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被”抗日神剧”骗了!二战步兵打仗靠的不是神枪手!

 q1338 2017-01-07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个标准的步兵班只有3种武器:枪支、手榴弹、肉搏武器【包括刺刀、匕首和工兵铲】,当时各国的军队依然认为依靠密集的步枪火力和士兵良好的战术素质便可以主宰战。在营以下的部队里,各国军队的作战思路战斗方式高度一致,很容易套路,也很容易被套路。没办法,这一阶段的战争基本就是这样的。除了少数人以外,没有任何人认识到机枪铁丝网带来的将是怎样的一个战争泥塘。

然后大家一起在一战这个烂泥塘里欢快的吃起了屎……这口屎超难吃,以至于到了百年后的今天都没多少人愿意回味。

随着一战迅速地陷入了胶着阶段,各国开始根据收集的经验迅速改进自己的编制。比如大规模增加榴弹炮的数量,将野炮迅速配属到团营一级,以及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堑壕铁丝网破拆队”。然而在战斗中,各国都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连以下的编制在进攻的时候,面对防御工事依然一筹莫展,最终还是被疯狂的弹雨收割完蛋。

虽然大家都把轻机枪和冲锋枪下发到班,也增加了手榴弹的装备数量,但实际上,这种新式步兵基础单位可以被看成是对一战步兵单位的局部强化版。他们的火力更强,更擅长散兵战,但大家还是突突突,甩甩雷。如果要进行攻坚战的话面对对面的火力点,步兵依然是一筹莫展,除了祈祷己方的火炮支援能够撞大运,正好炸在对面头顶以外,就只能玩了命去堵抢眼了。

当然,步兵们肯定不会眼看着自己的战争价值降低,各国的指挥官核武器设计师们也都不是傻子。于是各国基础火力研究者们决定:搞点事情提升基础步兵战斗力。

然后,各个主要参战国的基础步兵辅助武器就作为研究成果诞生了。

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而言,曲射支援火炮早就不什么新鲜玩意了。从14世纪阿拉伯人的 “摩得发”到排队抢比时代大放异彩的破拆神器臼炮,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迫击炮也并不是什么高精尖的发明,现代的迫击炮早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时就被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大尉发明了,而且成功的把躲在反斜面的日军炸了个人仰马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面对双方受困于堑壕铁丝网的僵局,各种各样的奇葩抛雷器和迫击炮就已经成了打破僵局的重要武器。但是双方的迫击炮都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过于的笨重。

▲英国9.5英寸重型迫击炮

▲英国6英寸重型迫击炮

▲德国280mm重型迫击炮

▲德国170mm迫击炮

▲德国78.5轻型迫击炮

▲奥匈帝国90mm迫击炮

不过,重型迫击炮体积过大,中轻型迫击炮威力不足、精度糟糕,而且无论是哪种迫击炮,都即不便宜也不准。如果想要列装到连排一级,它们必须变得更小,更准,更便宜。

于是,各国的军事研发部门开始绞尽脑汁把这些小家伙弄得更轻更小更便宜。一些人的思路是以迫击炮为基准,进行缩小处理,另一些人的思路则是在迫击炮弹和手榴弹上。两个不同的思路自然会诞生不用的结果,而即使是同样的思路,由于所处的环境,部队的需求,资源的状况,产生的产物也不尽相同。

我们先来说德国好了。德国的编制很奇特,他们的连里没有迫击炮,所以十分依赖排一级的曲射火力,这导致他们前后弄了2款基础支援武器出来,一款是LeGrW 36型50mm迫击炮,另一种则是Schiessbecher型枪榴弹发射器。虽然LeGrW 34型 80mm迫击炮后期也作为连属迫击炮,但是由于时间过晚以及数量威力等问题不做过多赘述。

LeGrW 36型50mm迫击炮最早于34年由莱茵金属公司量产,起初的设计思路是提供一种比手榴弹更远的曲射投掷火力,每个排配备一具。该炮最初采用了华而不实的可伸缩炮管,38年年底才改为标准炮管, 全重14千克,身管长465毫米,弹丸炮口初速75米/秒,最大射程520米。相对来说,设计比较复杂,配有光学瞄准镜,但在发射220毫米长,0.9千克重的弹丸〔内装炸药0.12千克〕时,最大射程上的散布直径高达35米。26型迫击炮造价四百帝国马克,经实战证明性能平平【比掷弹筒好那么一点点】,价格昂贵【成本是掷弹筒的3倍】遂在1943年停止了生产。它共生产了25842门,配用弹药共生产了2211.2万发,并被使用到了战争结束。

Schiessbecher的命运和性能相对要好不少,它方便训练和功能多样,毒气弹、反装甲弹、照明弹、杀伤弹、烟雾弹应有尽有,使得它更能适应纷繁复杂的战场,实战表现也令人满意,以至于一直使用到了战争结束。

实际上它的结构也很复杂,也并不便宜,当然,有总比没有好,实战表现总比纸面性能更有价值。

复杂的瞄准机构带来的也是精度的提升。

和两条腿走路的德国boy不同,同样作为法西斯国家,同样没有连属迫击炮的日本可没资本大操大办。他们最初也打算同时研究枪榴弹和迫击炮的,但大多数枪榴弹都不是那么成功,最终他们选择研发一种小型、方便使用的迫击炮,而这一思路最终的产物就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掷弹筒。

以大正十年式50mm掷弹筒为起源,日军逐步研发出了大正十一年式70mm掷弹筒、八九式50mm掷弹筒等一系列掷弹筒。

和德国boy用专用弹的50迫不同,掷弹筒没有笨重的发射架结构,十分轻便。掷弹筒射击角度完全靠手调节,虽然看似不靠谱,但实战表现却十分稳定,每个小队【排】都配有2具掷弹筒,在淞沪会战中,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掷弹筒打掉了32挺,在太平洋战争中也让美军屡吃苦头。对于前线阵地而言,小小的掷弹筒简直就是噩梦,这些小东西可以轻松的隐蔽运动到距离机枪阵地几百米的位置,然后把对手炸上天。

掷弹筒的弹药种类丰富,功能多种多样,不仅可以发射掷弹筒弹、破片手雷杀伤敌军,还可以发射烟幕弹、照明弹等辅助弹药,以89式掷弹筒为例:89式掷榴弹,全重820g,有88式小型瞬发引信,装药150克,最大射程670米,杀伤半径可以达到10米。150克茶褐药的爆炸威力顶3颗10年式榴弹。也可装填1枚99式手榴弹或2颗91式、97式手榴弹。95式发烟弹,全重820克,连射5发,可以形成直径50米持续时间1分钟的弹幕,此外还配有10年式照明弹。

掷弹筒的制造难度低,造价极为低廉,以至于在中国的游击区地下兵工厂里也可以仿制量产,被称为50小炮。在战争后期,129师等主力部队几乎可以做到每班一具,它的普及一局扭转了中国军队缺乏支援武器的情况,在战争后期几乎把侵略者逼入绝境。

再补下本子九一式枪榴弹的图片,这东西其实性能不错的,就是装备量太少了少的几乎没有存在感。

和上面两个弱子不同,美国爸爸有的是钱和工时,这使得他们在排班支援武器方面近乎独步天下。

美军的每个步兵连都有一个迫击炮排,装备4门M2型60mm迫击炮(伞兵连还丧心病狂的装备过M1 81mm迫击炮),虽不是排属火力,却可以轻松集中到需要支援的排所在方向上。,M2迫击炮仿自法国的布蓝德60mm迫击炮,38年量产,迅速列装,初速:158米/秒,最大射程1.8公里,最小射程91米,方向射界14°,高低射界40~85°,最大射速:30发/分,炮身长:730mm 炮全重:19.07kg,精度优于德日迫击炮,射速极快。在卡昂战役期间,一个M2迫击炮排在不到20分钟压制德军4个机枪火力点。

除此之外,每个步兵班还都配有数量庞大的榴弹发射器和多种多样的枪榴弹,它们的存在使得美军可以轻松地压制德军掷弹兵。

另外说下,美军枪榴弹和日军掷弹筒、英国的抛雷器的思路接近,都是采用的雷弹融合结构,不过由于助推药多,弹翼结构稳定,使得它拥有更远的射程和更高的精度,在阿登森林战役中表现抢眼。

英军的抛雷器,不过结构要简陋很多,射程也不够看,当然,简陋的好处就是便宜,毕竟,英联邦军队几百万,想要大量列装的话不便宜怎么行。

英军和美军一样,连属支援排也有迫击炮组,装备2班共4门2英寸【51mm】MARK II型轻型迫击炮,他们同样可以为下属的步兵提供强大的支援火力。射程和威力不如法国的60毫米迫击炮,但是与德日的同级别武器相比,射程稍远、精度稍高、配有简易瞄准具更适应新手,但加工时间和成本偏高。初速 85 米/秒、 最大射程 400 米、 最小射程 50 米、 射速 持续 2 分钟 8 发/分钟 、持续 5 分钟 3 发/分钟 ,精度 距离公算偏差 2%、 方向公算偏差 3 密位,炮身长 750 毫米 ,高低射界 0 °~ 80 °, 方向射界 360 ° ,全炮重 ( 含背带 17千克 )配用弹种 榴弹、 发烟弹、照明弹。

同为同盟国的苏联步兵连排虽然缺乏枪榴弹,但也同样于连属支援排配置2个迫击炮班,共4门PM41型50毫米迫击炮,后期减少为2门,腾出的编制增设了一个配属了马车的重机枪班。苏联在二战生产了83.4万门火炮,其中迫击炮34.8万门,因此苏军的营团一级装备了数量极为巨大的迫击炮,不在意连排级迫击炮和枪榴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苏军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睿智,在此之前,他们还搞过M1939型37毫米铁锹迫击炮,计划全面列装,就结局而言,比较尴尬,37mm炮弹威力惨不忍睹,精度歪到没边。

可以看出,当时每个连内配置4门迫击炮+枪榴弹算是主流配置,当然,有主流就有非主流,意大利就是个非主流的典型例子。

他们装备有全世界当时口径最小,精度极高,结构也最复杂的迫击炮——Brixia 45 Mod35型轻型速射迫击炮。

轻巧,高精度,使用舒适,弹种完备,射速高达每分钟25发,完全可以做到弹如雨下在己方阵地前400-500米的位置上把敌人炸出翔。射击姿势低,炮手在趴在舒适的沙发垫上射击时,自身的重量还能起到提高火炮稳定性的作用。

唯一的问题就是——太精密了,这玩意贵的出奇,但是比这更奇葩的是,意大利军方不愿意把它下发到连排,而是留在了营里(意大利步兵营分为营部连和3个156人的步兵连和火器连(2个机枪排各4挺重机枪,2个45mm迫击炮排各9门炮),连排级只有机枪和少量榴弹发射器),这些火炮构成了二战时最密集的轻型迫击炮弹幕。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啊!下属的步兵连和排还是狗毛曲射火力都没有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