件。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巳也。天地的运行规律,就是恒久而不会停息。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利于有所前往,是说事物发展终而复始。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日月顺应天道而能恒久照耀,四季有规律的变化而能恒久生成万物,圣人恒久保持一种“道”才能够让天下教化完备。 这几句也可大约引申出恒久的条件:1,持续有动力。2,有变化,适时调整,3符合规律。 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观察日月、四时、圣人的恒久之道,则天地万物万物运动、变化就可以明白了。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君子法雷风恒之象,树立恒久不变的正确思想。 方,道也。 恒,就是恒久,所以序卦引申至夫妇之道。古往今来,夫妻之间白头偕老都是让人们称道羡慕的,那么通过恒卦的学习,怎么才能够做到呢? 1,让爱情保持常鲜。 2,要有足够的包容心,善于补救发生的错误。 3,不要犯原则错误。相处符合夫妻之道。 咸卦: 易经有8个纯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是很特殊的。按照其他方法分类也有特殊的卦,比如按照阴阳爻相同都是3爻这样去分(刚柔分),是20个。在这20个卦中,刚柔皆应的卦有8个。他们分别是:泰否,损益,既济未济,咸恒。 这8个卦无论是易经中的次序,还是其含义,都是很特殊也很重要的。今天我们学习下经第一个卦,就是咸卦。 咸,会意。字从戌,从口。“戌”本意为“武器没有利刃”,引申为“(老年人)没有坚牙利齿”。“口”指人嘴。“戌”和“口”联合起来表示“人嘴无牙”。本义:人嘴无牙。转义:酸倒牙(一种极度酸涩的味道)。转义的引申义:酸倒任何人的牙齿。转义的再引申义:全。都。皆。悉。说明:《说文》说咸的意思是皆、悉,这其实是转义的再引申义。大部分含有“咸”字符的汉字,里边的“咸”是“酸涩”的意思。——百科 在卦名中大部分解释为感应的意思,说咸为无心之感。 从卦上看,这个卦可以看成是天地否卦的三爻和上爻的互换位置形成的,互动的结果是三爻由阴爻变为阳爻而当位,上爻由阳爻变为阴爻而当位,这叫做各安其位。另外这个卦下卦成为震卦,上卦成为兑卦,震为动兑为悦,是动而悦的时态。很明显,这个变化的结果是比较合理的。 另外,在基础知识中介绍过,震卦为阳始动于下,兑卦为阴始乱于上,所以说是阴阳交互的感应。也可以解释咸卦命名为咸的原因。 咸:亨,利贞,取女吉。 咸卦亨通,利于坚守正固,取女吉祥。 亨通是这个感应互动的过程有好的结果。利贞,感应的前提是要守正,如果以邪道相通,肯定有凶害。阴阳交互感应,各安其位,下卦少男以礼下求上卦少女,有婚姻之象,所以说取女吉。 咸卦上卦为兑卦,兑为泽为悦,下卦为艮卦,艮为山为止,所以是止而悦的一种时态。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感也。这里把咸字理解为感应的意思。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柔上而刚下,说的就是三爻和上爻这个互动过程,阴阳二气交互感应相互亲和。 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下卦为艮卦,艮为山为止,上卦为兑卦,兑为泽为悦。艮为少男,有笃实(艮)之德,兑为少女,有欣悦之情,笃实少男以礼下求少女,少女欣悦相感,自是亨通,娶女吉祥了。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天地相互感应所以万物才会化育生长,圣人感应人心才可以带来天下和平。这两句是由感应的含义而进行的演绎。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观察感应的道理,则天地万物的性情可以明白了。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君子法山上有湖泊的象,做到虚怀若谷,宽以容人。 我们常说生命犹如容器,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包括钱财、荣誉、爱情等等,都要看他是不是一个能够承载的“容器”。如果自己不是一个“空杯”,那么什么也装不进去。即不虚则不能纳。只有自己做到“虚”,才可以与万事万物进行一个互动的感应,才可以承载更多的东西。故君子以虚受人。 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 为什么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什么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通常的观点:木头可以点火,火灭了就是尘土,土里头有金属,金属融化时液态(有点牵强了),木头靠水才可以生长。这就是相生的原因。 五行相克含义:是因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 这是主流观点,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仍旧把“五材”当成了“五行”。说物质上的金木水火土,是五材,也就是五种“基本元素”。他们有什么生克关系?好比塑料和陶瓷,衬衫和裤子,谁生谁,谁又克谁? 行有动、变化的含义。时间、和位置,发生了变化,才叫“行”。五行,就是根据阴阳的变化总结的五种运动趋势。有运动的趋势,才有了顺、逆的阴阳变化,才有相互的转变和对立,即所谓的生克冲合。 “梦中书生”从阴阳的时位关系上说清了五行生克原理。他说道“只因早死,否则其说不没”。大概是因为他去世的有点早了,所以这些真正的解释没有流传下来。我只是转述其意,有的地方也不甚了解。譬如,“穷极之地有土,变克为生。”这是为啥呢?没有解释,姑且存疑吧。 五 行 第 八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位也;宙,时也。时往不因位,位移不因时。时位相合,谓宇宙。位以时变,曰行。时周流而不可逆,位可往来。故其行,有生有克。生者,言其以时顺也;克者,言其以时逆也。 古之圣人观夫天地之变,有阳以时来也,阳以时盛也,阴以时来也,阴以时盛也,阴阳以时交济也。 阳以时来者,时在春,位在东,故名之曰木,盖木有阳以时来之情状也; 阳以时盛者,时在夏,位在南,故名之曰火,盖火有阳以时盛之情状也; 阴以时来者,时在秋,位在西,故名之曰金,盖金有阴以时来之情状也; 阴以时盛者,时在冬,位在北,故名之曰水,盖水有阴以时盛之情状也。 物穷然后变,物极然后反。其穷极也,阴阳交济,时在长夏,位居中央,故名之曰土。盖土有阴阳变化之情状也。 尚书曰五行也,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之谓也。 位以时顺谓之生。阳以时来,而后阳以时盛,故木生火也;阴以时生,而后阴以时盛,故金生水也。 位以时逆谓之克。阴以时来,即阳以时往也。故金克木,水克火。老子曰柔胜刚者,此之谓也。 火至于金,阳变于阴。穷极之地有土也,变克为生。故火克金,有土则相生,火生土,土生金。 水至于木,阴化于阳。穷极之地亦有土也,化生为克。故水生木,有土则相克,木克土,土克水。 此两土也,名虽同而实异,然其功用大同也,终谓之土。 故五行相生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者,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或曰:阳盛生阴,逆也,故有土,阴盛生阳,顺也,故无土。此天干之所则也,天干数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木也;丙丁,火也;戊己,土也;庚辛,金也;壬癸,水也。 或曰:转换之地皆为土,此地支之数则之也。地支之数有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丑辰未戌皆为土也。 以此言八卦,则震为木,离为火,兑为金,坎为水,巽坤乾艮皆为土也。然八卦震为木,离为火,兑为金,坎为水,坤艮为土,乾为金巽为木,何哉? 盖此序亦不同也。巽也者,震离之间也。震为阳以时来,离为阳以时盛,皆阳也,故其变为量变,巽之为木,其性同震也;坤也者,离兑之间也,离为阳以时盛,兑为阴以时来,阴阳变也,故其变为质变,坤之为土,其性变也;乾也者,兑坎之间也,兑为阴以时来,坎以阴以时盛,皆阴也,故其变为量变,乾之为金,其性同兑也;艮也者,坎震之间也,坎为阴以时盛,震为阳以时来,阴阳化也,故其变为质变,艮之为土,其性化也。
五行从本质上说就是: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外加阴阳相济。 也就是古人通过对四时或者其他天象进行的一种总结。然后用五材的名字套用而已。 顺着流转即为生,逆着就是克。 天干、地支、后天八卦相配五行的方法,只是阴阳相济(土)的位置不同罢了。 天干,把土放在阴阳之间。少阳(甲乙)木,老阳(丙丁)火,土(戊己),少阴(庚辛)金,老阴(壬癸)水。 地支,把土放在每一个变化点上。少阳寅卯(木)辰(土),老阳巳午(火)未(土); 少阴申酉(金)戌(土),老阴亥子(水)丑(土)。 八卦,把土放在质变点上,量变点性质不变。少阳震(木),阳的量变巽(木),老阳离(火), 阳变阴质变坤(土),少阴兑(金),阴的量变乾(金),老阴坎(水),阴变阳质变艮(土)。 这样的解释,是不是更加合理,也更加简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