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事开讲:手机能否进校园

 秀美红河 2017-01-07

手机能否进校园

本期议题


前不久,湖南岳阳县某中学一名高二同学在上英语课时低头玩手机,被正在上课的英语老师发现并没收,在全班同学众目睽睽之下,老师将手机当场砸烂。此事引发了各方热议,在手机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今天,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使用手机,学校又该如何管理,是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期登场: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

指导教师:四十三中政治教研组

四十三中政治教研组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勇挑重担、锐意进取,培养学生“善学乐思”一直是教研组坚持的理念。

宜疏不宜堵

我的手机被爸爸设了层层密码,每次使用前,我都要找他去解锁,同时还要被限定严格的时间。相信这一幕在很多家庭都发生过,大部分孩子已经习以为常。但这样做一定正确吗?只有砸手机或设置密码才可以控制住手机?

古时候禹的父亲鲧用“堵”的方法来阻挡洪水,通过不断筑垒高墙阻挡水流,尽管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是洪水最终还是冲垮了堤坝,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而禹则对洪水进行疏导,使凶猛的洪水经过分流,成为一条条小溪,不仅解决了洪水所带来的灾难,还可以用其灌溉良田,洪水最终得以制服。

同理,老师和家长对待学生玩儿手机也不宜采用堵的办法,而应当进行疏导。老师砸学生手机,不仅违反了法律,还容易与学生形成对立。如果该学生第二天再拿个手机进教室,你还砸吗?由此可见,砸手机的方法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端正学生对于手机的认知态度。要让学生明白,人应该是手机的主人,将它的功能更多地应用于学习生活中,而不是整天沉溺于聊QQ、玩“王者”,成为手机的奴隶。

其次,现在手机上有许多做题的app,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app 使学生与老师互动起来。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它在学习方面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多,运用好这些功能,学生、老师、手机这三者才能共赢。

文/王睿禹(初三1 班)


教师点评:

王睿禹同学能够采取客观辩证的态度去审视手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弊病,是值得肯定的。中学生就是要学会运用哲学的辩证思维去考虑问题。手机本身没有错,能否有效使用关键在于手机的主人。

                                                                          ——桑春茂(四十三中校长)

手机危害不能忽视

今天的智能手机几乎是“万能”的。忘带钱包了,微信钱包可以支付;这道题不会做,“学霸君”可以帮忙;饿了懒得做饭,手机可以订个外卖……因为手机的出现,人们的生活变得便利了,但是,手机给人们带来的真的只是好处吗?

答案当然是不。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世界的绚丽多彩使男女老幼进入“低头时代”,大街边、地铁上、校园里,“低头族”随处可见。边走路边聊微信、打游戏、淘宝等行为已司空见惯,而因这一系列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

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处在一个习惯养成和自控力较差的阶段,若随时携带手机,其弊端数不胜数:首先,上课时即使是关机也可能引起学生分心,影响学习效果;课间休息时有的同学拿出手机打游戏,而忘记了上厕所;各种型号的手机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各种各样的手机也会成为学生炫耀、互相攀比之物件;也可能成为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矛盾的导火索。尤其是,中学生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会使眼球疲劳、视力下降,颈椎、脊柱也会因为长时间弯曲而变形,严重危害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

在这个通讯信号处处顺通的信息时代,手机的诱惑让我们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只有我们自己明辨是非,提高自控力,合理使用手机,才能让它成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上的好伙伴。

                                                                                                ——赵云悠(初三2班)

教师点评:

赵云悠同学从身边现象谈起,分析了学生上学带手机的诸多弊端,对中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机有冷静的思考。在信息化时代,完全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显然不太现实,让中学生自己通过冷静分析,清醒认识手机的弊端,有利于学校的管理。

                                                                     ——高效文(四十三中德育主任)

手机为我提供便利

上中学之后,爸爸妈妈不能再接送我了,为了方便联系,只能给我买手机,而且因为学校、老师经常要从网上发通知、留作业、答疑困惑问题等,所以只能是智能手机。于是在我上初二的时候拥有了自己的手机。

有了手机之后,我每次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打电话,好让她放心。因为手机可以随时联系,爸爸妈妈也开始允许我独自去参加一些同学聚会,我的生活半径不知不觉间扩大了。学校老师还可以随时把作业发到网上,我答完后马上可以给老师发回去,老师当时修改,非常方便;有什么单词不会,你可以随时查词典;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上网“问”;同学之间,可以通过微信随时聊天,交流感情和心得。今年夏天,通过我的手机导航,我指导爸爸开车从北京自驾到了敦煌,沿途领略了壮美风光和灿烂文化。

当然,在我聚精会神地用手机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也经常伴随着妈妈的吼声。这时候我也纳闷,时间怎么这么快就溜走了呢!我逐渐意识到,手机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用手机是好事,但不加克制,将会浪费宝贵时光。

                                                                                               ——陈冠希(初三3 班)

教师点评:

面对手机,家长、学校和学生产生了争论,是“老虎”还是“工具”?陈冠希同学从学生的视野出发,讲述了他与手机的故事,运用全面的方法,看到了手机的“利”与“弊”。文章贴近学生生活,写出了学生真实的想法,很自然。家长和老师都要转变思路,变堵为疏,因势利导。

                                                                     ——张大平(四十三中政治教师)

“为我所用” 而非“为我所困”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学校对手机的看管越来越严格。对此,学生戏说“外面是信息时代,校园里是‘石器时代’”。“是否让手机走进校园”,让老师、家长们纠结不已。

事实上,无需对学生使用手机如临大敌。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若手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它呢?现在,愈来愈多的学校开启了“家校通”、家长微信群,老师给学生推荐学习软件,在APP 上给学生布置作业。不仅便利了家校的沟通,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是未来推动信息化产业的主力军,将学生与手机“一刀切”,岂不是让学生变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试机器?一个不爱社交、不懂交往的书呆子在当今社会如何生存?如果他们与时代脱节,变成同伴仰慕却不愿触碰的“圣人”,无论对于其本人还是社会都不会是一件幸事。

科技的发展必定是利大于弊,对于作为现代社会主要沟通工具之一的手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手机为中学生带来的便利是不可无视的,与其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学校应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手机进校园”,合理管理并巧妙利用,让手机“为我所用”而非“为我所困”。

                                                                                               ——林家宜(初三1 班)

教师点评:

“是否让手机走进校园?”越来越成为老师、家长们纠结的问题。林家宜同学冷静地分析了手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认为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在面对新事物时如何分析,正确选择,而不要一味地堵,“疏而导之”才是正确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张大平(四十三中政治教师)



微信号 zxssb198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