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吟咏梅花的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大概要数南北朝时陆凯的《赠范晔》一诗了。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的咏梅诗之后,南陈文学家谢燮的《早梅》诗也比较知名: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诗题是《早梅》,诗人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并用拟人化的手法,较早地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也巧妙地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江梅》 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新栽梅》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忆梅(之—)》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梅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总体而言,唐代的咏梅诗虽然佳作频出,但就像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概括的那样,诗人们对于梅花还是“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咏梅真正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成为众多文人墨客主动而自觉的选择,还要等到宋代。宋代才是咏梅诗词最兴盛的时代,也是咏梅诗词的高峰。开时代风气之先就是北宋林逋的那首名作《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再比如这几首: 《墨梅》 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花》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前者堪称是宋人咏梅诗传统的忠实传承,后者则颇有几分唐诗的风情妙韵。至于我个人,还是最喜欢宋人的这两首咏梅诗,清清爽爽,别有意趣: 《赠岭上梅》 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钓雪舟倦睡》 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诗歌大可不必承载太多不属于它的沉重的东西。只需象这样,有一点小意境、小情绪,令人悠然心会,若有所思,便是好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