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中医公开课: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让偏瘫病人走起来

 吾大夫 2017-01-06



中风后遗症属难治病症,综合康复治疗被认为是当前最佳方案。

01

中药康复治疗:

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当的中药,按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


痰瘀阻络证

症状: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紫暗有瘀斑,苔滑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祛瘀,活血通络

方药:温胆汤合四物汤

熟地、当归、川芎、枳实、半夏、竹茹、茯苓、陈皮、胆南星、白术

加减:气虚明显加黄芪、党参、白术;心烦甚者加山栀、豆豉;眩晕重加天麻、钩藤;四肢不用明显加杜仲、川断、牛膝、桑枝


气虚血瘀证

症状:半身不遂,肢体无力,面色萎黄,舌淡紫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

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牛膝

加减:血虚明显加枸杞、首乌藤;肢冷加桂枝;腰膝酸软加续断、桑寄生、杜仲


肝肾阴虚证

症状: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 肢体肌肉萎缩,舌红,少苔,脉沉细。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熟地、首乌、枸杞、山萸肉、麦冬、石斛、当归、鸡血藤

加减:腰膝酸软加牛膝、桑寄生、杜仲;肾阳虚加巴戟天、肉苁蓉、附子、肉桂;加有痰浊加菖蒲、远志、茯苓


口舌歪斜

症状:多由风痰阻络所致

治法:祛风、逐痰、通络

方药:牵正散,全蝎、僵蚕、白附子


语言不利

主症:言语謇涩或失语;

兼症:口舌喎斜、流涎,偏瘫,肢麻(痰阻舌窍症脉)

治法:祛风化痰,宣窍通络

方药:解语丹《医学心悟》(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天麻、全竭、

南星、羌活、木香、甘草。)


02

针灸康复法

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取穴

言语不利:风池、风府、廉泉、天突、少商、商阳、金津、玉液等;

口眼歪斜:阳白、地仓、颊车、人中;

半身不遂:肩髃、巨骨、手三里、曲池、合谷、丰隆、阳陵泉、三阴交、风市、环跳、肾俞。


针法

平补平泻,随症上下肢各取3-4穴,留针20-30分钟。


注意事项

  • 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身体瘦弱、气血亏虚的患者,应取卧位,针刺手法不宜过重。

  • 妇女怀孕者,慎行针刺,下腹部、腰骶部、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禁止针刺。

  • 有皮肤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03

科学的运动功能训练

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作为康复治疗法”等。这套现代康复医学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应当在康复技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这项康复医学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即使在最大的医院里,能够掌握和运用的医生还为数甚少。


04

其他特色康复方法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8个中药外洗药方,很实用


治法1 偏瘫麻木方

  • 黄芪60g,当归30g,穿山甲15g,地龙30g,柴胡30g,秦艽20g,桂枝20g,熟地黄30g,牛膝30g,红花20g,木瓜20g,桃仁20g

  • 煎成400ml汤剂,兑水于药浴器中约2000~4000ml,根据患者适应程度,定温度约40℃,将患者双足置药液下,浸泡4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治法2 用于中风后手握固药浴方

  • 川芎、川乌、草乌、花椒、红花、桂枝、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各10g。煎取2000ml,加入酒、醋各100ml,熏洗患手。


治法3 用于中风后手足肿胀

  • 透骨草、穿山甲(代)各30g,急性子、片姜黄、荆三棱、莪术、汉防己、威灵仙、红花各15g。

  • 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熏洗患手、患足,每次30min,每日2次,7d为一个疗程,每隔2~3d行下一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法4 用于中风后手足痉挛

  • 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30g。

  • 将诸药择净,放入搪瓷脸盆中,加清水2000ml,浸泡5~10min后,煮沸10min取出,放入浴盆中,药液温度以50~60℃为宜,浸洗患肢,先浸洗手部,再浸洗足部,浸洗时手指、足趾在汤液中进行自主伸屈活动。

  • 每次15~20min,药液温度下降后可再加热,每日3次,连续两个月。手足麻木者可加霜桑叶250g煎汤熏洗全身或频洗患肢。


治法5 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

  • 制川乌、吴茱萸、炮穿山甲(代)、海哈粉各9g,石菖蒲180g,四季葱白适量。

  • 将前四味药共研细末,葱汁适量调为稀糊状捏成圆饼样,贴在患侧足心涌泉穴,纱布带束紧。将石菖蒲加清水5kg煮沸,倒在杉木桶中,中间放一木凳将患足放在木凳上,再用毛巾被裹住桶口,勿使热气外散,熏蒸患足,待水温适宜时,取出木凳,足浴,待身上微有汗出时去掉药饼,拭干腿足,卧床覆被避风静养。

  • 此方宜在刚患病时立即用一次,以后每隔7天1次,一般连续3次后,手足便逐渐恢复自主活动。


治法6 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

  • 蓖麻仁10g,桃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槐树枝、椿树枝、茄根各30g。

  • 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熏洗患处及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min,连续1~2个月。


治法7 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疼痛

  • 党参、黄芪、当归、丹参、川芎、牛膝、伸筋草、透骨草、马钱子各30g,威灵仙40g。

  • 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熏洗患处及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min,连续1~2个月。


治法8 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 桑枝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羌活30g,豨莶草30g,益母草40g,红花30g,薏苡仁30g,乳香20g,没药20g。

  • 取上药加水煎汤3000ml,熏洗患肢,每日2~3次,每剂熏洗2d,7剂为1个疗程。

  •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用拇指点揉患侧肩髃、天宗、肩井、曲池、手三里及合谷等穴,然后轻柔轮转活动其肩、肘、及腕关节,再捏合谷10余次,然后用左手托其臂,右手拨动腋窝下大筋,使其具有麻木感,可传到手指部,再揉搓十指,使血液贯通到指尖。再用搓法搓其臂百余次,最后对肢体进行轻轻拍打。14d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内脏出血、肌肤破损出血者,不宜选用此疗法;在采用热水浴时,应测量水温,逐渐适应,防止烫伤;在采用冷水浴时,不宜时间过长和水温过低,浴后应用毛巾搓擦全身皮肤直至发红;年老、体弱、儿童等,直至沐浴时要有专人护理,以免发生意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