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上治疗师:在移情与反移情中完善自我

 小蓝2266 2017-01-06

在看Laura系列时,我就在想,很多心理咨询师在生活中都会犯职业病,不自主地想要去分析别人,他在这么做的时候真的快乐吗?可能更多时候只是一个隔离真实自己的借口吧?无论何时,展现真实的自己总不会是一个下策,无论是不是在咨询中,无论你是不是咨询师……

文/ 杨梦婷

美丽的麻醉师Laura在心理治疗师Paul这里的问诊已持续一年。她是《In Treatment》(《扪心问诊》)中的第一个案例,也是Paul每周的第一个个案,每周一早上9:00。

剧情一开始,画面播放的是Laura在治疗室里抽泣,穿着性感的礼服高跟鞋,脸上的妆花得太真实……一夜未归的打扮。



好好姑娘夜店泄愤是因为和男友产生矛盾了。具体说来是男友向她下达“最后通牒”了,传说中的“逼婚”:要么结婚,要么分手。

可在与Paul的咨询过程中,真相慢慢显露:

男友深爱着Laura,并对她非常好。Laura内心不爱男友,但却没有理由提出分手。于是制造出诸多足够让男友吃醋的事情,迫使男友先发出这个“最后通牒”,而这恰恰成为了心性自由的Laura拒绝他的理由。

不仅如此,Laura对Paul的情感流露也在这一集迸发出来。如你所想,我们这位美美的来访者爱上了她的治疗师,也就是书上说的“移情”。可事实远远没有“移情”这么简单。此时,治疗师Paul的婚姻生活也碰上了中年危机。第一季中每周一的案例就由此展开了,Laura和Paul的纠葛自此开始。



第一季共43集,Laura作为主角出现了9集。在这9集中,从一开始对Paul的真情流露被当场拒绝,到突然告诉他自己要跟男友结婚了,再到后来与Paul的另一个来访者Alex上床,到最后突然提出结束治疗,包括治疗结束后与Paul关系的拉近……可以想象这其中的跌宕起伏。

《In Treatment》第一季Laura系列似乎是专门来展现心理治疗师的无助之处的。Laura是一个很有灵性的女子,在跟着Paul治疗一年的时间后,她似乎对心理治疗也略懂一二了。她时常会拿Paul对待她的那些精神分析的招数去“回敬”Paul,并且想把Paul带离他所受的职业束缚。

“你心灵的有些东西受损,躁动不安。你胸怀向往,我一看就心领神会了。我想要的就是原本的这个你。”

“你从来都没有放纵自己背离那些原则。”

“别告诉我我在想什么了。”

从这些只言片语中,能领会到,一个深谙咨询套路的来访者想对自己治疗师表达的东西。如果你是咨询师,你要如何去应对这些似乎角色反转的话语呢?

Laura一度对Paul产生愤怒的情绪,原因竟是Paul始终恪守精神分析的条条框框,不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Laura像一团热情的烈火烤着Paul这块寒冰,想要向这块冰里注入活力。


Laura最终还是结束治疗了,也许就像Paul的督导Gina所说,Laura需要更合适的治疗师。从治疗案例上来说,Laura可以算是Paul的一个失败案例,但从Paul自身来看,他突破了自己的很多禁锢,认识到了更真实的自己,在人性上得到了一次洗礼。最终他同意Laura结束治疗,并对Laura表达了自己其实也很在乎她,对她的遭遇感到同情,并且也很怜惜她……这对于一个一直框在治疗师准则里的人来说难道不是一次震撼的内心解剖吗?

到这里,其实已经没有人会去关注Laura是因为什么问题来到Paul的治疗室中。(我看到的唯一一句带有诊断性的话是:也许是因为早年被人破坏了通过非性方式跟男人进行沟通。)相信观众此时更加关注的是治疗师Paul的内心走向,因为这更真实、更揪心。



如上期所说,《In Treatment》吸引我的在于它真实到不可思议。我看过的其他心里类影视剧,如,日剧《心理医生》、港剧《心理心里有个谜》等无一例外以案例的成功解决为结局,结尾干净得一塌糊涂,丝毫找不出破绽,你甚至可以为每一个案例诊断出一个病症:这是强迫症、这是偷窃癖、这是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些可以做教学片,却不适合拿来细细揣度。《In Treatment》则更接近实际,你无法用一个病症去概括一个案例,也没办法判断这个已经结束治疗的人是否已将问题彻底解决。

在看Laura系列时,我就在想,很多心理咨询师在生活中都会犯职业病,不自主地想要去分析别人,他在这么做的时候真的快乐吗?可能更多时候只是一个隔离真实自己的借口吧?无论何时,展现真实的自己总不会是一个下策,无论是不是在咨询中,无论你是不是咨询师……


小编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