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青岛2050远景战略:都市区 都市圈,30年后的青岛什么样

 蓝林观海 2019-09-12
近日,青岛发布展出了《青岛市2050远景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规划显示30年后的青岛,将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面向全球的国际自由贸易门户和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国际旅游度假之都和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将拥湾发展,构建青岛都市区和青岛都市圈,建设起更具竞争力、更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湾区。

1.
30年,青岛能改变什么?

近日,在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方案,并且提及了两个城市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试点规划,一个是南海之畔的深圳,另一个便是黄海之滨的青岛。青岛正不断提升城市营商环境,加快城市湾区发展,以开放的国际化视野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国家将青岛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的重托。粤港澳湾区规划下深圳的今天,或将是青岛的明天。

《青岛市2050远景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显示,青岛将发力建设环胶州湾50公里的地域,来承接科技创新、金融贸易、文化休闲等高端功能。

未来30年,青岛拥湾发展,构建青岛都市区和青岛都市圈,建设起更具竞争力、更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湾区。

2050远景发展战略提出,在区域协同方面,要从城市思维转向区域思维,按照“都市区——都市群——城市群”的空间组织逻辑,构建青岛都市区和青岛都市圈发挥青岛核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半岛城市群发展水平。

路径1.构建青岛都市区

坚持全域统筹,以环胶州湾地区为内核,优化环湾50-100公里市域范围内的城镇空间与功能布局,强化沿海、济潍青及青烟威发展轴,突出平度、莱西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作用,构建要素集聚、创新活力的青岛都市区。

路径2.加强城际邻界地区统筹协调

加强丁字湾、新河、董家口等城际邻界地区的统筹协调。

丁字湾区域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底线,共治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滨海岸线资源;莱西-莱阳积极对接青荣城际、潍莱高铁,建设半岛区域的交通枢纽;昌邑-新河-莱州协调化工产业发展;董家口-日照重点统筹港口及临港产业分工布局。

路径3.培育青岛都市圈

城际轨道1小时通勤距离为基准,培育构建以青岛为核心,覆盖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临沂的都市圈,形成青岛“智” 半岛“造”的区域格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2.
国家中心城市暂停批复,青岛发力都市圈建设


一、青岛市一直在积极争取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相关部门与国家有关部委密切联系,积极沟通呼吁争取。3月6日,孟凡利市长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分组审议期间,提出了明确青岛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议。

二、山东省支持青岛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省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中明确支持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三、根据市发展改革委掌握的情况,国家有关部委近期没有新批复设立国家中心城市的计划。
青岛作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处于“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等多重国家战略覆盖,国际门户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突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基础雄厚,环境生态宜居,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潜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更多的是一种责任,青岛要将自身辐射力、影响力扩大,必然发力青岛都市圈建设。


3.
青岛都市圈建设,交通先发力



要实现都市圈、城市群的建设,交通发达与否便成了先决条件。交通体系的建设也是青岛后30年计划发展的重点。
对外,青岛布局了多层次的交通枢纽体系,构建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络,加快建设环渤海高铁、青日铁路、莱州至青岛铁路、青岛至诸城铁路、莱西至海阳至荣成铁路及海峡跨海通道等围绕湾区建设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从而提升国家铁路网枢纽地位。

对内,做大做强胶州湾,布局环胶州湾地铁,加速形成闭环。

早前,青岛依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2014-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先后(超前)建设了11号线、13号线,增强了两翼的辐射力度。

现在,青岛面临轨道交通第三批审批建设的规划、申报。届时,12号线、9号线再加上再建的1号线、8号线,青岛有望在几年以后形成胶州湾闭环,进一步验证了拥湾发展的核心地位(以环胶州湾50公里作为未来青岛都市区/都市圈的核心区域)


国家中心城市,青岛还需修炼自身内功,现在没有批复计划,对青岛恰恰是一种鞭策。

来源:青岛之北、凤凰网青岛综合、精彩胶州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