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法研究不能拼凑“四六句”

 酹樽 2017-01-06

“善战者先胜而后求战。”古今中外,一流军队总是善于向战法要战斗力,依靠战法创新在战争中占据主动,败敌于不利。

“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战法灵不灵,战场见分晓。战争演变至今,从垒石为城到刀剑近搏、从马上骑射到枪射炮轰、从阵前对决到体系对抗,尽管作战样式不同、作战对手各异、战场环境不一、武器装备多样,但有一条法则亘古未变——高明的战法必定符合实战、实用管用。谁将这一法则运用得出神入化,谁就找到了胜战“活的灵魂”。

然而,现实中,少数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研究筹划作战时,忽视针对具体作战任务、对手、环境的研究,而把大量精力花在归纳提炼基本战法上,刻意追求作战方案文字的表述和对仗优美,绞尽脑汁拼凑“四六句”,甚至从字典里查“怪词”、从网络上搜“新词”。这样研究出来的战法,往往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耳目一新、汇报起来洋洋洒洒,而操作起来并不实用,徒有创新之名,而无创新之实。

战法研究不是秀才做文章,战法创新也不是闭门造车编出来的,朴实、管用、准确、简约才是检验战法创新成果的重要指标。不能制胜的战法即便再好听,也只是一张废纸。如果按这样的战法指导训练,必然导致部队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果用这样的战法去组织打仗,必然一败涂地,付出惨痛的代价。

克劳塞维茨曾言,战争是“最少保守的领域”。战法研究不能理想化简单化,不能在拼凑“四六句”上下功夫,必须要有真招实策。未来打什么仗,我们就研究什么条件下的战法;未来和谁打仗,我们就针对作战对手去研究战法;什么战法对生成和提高战斗力有益,我们就重点研究使用什么战法。从可能出现的最复杂最困难情况出发,做到一项任务多个方案,一个方案多个行动,一个行动多个战法,一个战法多种打法。只有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克服纸上谈兵的陋习,把作战行动明明白白、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才能增强战法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便于官兵掌握运用,便于接受实践检验,从而推动和牵引部队的演训水平不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