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控制权变更,从这三阶段入手!

 之所先后 2017-01-07

       科学完备的PPP项目控制权分配,是项目最后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下面依据PPP项目的阶段性特点,将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划分成建设前期、建设经营期、移交后运营期三个阶段进行控制权变更分析!




建设前期

       此阶段主要指项目的识别阶段,在此阶段内政府作为项目的首要控制方拥有项目控制权。识别阶段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政府作为项目实施的主要推动方,在项目识别阶段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介于PPP建设项目的公共属性,此阶段内由政府掌控控制权满足公共项目的实质要求,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共项目自身价值。


建设经营期

       此阶段主要从项目施工和从PPP项目合作合同签订时起,公私双方根据合同约定完成项目控制权从政府到社会资本的第一次转移。在此后的施工阶段和项目移交前的运营阶段,由社会资本完全管理掌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双方共同承受施工阶段的风险。社会资本方按契约约定支付给政府相应比例的项目收益后,独享项目剩余的一切收益,独立承担移交运营前阶段风险。PPP项目社会资本方在项目合作领域通常具备较丰富运营管理经验,社会资本方在此阶段内掌握项目的控制权,能够凭借其优异的项目管控能力取得最大收益。


移交后运营期

       在项目建设运营段结束以后,政府通过PPP项目合作合同中约定的补偿机制给予社会资本合理回报,重新取得项目控制权。


       PPP项目控制权变更理论是一种能够让PPP项目控制权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实现科学、高效流动的创新思维模式。由于PPP项目控制权变更阶段的实施难度远大于项目其它阶段,因此它对项目合作双方的项目管控能力、制度化管理水平、资源整合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来源:《建筑经济》2016年 第1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