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回顾盘点,2016年的中国规划圈可谓新鲜话题持续活跃,丝毫没有受到建筑业市场冷冬的影响。“开放街区”、“城市双修”、“多规合一”、“特色小镇”等等热点接二连三,相信规划人已经耳熟能详。2016年既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更是城乡规划领域深化改革与创新的一年。围绕国家的政策方针和热点问题,青岛城乡规划行业在过去的一年又有哪些不凡的成绩和大事记呢?不多说,这就开始! 1月4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为加强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范停车秩序,改善交通环境提供了依据。 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自此,青岛市“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性质得以明晰,城市“成长坐标”得以确立,城市建设重点进一步明确。 1月11日,《青岛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划定》进行社会公示。 2月28日,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工作体制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的通知》(青委[2016]28号)。对于调整市城乡规划委员会、设立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设立专责小组、健全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有关事宜进行通知。 3月3日,铁路红岛枢纽站开建。红岛枢纽站成为青岛首个能看海景的高铁枢纽站。 3月5日,青岛城阳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正式投入运营。青岛成为全国第8个运行有轨电车线路的城市。 4月8日,《青岛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获市政府批复。 4月13日,《青岛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获得市政府批复。 4月21日,青岛市民健康中心项目基本完成土石方整理工程。该项目计划2018年年底竣工,建成之后将形成包括医疗、康复、养老为一体的大型医疗中心和医疗产业园。 4月21日,青岛市正式入选国家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4月22日,青岛市正式入围全国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4月25日,济青高铁青岛段全线开工。建成后将实现济南至青岛1小时直达,并可通过青荣城际、青连铁路辐射山东半岛沿海地区。 6月初,市规划局向各市下发《青岛市2016-2020年乡村规划实施方案》。《方案》计划到2018年各市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到2019年全市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全面推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 6月初,市规划局启动了《青岛胶济铁路沿线工业文化与遗存保护利用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将青岛胶济铁路沿线工业遗存聚集区和老企业搬迁密集区作为研究范围,旨在打造胶州湾东岸“百年工业文明长廊、未来城市创新海岸”。 (资料收集整理:编研中心发展研究部) 敬请期待“2016青岛城乡规划大事记(下)”不会很久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