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古诗词中的花(三)

 sfq1 2017-01-07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古诗词中的花(三)梅花篇

古今吟咏梅花的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大概要数南北朝时陆凯的《赠范晔》一诗了。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古诗词中的花(三)史载,陆凯是北魏代(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鲜卑族,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不过令人费解的是,看诗的内容,似乎应该是江南人范晔寄赠北人陆凯才更说得通。所以又有一种说法,此陆凯乃三国时吴人,范晔也不是刘宋时的范晔,而是另有其人。孰是孰非,有待考证。但无论如何,《赠范晔》确实是一首好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

陆凯的咏梅诗之后,南陈文学家谢燮的《早梅》诗也比较知名: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诗题是《早梅》,诗人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并用拟人化的手法,较早地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也巧妙地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古诗词中的花(三)进入唐代后,咏梅诗开始批量出现,王维、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偓、崔道融、齐己等都有咏梅的传世名作问世,选其中几首罗列于下: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江梅》 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新栽梅》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忆梅(之—)》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梅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总体而言,唐代的咏梅诗虽然佳作频出,但就像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概括的那样,诗人们对于梅花还是“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咏梅真正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成为众多文人墨客主动而自觉的选择,还要等到宋代。宋代才是咏梅诗词最兴盛的时代,也是咏梅诗词的高峰。开时代风气之先就是北宋林逋的那首名作《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古诗词中的花(三)林逋的这首小诗给宋代的咏梅诗词定下了主基调,从这之后,“疏影,暗香”几乎成为梅花的代称(姜夔直接以此命名填词),梅花凌寒独开孤芳自赏的特性与林逋辈高冷飘逸的隐士品格完美融合,梅花从此被充分人格化了。以后的诗人们再吟咏梅花,就不仅仅满足于前人对梅花物性简单直观的引发,吟咏主题也不仅限于传统的伤时、友谊、迎春、自怜等等,而开始更多地礼赞梅花的品格。在宋代诗人们的笔下,梅花不论是疏斜苍劲的枝干,还是幽淡清雅的花香,都是高尚品格的载体,崇高气节的化身。比如卢梅坡的这两首《雪梅》诗:

《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再比如这几首:

《墨梅》 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古诗词中的花(三)也正是因为宋人对于梅花有了新的理解和观照,杜耒的《寒夜》一诗中才会这样写道:“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为何有了“梅花”就有所不同了呢?无非是因为诗人以品性高洁的梅花来隐喻和暗赞寒夜来客。寻常一样的窗前月夜,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当然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啊。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古诗词中的花(三)宋代以后,咏梅诗词依然层出不穷,但再要出新出彩也殊为不易了。相对而言,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这两首咏梅诗还属上乘,值得一提: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花》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前者堪称是宋人咏梅诗传统的忠实传承,后者则颇有几分唐诗的风情妙韵。至于我个人,还是最喜欢宋人的这两首咏梅诗,清清爽爽,别有意趣:

《赠岭上梅》 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钓雪舟倦睡》 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诗歌大可不必承载太多不属于它的沉重的东西。只需象这样,有一点小意境、小情绪,令人悠然心会,若有所思,便是好诗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古诗词中的花(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