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次PET/CT等于“吃”30年辐射?吓死宝宝了!

 万宝全书 2017-01-07

有媒体报道:“行一次全身PET/CT检查,相当于一个人正常30年的辐射量。”这种说法靠谱吗?

什么是辐射?

人类自古至今都生活在一个充满辐射的自然环境中,辐射与阳光、空气、水都是人类生命的一部分。辐射是某种物质发出的粒子或波,天然的辐射源包括宇宙射线、矿石、土壤、建筑材料、食物K-40、空气中的Rn-220等;人造的辐射源包括核试验、核能发电、医用X射线、手机、电视、微波炉电脑等。

目前,评价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Sv),定义每公斤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射线能量为1 Sv,1 Sv=1000 mSv,每人每年都会遭遇约2.4 mSv的天然辐射(世界平均值),这可以作为很好的参照指标。

PET/CT作为先进的医学分子影像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类检查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期和再分期、分化程度、复发鉴别、治疗方案指导、治疗疗效评价、预后评估,以及神经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评估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已得到临床专家的广泛认可。

然而,随着PET/CT的应用推广,越来越多患者开始担心PET/CT检查时的辐射问题。加之某些媒体对辐射安全知识的片面宣传,甚至让一些肿瘤患者因担心辐射问题而对这项检查产生恐惧心理。PET/CT的辐射剂量真有文章开头说的那么可怕吗?

飞利浦最新推出的Ingenuity TF PET/CT为例,其采用了一系列高端低剂量技术,能够大幅降低PET/CT的辐射剂量,其中的门道究竟是什么?

放射性药物PET显像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多为FDG,其辐射来源于氟-18(18F),放射性药物剂量越低,辐射越少。常规一次PET/CT检查,若注射放射性药物10 mCi,其产生的辐射剂量约为7 mSv。与之相比,飞利浦Ingenuity TF PET/CT采用业内领先的第三代TOF技术,时间分辨率达495 ps,大幅提升PET的灵敏度,再结合PET自动聚焦采集技术便可有效降低一半甚至更多的放射性药物剂量,约3.5 mSv。



CT扫描:PET/CT检查的辐射剂量主要来源于CT扫描。常规PET/CT扫描需要采集2次CT扫描结果,即全身低剂量CT——用于PET显像的衰减校正和病灶的定位,可以用做初步的CT诊断,PET/CT检查都需要做,一般辐射剂量约4 mSv;以及诊断性CT——用于病灶重点部位的CT诊断,除了肿瘤筛查结果正常外,一般都需要做,诊断性胸部CT的辐射剂量约8 mSv。飞利浦Ingenuity TF PET/CT则采用了全新的iDose低剂量平台,不仅能够有效降低CT辐射剂量,还可以提升图像质量,实现低剂量高图像质量采集。对于PET/CT检查而言,也无需额外增加诊断性CT的采集,因为全身低剂量CT就可以达到诊断级图像标准,因而扫描产生的辐射剂量可低至4 mSv。

可以发现,在飞利浦Ingenuity TF PET/CT上,一次PET/CT全身检查受到的总辐射剂量还不到8 mSv,只有传统PET/CT的40%。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年的天然本底辐射量,跟“30年”相差甚远。

一般认为,一次性接受50 mSv以下的辐射剂量是安全的,超过100 mSv才有可能产生直接辐射损伤的风险(存在辐射确定性效应的风险)。飞利浦Ingenuity TF PET/CT检查的辐射剂量远低于高损伤风险辐射剂量,甚至低于安全剂量,是完全安全的现代分子影像检查手段。

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正当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和剂量限制原则的指导下,合理使用PET/CT,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