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味

 老呼哈 2017-01-06

延平在綠皮火車時代曾經是閩北的交通樞紐

有曾經輝煌一時數量衆多的工廠

大量來自外地的工人商販聚集在這座小山城

雜居使得延平城區被迫選擇了普通話作爲通行的語言

所以大多數的延平人這裏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個聚居地

關起門來有各自或遠或近的故鄉

說着不同語系的家鄉話

而這個故鄉也正在慢慢隨時間消退

七歲左右從外婆家回到父母身邊

離開了家鄉的語境很快就只會聽不會說地道的家鄉話了

很多家鄉的風俗也慢慢淡忘

那些充滿儀式感的習俗對於我來說變得特別有吸引力


現在居住的這座山頭上

以近乎堆積的方式層層疊疊居住着大量的四川人

感覺他們是將一小塊的故鄉整體打包了過來

那個範圍內是個完整的迷你四川

經過那裏聽到的是四川話

如果恰逢飯點聞到的是四川的味道

看到的是相似的身形面孔

而最容易讓周圍關注到他們的

應該就是一年一度臨近年關的烤臘肉了

因爲四起的煙塵和飄散的臘肉香味很難讓人忽略

連着幾天路過都有看到他們就近搭起的烤架

用膠片機匆忙拍了一兩張

怕被驅趕就離開了

現在的人們對鏡頭格外敏感

猶豫再三

頭頂管他呢三字就直奔煙霧起來的方向


沒有遭遇任何的抵抗排斥和驅趕

很快和他們聊上了

這樣大張旗鼓的製作臘肉對於他們來說是習俗也是種驕傲

一種地域身份的標明

很多時候這樣的風俗都是人們聚集的理由

連續幾天的烤制臘肉是有排班的

同一批次烤制的也是幾家人的臘肉

主理的估計是好手

一定是女性

因爲這應該算在家務活的範疇

旁邊聚了一小羣人

磕着瓜子閒話

也都會有擅長活躍氣氛的應時應景的發揮着段子

聽他們笑的很開心

大致也能猜出他們說的什麼


其實我和他們是一類人

專注自己的事

能感受生活細小的美好


他們用稻殼和松柏的枝條作燻烤的燃料

並不容他產生明火

只是悶着燒製造大量的煙和熱熏製臘腸臘肉

食物與火不同的接觸方式會產生不同的風味

中式的烹飪講究有味使其出

無味使其入

熏製的臘腸臘肉自然適合和筍之類無味食材搭配


熏製過程十分緩慢

得以大概瞭解了流程以及臘肉的歸屬

以致當滿身煙燻臘肉味的時候

我已經開始給路過的好奇君們講解熏製方法時長注意事項

因此

後來新加入的四川老鄉當我是記者問我拍什麼能給我看嗎

而路過的當地人以爲我是四川老鄉問我臘肉怎麼賣

當我要離開的時候

熏製臘肉的阿姨要送我一掛雞腿

哈哈

我是完全被接納了

當然婉拒之後我只帶着滿身臘肉煙塵味回了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