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方案,并且提及了两个城市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试点规划,一个是南海之畔的深圳,另一个便是黄海之滨的青岛。青岛正不断提升城市营商环境,加快城市湾区发展,以开放的国际化视野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国家将青岛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的重托。粤港澳湾区规划下深圳的今天,或将是青岛的明天。
《青岛市2050远景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显示,青岛将发力建设环胶州湾50公里的地域,来承接科技创新、金融贸易、文化休闲等高端功能。
未来30年,青岛将拥湾发展,构建青岛都市区和青岛都市圈,建设起更具竞争力、更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湾区。
2050远景发展战略提出,在区域协同方面,要从城市思维转向区域思维,按照“都市区——都市群——城市群”的空间组织逻辑,构建青岛都市区和青岛都市圈,发挥青岛核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半岛城市群发展水平。
路径1.构建青岛都市区
坚持全域统筹,以环胶州湾地区为内核,优化环湾50-100公里市域范围内的城镇空间与功能布局,强化沿海、济潍青及青烟威发展轴,突出平度、莱西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作用,构建要素集聚、创新活力的青岛都市区。
路径2.加强城际邻界地区统筹协调
加强丁字湾、新河、董家口等城际邻界地区的统筹协调。
丁字湾区域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底线,共治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滨海岸线资源;莱西-莱阳积极对接青荣城际、潍莱高铁,建设半岛区域的交通枢纽;昌邑-新河-莱州协调化工产业发展;董家口-日照重点统筹港口及临港产业分工布局。
路径3.培育青岛都市圈
以城际轨道1小时通勤距离为基准,培育构建以青岛为核心,覆盖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临沂的都市圈,形成青岛“智” 半岛“造”的区域格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对内,做大做强胶州湾,布局环胶州湾地铁,加速形成闭环。
早前,青岛依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2014-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先后(超前)建设了11号线、13号线,增强了两翼的辐射力度。
现在,青岛面临轨道交通第三批审批建设的规划、申报。届时,12号线、9号线再加上再建的1号线、8号线,青岛有望在几年以后形成胶州湾闭环,进一步验证了拥湾发展的核心地位(以环胶州湾50公里作为未来青岛都市区/都市圈的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