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阅读︱从齐桓公到吴越时代,中国国民性已经在堕落了

 博奥99 2017-01-07

开心阅读19  曾经的幸运很重要

 

伯嚭听了伍子胥的这句话,立即跳了出来,抢过话头,说:“相国,您说话太过分了。怎么能拿我们大王和夏桀、商纣相比呢?!”

 

这句话立即“点醒”了夫差。虽然伍子胥绝无将夫差比拟为桀纣的用意,但按照伍子胥的表达句式,确实可以像伯嚭所说的那样理解,即夫差是桀纣之君,而勾践是商汤、周武王之属。这是孜孜以求,想要成为“聪明仁义之君”的夫差绝不能接受的。夫差对伍子胥的不满一下子就被强化了。伯嚭的这张嘴真是厉害,只这么一句话,就点到了伍子胥的死穴以及夫差的痛点。

 

夫差正要出言驳斥伍子胥,却听伯嚭继续说道:“我听说当年葵丘会盟的时候,齐桓公明确规定不准因邻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更何况越国是我们吴国贡献的来源呢?只要明年稻谷熟了后,责令越国如数归还,那么就无损于吴,而有德于越,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伯嚭的口才与急智在整个“心理吴越”三部曲中均属上上之选。他提到的“葵丘会盟”,发生在160多年前(公元前651年)。

 

当时,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其主要内容有:不准把水灾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等。

 

伯嚭用葵丘之盟来反驳伍子胥,堪称绝妙。与伍子胥话语中“隐含”的桀纣之讥相对,伯嚭则隐隐以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来指代夫差。这正好契合了夫差内心久已有之的称霸梦想。夫差很自然地想到,只要自己按照齐桓公的原则来行事,那么,他距离霸业告成就又近了一步。

 

伯嚭只用两句话就让伍子胥哑口无言,让夫差喜笑颜开。伍子胥愤懑满怀,怅然退去。夫差则再度重申,同意借给越国粟米一万石。

 

不过,伍子胥的这一番劝谏,还是增加了夫差的决策压力。夫差忍不住对文种说:“寡人不顾群臣的反对,同意借贷粟米给越国。你们可不要失信啊!”

 

文种立即跪拜行礼,以示忠心,说:“大王哀怜越国,拯救我们的饥绥,我们感激涕零,怎么还敢背约不还呢?”

 

文种带着一万石粮食,兴高采烈,载誉而归。文种带回来的不仅是粮食,更是天意(天若亡吴,必许我贷)。

 

勾践大喜,率领群臣亲自前来迎接。眼看天意在越,吴国必灭,群臣不由高呼“万岁”。勾践立即命令将粟米分发给国中饥绥之民,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歌功颂德。

 

第二年,越国取得了大丰收。勾践的眉头却皱了起来。当初,他派文种到吴国借贷粮食,摆明了是不想还的。如果真的依约如数归还,岂不是达不到“虚其积聚”的目的了?但如果要赖着不还,又找不到过硬的理由。背信弃义,当然是要遭到天下人唾弃的。更严重的是,这会激怒吴国人,引来战火烧身,而越国此时还远远没有做好与吴国人决战的准备。

 

左右为难之际,勾践只能再度问计于文种。

 

文种思索片刻,想出了一个恶毒无比的计策。文种说:“大王,我们可以精心挑选出粒大饱满的优质稻谷,蒸熟晒干后,再还给吴国。吴国人一定会喜欢我们的优质稻谷,而将其作为来年的稻种。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文种的毒计如果得逞,害死的将是无数的吴国百姓。而越国真正痛恨的仇人其实是夫差。但是,在“外群体同质效应”的作用下,文种自然会将全体吴国人视为越国的死对头,毫不怜惜吴国那些无辜百姓的性命。

 

爱屋及乌和恨屋及乌根本就是同一回事。

 

勾践的心态,和文种如出一辙,自然立即照办。

 

吴王夫差得到了越国送回来的十万石稻谷后,如释重负,连声赞叹说:“越王真是一个守信的君子啊!”在他看来,事实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自己的正确和伍子胥的错误。

 

夫差看到这些稻谷颗粒饱满,粗大异常,以为勾践将最好的稻谷还给了自己,不由十分感动,对伯嚭说:“越国的土地肥沃,他们种出来的稻谷非常饱满,品质很好。我看不如将这些稻谷分发给全国百姓,当做种子。那么,明年我们也能收获这样好的稻谷了。”

 

一切均如文种所料!

 

夫差的想法很好,但是现实却很残酷。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些貌似饱满粗大的良种,是被越国人蒸过的。这样的种子,是不会发芽的。

 

第二年,吴国没有收获和越国人还回来一样的稻谷,而是收获了饥荒。但即便是活生生的残酷事实摆在面前,夫差还是没有对越国产生过一丝怀疑。他一再声明,这是吴越两国的土地属性不同造成的。事实上,这个声明是站不住脚的。即便两国水土不同,也不可能一颗种子都不发芽。

 

这样的一个声明,与其说是一种自我辩护,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欺骗。人世艰难,当一个人犯下了无法挽回、无可饶恕的大错之后,人们最需要的就是精神的麻醉剂,也许自我欺骗比直面真相更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吴国的土地来承担一切的责任,也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了。

 

再说勾践,眼看毒计得逞,吴国百姓陷入饥荒,心里波澜顿起。

 

从被赦回国至今已经七年多了,这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勾践的内心没有一刻是平静的。那些不堪回首的屈辱往事,总是潜伏在心灵之海的深处,时不时沉渣泛起,打破平衡,引发风暴。要知道,压抑情绪、伪装平和,是要支付大量的心理能量的。勾践已经苦苦坚持七年多了,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度过这痛苦不堪七年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呢?

 

其实,要说起为了复仇而忍辱负重,苦苦坚持,还有一个比此刻的勾践更加典型的实例。

 

这就是伍子胥。伍子胥为了给父兄报仇,足足忍耐了十六年之久。就目前来看,勾践所受的煎熬,还不过是伍子胥的零头。

 

那么,为什么伍子胥能够坚持这么久,而没有灰心绝望,放弃自己的初衷呢?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曾经用老鼠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斯金纳设计了装有按压控制杆的箱子,将老鼠放入其中。一开始,只要老鼠按压了控制杆,就可以得到食物的奖赏(连续强化)。老鼠很快就“喜欢”并习惯了这样的奖励方式,乐此不疲(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随后,斯金纳又取消了奖赏,不管老鼠怎样按控制杆,食物都不会出现了。很快,老鼠习得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就消失了。

 

后来,斯金纳改变了奖赏的方式。老鼠若要获得食物,必须连续按压控制杆3次、5次或20次。聪明的老鼠在经过多次的失败尝试后,又掌握了这种固定强化的新奖励方式。随后,斯金纳再一次将奖励方式改为不固定的强化方式。在大多数时候,不管老鼠多么努力地按压控制杆,食物总是不见踪影。但也许在不经意间,老鼠按了40次或60次控制杆后,食物突然“从天而降”(部分强化)。

 

最初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这种不规律的、间隔时间太长的奖励强化,会导致老鼠已经习得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消失。但出人意料的是,间歇式的奖励方式,不但没有导致老鼠的“失望与放弃”。相反,它们就像染上了毒瘾一样,疯狂地不断按压控制杆,而不管到底会不会得到食物。

 

总之,习惯了连续强化条件的老鼠,很快就放弃了努力。而如果一开始就给老鼠以部分强化,那么在消除其操作性条件反射时,老鼠至少要按上成百上千次才会死心。

 

与老鼠的学习机制类似,在人类身上也存在着一种“幸运强化”。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会遇到幸运事件。这些幸运事件就是对个体自信心的一种强化。如果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顺风顺水,从未遭受挫折,那么一旦流年不利,遇到打击,这个人很容易就伤心失望,放弃抗争,很难重新振作起来(楚昭王是一个罕见的例外)。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时而坎坷,时而幸运,那么,曾经的幸运会强化其抗击逆境的能力,面对困难,就可以坚持得更久。

 

所以说,在跌宕起伏而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旅程中,幸运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给了人笑对沧桑的豪情,给了人坚持耐守的毅力,给了人憧憬未来的希望,给了人绝地反击的勇气。

 

伍子胥正是一个经历过“幸运强化”的人。他遭逢灭门之祸,仓皇出逃,在郑国又遭遇不测,只能再逃往吴国。在逃亡途中,他不期然地先后得到了东皋公、渔丈人、浣纱女等人的无私帮助,这些均是幸运事件,强化了他直面逆境的坚强心态。他到了吴国后,一开始也不顺利,但后来得被离、专诸、要离、孙武等人的帮助(幸运事件),终于破楚复仇。

 

回顾伍子胥的经历,绝非一帆风顺,但幸运不时夹杂其中,形成了典型的“幸运强化”,支撑着伍子胥度过了十六年的漫长岁月。

 

再来看勾践。

 

勾践一开始是很幸运的。初登王位,第一次出战就击毙了吴王阖闾。随后,他兵败受辱,被迫屈身为奴。而后来他得以从吴国生还,又是一次不可思议的幸运。回国之后,天降神木、夫差中计等等,也让勾践一再觉得“天意在我”。所以,他也才能像伍子胥一样,即便复仇大业艰巨异常,也不会自甘沉沦,而是扼住命运的喉咙,奋斗抗争,永不放弃。

 

当然,伍子胥和勾践能够如此坚忍不拔,也和他们顽强的个性相关。但即便是再顽强的人,如果没有得到幸运的青睐,也很难在漫长的黑夜中,一直为自己、为未来,保留一盏温暖、光明的灯火。

 

心理感悟:幸运是一笔不可小视的精神遗产。


﹙未完待续,相约下周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