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益生菌:特应性皮炎防治的新方向?

 楚8 2017-01-06

?????

皮肤微生物群是指皮肤上生存的微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螨虫和病毒,每个人体都有独特的皮肤微生物群。皮肤微生物群包括暂驻菌和常驻菌,前者从环境中获得并暂时停留在皮肤上,后者是与宿主保持着动态平衡关系的共生菌。


皮肤微生物群与特应性皮炎

苏惠春    姚煦    王宝玺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过敏与风湿免疫科(苏惠春、姚煦);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王宝玺)

皮肤微生物群与机体保持着稳态关系,影响皮肤的屏障和免疫功能。皮肤微生物群构成受分娩方式、部位、性别、基因、年龄、皮肤状况、季节、生活方式、社会活动或经济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皮肤微生物群包含放线菌门、硬壁菌门、蛋白菌和拟杆菌门,主要为棒状杆菌属、丙酸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马拉色菌属及一些少见微生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优势菌和皮肤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降低是特应性皮炎(AD)的主要特点。


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抗微生物肽含量降低和异常免疫应答决定了皮肤微生物群的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度繁殖加重了AD的炎症反应。表皮葡萄球菌虽然也是AD优势菌,但通过树突细胞、分泌IL-17A 的Th17细胞/IL?17通路调节皮肤屏障免疫反应,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过度繁殖,发挥保护性免疫防御作用。真菌的异常定植也与AD发病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约有50种真菌定植在AD的皮肤上,其中马拉色菌是最主要的定植真菌,其不仅是感染原,也是AD的主要过敏原,可以通过定植、致敏和交叉反应等多种机制诱导和加重AD的炎症反应。纠正皮肤表面微生物群失衡状态,重建皮肤微生物群将会成为AD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方向。有证据显示益生菌可有效预防AD的发生,推测与肠道益生菌可改变系统免疫反应有关。皮肤益生菌研究有望为AD治疗提供新的方向。但是皮肤微生物群和局部免疫反应以及临床间的相关性仍不明确,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6.10.028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10):754-757


喜欢这篇文章,就在下面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