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茶商——打开中国近现代之门 茶叶作为神秘的东方树叶,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被中国誉为「茶圣」的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理论著作《茶经》。而在18世纪中叶的英国,茶叶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饮品,风靡全英,其销量甚至超过了啤酒。从而茶商作为一个新兴职业也在英国兴起,其中最大的具有垄断地位的茶商团体莫过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总部 饮茶是作为英国人的象征。妻子们把茶摆在早餐餐桌上,而帝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商们则懂得是茶叶在维持着远东贸易的运转。对于政府而言,茶叶贸易的利润在英国经济总量中已占到10%的份额。 但是对于18世纪中叶的中国而言,大清帝国闭关锁国,但是每年从与英国茶叶贸易的贸易顺差就高达几千万两雪花银。 清末富足的中国茶商 对于东印度公司而言,长期以来,任何国家——更何况是“落后的东方诸国”中的一员——胆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无视一个拥有震慑全世界的强大海军的国家所发出的贸易倡议,是完全不合理的。 然而,奉行闭关锁国主义的中国还是成功地与大不列颠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即使英国的进口量已占到全国茶叶产量的五分之一。随着中英之间茶叶贸易的日渐频繁,东印度公司已然不能忍受这样高昂的代价。 所以随之而来导致的就是在购置中国大量茶叶的同时倾销大量的鸦片牟取暴利,再后来鸦片带来的暴力收入再也不能满足英国政府的胃口,旋即“鸦片战争”的炮火就完全敲开了的中国的国门,使得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也使大清帝国逐渐走向了覆灭。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中英签署《南京条约》 所以英国东印度公司多代表的茶商们,在与中国进行茶叶与鸦片贸易的同时,带走的也是与茶叶相关的东西——瓷器,喝茶时如果能有一套中国景德镇产的陶瓷茶具,也是英国贵族当时的一种奢侈般的享受。 英国贵族用青花瓷器饮茶 此次上海嘉泰迎来了英国茶商家族回流瓷器,本专辑是以明清青花瓷器和紫砂器著称的专场,特别是其中的青花瓷器和瓷板,更是包含了各种明清官窑器,均为英国回流并且很大一部分有英、美等国拍卖纪录,来源明确,是一个深受瓷器爱好者追捧的专辑。此次英国茶商专辑的釉里红团龙葫芦瓶、青花矾红云龙如意耳瓶、青花龙凤仙兽花盆、朱可心製紫砂壶等都是值得关注的优秀藏品 英国茶商家族旧藏专辑——上海嘉泰2017迎春艺术品拍卖古董珍玩专场 清·福建会馆青花僧尼静思像 高41cm。 人物整体以白釉表现肌肤,以青花装饰衣着,筋骨清晰可见,衣着纹饰描绘精致,尤其花纹随衣褶而转折表现,工艺精湛无匹。造像形态端庄安闲,耸额素眉,跣足屈膝,右手抚膝,左手托腮,笑容可掬,神态自在,若有所思,不仅安详慈爱,更具有一种世俗的亲和力超凡脱俗。 底座落“福建会馆魏洪泰造”楷书印章款。福建会馆是福建到烟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代表建筑。魏洪泰景德镇著名的“福建会馆”八大名家之一,跻身于“福建派”之列,传承了明代瓷塑艺术家何朝宗的雕塑技巧。从作品上,我们依旧能领略到何朝宗人物造像的遗韵。 清·釉里红团龙葫芦瓶 高30cm。 瓶呈葫芦形。外壁釉里红纹饰,主题纹饰为团龙戏珠纹,缠枝灵芝纹,口边,束腰部和足墙上饰如意云头纹、回纹、变形莲瓣纹等边饰。葫芦,因其藤蔓绵延,结食累累,籽粒繁多而被视为祈愿多子孙的吉祥物。此器造形秀美规整,寓意吉祥,外饰多层规矩纹样,釉里红呈色鲜艳纯正。 清道光·青花矾红云龙如意耳瓶 高24cm。 造型为扁葫芦式,左右饰对称绶带如意耳,圈足。造型构图新颖,主题纹饰精致,绘画流畅细腻,青花发色淡雅,矾红龙纹运笔规整,姿势倒立,富有气魄,尤为精妙,使人爱不释手。 清中期·青花龙凤仙兽花盆 高16cm,口径23cm。 花盆呈仰钟式,口外撇,胎体厚重,体量较大。全器内外施白釉,釉质绝佳,达到似玉之质感,釉面醇厚,肥腴温润,莹亮细洁,匀净光滑。外壁以青花绘饰纹饰,腹部饰龙纹,布局疏密有致极富动态美感,修胎规整,制器规范。 清乾隆·青花亭台山水茶盘 盘呈椭圆撇口,造型如同欧洲洛可可风格的银盘,盘沿绘各种花枝缠绕,纹饰繁密,盘心衬以山水风光,画工精致,与普通外销瓷之纹饰颇不相同,俨然一幅绘画作品,此类盘应为欧洲贵族定制,属于乾隆时期外销瓷中精美之作。相同瓷盘在瑞典博物馆可见展出。 清·紫砂茶叶罐高16cm,口径23cm。 铁画轩为民国二年(1913年)由紫砂艺人戴国宝在上海创立的店号,专营宜兴陶器,闻名遐迩。早期作品皆落阳文篆书“铁画轩制”款。 点击展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