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听得懂【镜头语言】吗?

 Dbing冰 2017-01-08


天气冷了,就想宅在寝室不出门,

大家在寝室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呢?
打游戏、追剧?
小编比较喜欢看个电影 ~ 
泡杯热乎乎的奶茶、当个吃瓜观众


作为观众,如果我们在看完电影后,
仅仅明白了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塑造出了哪些人物(或动物)形象,
那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是不够的。
我们还必须通过分析镜头语言,去揣摩导演的意思。
如果我们不懂这个,
那么我们实际上是在像看小说一样看电影,
从而忽略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有人可能会问了
镜头语言是什么呢

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出来的画面
看出拍摄者的意图,
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
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
这就是所谓
“我的镜头会说话”,
也就是一般所讲的“镜头语言”。



就是说
当我们用文字把我们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
那就是文字语言。
电影镜头的语言顾名思义,
就是用一组不同的镜头剪接在一起,
来表达电影导演的一个或一些想法,
这种剪接,
也叫蒙太奇。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所谓蒙太奇,就是用镜头来叙事来连接整个电影当中故事情节的发展。

镜头语言有很多,
包括景别、拍摄方式、影视画面处理技巧
还有前景后景等等构成了一部电影作品。
是不是有点晕?
小编我先一 一跟大家科普一下~


1

景别
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来划分,我们常见的景别无非就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这些。如何划分景别,讲法很多。我觉得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两点
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
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不同景别的画面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情感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投影,不同的感受。

放几张图片供小伙伴们理解下吧~


极远景

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如果人出现在远景中,那么只有斑点般大小,这种镜头在史诗作品中经常出现,西部片中也常有。


《指环王》中刚铎王城“米那斯提力斯”。听说一群英国建筑师要建一个真实的这个城堡,我只能说有钱任性了~


远景

比大远景稍微小一点。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相对于大远景来说,远景通常把被摄人物或景物占镜头画面的1/2甚至1/3左右。它的目的是展示当前的地点、被摄主体(主角)和行为(发生什么事情)。这也是一般视频拍摄中最为重要的镜头。


大全景
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卧虎藏龙》此处取景于浙江安吉 - 中国大竹海。央视的纪录节目《走遍中国》中也提到这里的拍摄场景(在此小编安利这个节目,虽然啰嗦了点,但真心好看)


全景
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与远景镜头真正的区别是,在画面的空间里主要人物会更大一些。
《疯狂的麦克斯》


小全景

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黑天鹅》里用了大量的隐喻性镜头。这部影片的剧情中有心理学的背景,特别是一些潜意识的东西,是比其他类型的电影更高一个境界、更受人们欢迎的缘故吧



中景

关于中景的定义在世界各地的说法都不太一样。标准的中景是人物从腰部以上算起的画面。它是用来显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混合画面。



中景和全景的区别在于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运动。

中景画面是叙事性的景别,所以在平时的视频拍摄中占的比例较大。


近景

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插一句经典台词~


特写

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点烟这一幕是高潮和转折点。

大特写



大特写经常出现于提升紧张气氛、神秘或者情绪波动的情况下,此类镜头通常拍摄物体的局部,例如留下的汗滴、眼球、门的把手甚至是锁眼等等。在拍摄的过程中一般大特写镜头运用的不是很多,但是可以达到画龙点睛之笔。


景别决定着我们对银幕上人和事物关系的程度,
它所产生的不同构图又创造着
各种造型表现的不同意向.
通过景别的变化给观众带来的
时远时近,时粗疏,时细密,
时而浏览品味时而一目了然的观察方式,
是电影魅力所在的重要原因。


2

拍摄方式
分为:
推(快推、慢推、猛推)、
拉(慢拉、快拉、猛拉)、
跟(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
摇、移、升、降、俯、仰、甩、悬、空、切、综、长、反打、
变焦拍摄、主观拍摄

以周爷自编自导自演的《功夫》为例

《功夫》有不少块与慢的对垒,
火云邪神直接就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而如来神掌和包租公的太极都是强调以静制动。
那怎么展现速度呢?

这里要举的例子很简单——包租婆的“飞毛腿”。
在斧头帮第一次来到猪笼城寨寻衅的时候,包租婆迅速飞奔上楼一把用被子蒙住头,这一幕处理的相当喜感,也很有点说头。一方面,拍摄的时候,整个镜头基本保持静止,再把部分效果放慢,作为背景的鸡鸭受惊飞起的过程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而包租婆倒像是脚踩风火轮一样从面前溜走上楼。这是快与慢的对比处理。
另一方面,包租婆闪身的过程并不是“刷”的一下就消失不见,观众可以看到她身体的移动、脚步的迅速加快,完了还有窝在床上的特写。这样,就不显得草草了事和浮躁了对吧?

如此“快”与“慢”的拍摄处理在《功夫》中很常用,几乎每场打斗都有涉及。


《功夫》中的镜头,远近交叉,快慢结合

例如在琴魔大战油炸鬼和裁缝的时候,镜头的远近切换,快慢结合,堪称经典。



而包租婆追赶阿星在马路上旋风腿狂奔,开始镜头非常的快,而到包租婆优雅地在空中翻转突然撞到广告牌上,镜头突然慢下来,创造了一种喜剧效果。



而包租婆在猪笼城寨对战琴魔之前的狂吼,用慢镜头对水进行了慢镜头特写,可见用水来表现功夫不是王家卫的专利,早在《功夫》里,周星驰就运用了这一手法。



《功夫》前后,出现了三次转圈的摄影方式,一处是阿星在交通灯内逼毒,镜头对准交通灯进行了360度拍摄,随着拍摄交通灯上的掌印越来越密集,暗示了阿星如来神掌的潜质逐渐在突破。

一处是阿星任督二脉打通后火云邪神找他,他从屋内出来环视周围,对准他进行了360度的一个环形拍摄,充分展现出宗师气质,与之前懦弱装狠的小混混形成鲜明对比。


而另一处是电影的结尾,阿星从糖果店出来见到了哑女,伴随着“只要为你活一天”的旋律,阿星与哑女变成小孩,携手跑回糖果店,之后展示了电影中各个角色在市井中的结局。环形拍摄流畅大气,感人至深,让人泪下。



整部电影的真相 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一切都是幻想

并非只有特效才值得进影院一看,好的镜头,比特效更震撼。根据这些电影我们可以来更好地理解镜头语言~

3

构图
纪实风格构图
强调影像忠实于现实,反对刻意追求和营造 画面的形式美感,画面随意、松散,无规律可循。

表现风格构图
强调影像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内心感受的能 力,反对机械地复制世界的影像,刻意追求形式美 感,与人们的日常视觉经验差别很大。

经典风格构图
它界乎前两种风格之间,汲取二者的优势, 避免二者的缺陷,力图将真实感和造型性完美结 合,使观众觉得画面完全真实,同时又很精美。

同样,举几个例子哦~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这个上帝视角的镜头就充满了戏剧感,暗示出人命如草芥的绝望感,以及监狱力量的居高临下的强大姿态。从而对主角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了理由。镜头能表达情绪甚至价值观。
使用了一些小景别增强角色内心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就是让人物处于一个小空间被包围起来,形成左右夹击的视觉效应,进而产生压抑感。

张艺谋的早期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也绝对是值得好好欣赏的。
场景的空间感,明暗对比的把握,人物布局的线条比例。 包括墙壁上的光影,天花板上的细节。 就是一个字,美!


刷新奥斯卡历史纪录的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凭借《荒野猎人》再度摘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成为首位奥斯卡三连庄得奖者。卢贝兹基用他独有的镜头语言,将《荒野猎人》中每一个镜头都呈现得如诗如画。
在广阔的空间使用超广角是呈现杰出影像语言的一个必要手段。影片中莱昂纳多爬出坟墓的段落里,卢贝兹基在逼仄的摄影距离使用超广角拍摄,将演员的所有表情都放大在银幕之上。无言愤怒的爆发式演绎,在这里成为了镜头中炙热的语言。

唉,真是怀念年轻时的小鲜肉啊~

我们在银幕上凝望的不仅仅是故事,
我们看电影时还需要一种从观看中得到的认知,
它得美丽,有造梦感,
哪怕是记录片,
电影需要「有格调」的镜头语言。
放弃了电影镜头语言,就放弃了电影的本质。
电影,我个人的理解,
它是一种科幻化的造梦观看艺术,
既是商品,又是艺术。
一部电影,
如果只靠叙事取胜,
那还不如去看白纸黑字的文。

一部电影,
如果只靠俊男美女取胜,
那还不如去看捧逗搞笑的真人秀。

一部电影,
要靠镜头语言取胜,
蒙太奇也好,隐喻明喻也罢,
都是通过镜头来描绘其灵魂。


让一个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
让他与数不尽或远或近的人物错身而过,
让他与整个世界发生关系:这就是电影的意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辑:肖飞

类别:数字影像




公众号ID
idmaworl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