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人生有2条天规,若是违背会吃大亏,读懂运势越来越好

 木言禾四毛 2023-05-09 发布于北京

《孙子兵法》一以贯之的军事思想,就是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认为,一旦伐谋、伐交不起作用,必要的伐兵、攻城也要快;必要的武力对打,也要以速战速决为要。《孙子兵法》的原话是: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五十个字,全篇核心围绕一个快字,就是快。所以善于用兵的指挥官,不通过打仗,就能使对方放弃作战意志;不通过攻城,就要对方开城投降;摧毁敌人的国家不需要长期作战,他们一定要遵循全胜的理论,而争胜于天下,那么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既要取得胜利又不会使得国家用兵过度、耗费巨大,这就是战争的法则。

如果到了非伐兵、非攻城不可的情况下,怎么才做到一个快字?没办法了,除了伐兵没有别的招了,如果在对方兵力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够伐兵?怎么能够攻城呢?所以《孙子兵法》在《谋攻篇》提出了兵力优劣论

第一个问题讲攻弱,如果我兵力优势明显,应当强攻对手。《孙子兵法》提出了三个强攻的方案: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十则围之,就是如果手里的兵力大于对方十倍,包围对手,拿下;五则攻之,如果手里的兵力五倍于对手,那么就采取钳形攻势,实施攻击。用曹操的话,以五敌一,以三术为正,二术为奇。

意思是说:当五倍于对手的时候,以五分之三的兵力,与对方正面对峙,五分之二的兵力,迂回到敌人一侧或后方,这叫奇兵,打击敌人。倍则分之,如果手中的军队,兵力大于敌人两倍,那就二分之一的兵力对攻,以二分之一的兵力迂回一侧,就是对进攻势,让对方腹背难以兼顾、首尾受敌。围之,攻之,分之,都是我众敌寡,前提是完全是有条件集中兵力作战。

解放战争的时候,粟裕大将军打孟良崮,就是通过分兵达到了集中兵力歼灭敌人的作用。当年张灵甫,整编74师,一共三万多人,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二十七万大军过来了,其中十万大军负责围攻孟良崮,围攻张灵甫,而剩下的部队,打援,把黄百韬二十五师,包括李天霞的增援部队堵住,经过三天激战,终于将国民党的军队, 74师歼灭掉了。三万和二十七万,数倍于敌,这就是攻弱。

第二,善战。当我方的兵力与对方的兵力相差无几呢,也就是势均力敌的时候呢,那怎么办哪?《孙子兵法》说:敌则能战之。敌就是势均力敌,能战就是善战。曹操用几个字解读了这句话:己与敌人众等,善者犹当设奇伏以胜之。为什么?势均力敌的时候,最好打伏击战,因为地形本身就成战斗力了,地形有利,预先安排。

伏击战是特殊的进攻作战,他是有准备的,防御战是没有准备的,对方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来,多少人来,他是没有准备的,他不知道的,黑箱。进攻战是处于进攻的时间我把握,进攻地点我把握,我知道打哪儿,用多少兵力打,我什么时候打。而伏击战呢,它跟特殊的进攻战一样,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来,但我知道你必经之路,我就在这儿打你,它有很强的主动性,另外两边的地形,也有利于伏击者,也成为战斗力了,所以势均力敌应该打伏击战。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伏击战,是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发生的围魏救赵,孙膑的师兄弟庞涓,率领十万打赵国,孙膑和田忌率军去驰援赵国,走到半路一合计,说不行,咱们打他,虚张声势,打魏国大梁,今天开封,他一定回援,他要保老巢,我们就在他的必经之路设伏,打他个措手不及,两个人一拍即合,就有了千古绝妙之战例——桂陵之战,这叫善战。如果遇到一个鲁莽的将军,硬碰硬,到赵国邯郸去救赵,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弄不好自己都搭进去了,人家没救出来,自己又搭进去了!

兵力优劣第三是什么?避战如果己方比对方少,《孙子兵法》讲的地道,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兵力不如对方,那么想方设法地摆脱,如果对方兵力比自己大好几倍,赶紧转移,想都不要想,避免作战。

毛泽东给这个战法提了四个字,叫敌进我退。毛泽东是军事谋略的大玩家,毛泽东的战争智慧是大智慧。他在井冈山,红军初创时期,为红军游击队就制定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是绝妙的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谋略运用。而吃洋面包的王明哪知道这个,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毕其功于一役战法方针,那不就是弱智!最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他违背了《孙子兵法》这个作战原则,避开,撤退,似乎很没有面子。

其实战争最不看重的就是面子,别死要面子活受罪,战争玩的是实力,战场上不能明知不可为偏偏而为之,打不过就走,没什么可丢脸的,惹不起躲得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就是《孙子兵法》的那句话,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这是智慧的,如果哪一个二杆子不信邪,力量弱也就打,不蒸馒头争口气,结局一定很难看。难看到什么程度,《孙子兵法》说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进对方战俘营了。

那么《孙子兵法》的兵力优劣论,我们今天的人们,要从中得出什么启示?《孙子兵法》的优劣论,这几个字谈的是战法,是制定战略的最基本元素,这叫量体裁衣!兵力优劣论是量体裁衣,它告诉我们今天的人们:第一,办大事一定要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二,不要做一时条件不具备的事情,尊重客观规律,不要明知不可为偏偏而为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