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密钥》:《周易》师卦“利执言”本义探源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7-01-08


提要】

师卦六五“田有禽,利执言”的含义困扰了学人两千年,对于先儒释“利执言”为利于言辞,刘大钧先生提出疑问“既为禽兽,何以曰'利执言’?”

根据《周易》经文体例,如“利建侯”、“利涉大川”、“利见大人”可知“利执言”为动宾结构“言”为名词。清代丁晏首次提出“执言”即“执讯”,走出了关键的一步。近代闻一多释“言”为“讯”,讯为敌众。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揭开了“讯”初文为战俘。屈万里综合《易》、金文、《诗》之间的关系得出“执讯活捉之敌人许志刚研究《诗经》得出执讯”为俘获即所得生口王晶西周金文“讯”字解》归纳了13条金文,得出“执讯”为动宾词组“讯”用作名词,作“生俘”讲。

“利执言”应释为“适宜擒获敌众”,如此“田有禽,利执言”完全符合六五的卦爻象。六五应九二,九二体坎,坎为水,引申为甽(甽quǎn 即畎:田间沟渠),狩猎之象。九二为实,故曰“田有禽”详见《周易密钥》“论《周易》中田猎的取象”)。田,楚简《周易》正作“畋”,畋猎之义。又,坎为寇,为敌众,此即“言”为“讯”为敌众。六五坤卦纯阴故下行,应九二坎中,故可(利)捉拿(执)敌众(言),故曰“利执言”。六五爻辞与卦爻象之间密合无间,故周公作师卦六五爻辞的本义至此真相大白。

一、“利执言”之“言”,两千年来先儒皆释为言辞之义

《周易集解》引虞翻曰:田谓二阳称禽。震为言五失位,变之正艮为执'利执言,无咎。’”

《周易集解》引荀爽曰:田,猎也。谓二帅师禽五,五利度二之命,执行其言,故'无咎也。

王弼、孔颖达《周易正义》释“利执言,无咎”不直则有咎。己今得直,故可以执此言往问之而无咎也。

程颐《易传》:执言,奉辞也,明其罪而讨之也。

东坡《易传》:禽暴汝田,执之有辞矣,何咎之有?

朱熹《本义》:语辞

来知德《集注》:“言者,声罪以致讨也。

陈梦雷《周易浅述》:语辞。利于执之无穷黩之咎也。

李士鉁曰:六五以柔居尊,不能帅师临敌,而能正言伐罪,故利执言。

尚秉和曰:利执言者言师出有名

师卦六五“田有禽,利执言”的含义困扰了学人两千年,对于先儒释“利执言”为利于言辞,刘大钧先生提出疑问“既为禽兽,何以曰'利执言’?”虞翻以六五有震卦之象,师卦上互坤,下互震,六五取象的顺序首先是体卦坤,其次是互体上坤,第三是应卦坎,第四才是互体下震,而震为鸣、兑为口为说为言,故以震为言并不准确,况且“执言”之象更不可求,虞翻以“五失位,变之正,艮为执”,即使取变之正,六五变九五,那首先是坎卦,应先取坎象,而非变卦的互体艮象,如此拐弯抹角的附会已经违背了《周易》的简易法则

二、近代只有少数学者认为执言”即“执讯”擒获俘虏之义,此并未引起易学界重视

丁晏(1794~1875)《周易解故·附录·“利执言”解答苏蒿坪先生》:

窃尝博考而深思之,而知“执言”即“执讯”也。《小雅·出车》云:“执讯获丑。”笺云:“讯,言。执其可言问所获之众以归者,当献之也。”《尔雅·释言》云:“讯,言也。”郑君本于雅故其讯确矣。《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皋陶善听狱,故使淑问之人以询执囚之言,《王制》云:“出征执有罪反,以讯馘告。”郑注引《诗》“执讯获丑。”孔冲远《正义》云:“出师征伐,执此有罪之人还反而归,释菜奠币在於学讯,截左耳之馘,告先圣先师也。”师之“执言”义实如此。盖“田有禽”者,即擒获之意也。《释文》云徐本作“擒”,案荀爽云“二帅师禽五”,李鼎祚云“殷纣而被武王擒于鹿台之类”,是古本明作“擒”字矣。六五柔中变刚,为用师之主,其征伐之有获囚执俘而讯其言,夫何不利之有?抑又何咎之有?且《诗》《礼》所云皆系人君献功之事,五为君位,故有“利执言”之象矣。《诗》曰“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又云“执讯连连,攸馘安安”,足证文王、周公时实有“执言”之事,故师之爻辞云尔,然则“执言”之即“执讯”可无疑矣。(续修四库全书0031经部易类《周易解故》621页)

丁寿昌(1818~1865)《读易会通》:考执言即执讯”论证直接引用其父丁晏《周易解故》之文。

闻一多(1899~1946)《周易义证类纂·丁 田猎·田有禽利执言无咎(师六五)》:

案言当读为讯,言从辛古同字,而辛卂音同…是古音言讯亦近。音近则义通,故讯问之讯谓之言(《尔雅·释言》“讯,言也”),俘讯之讯亦谓之言。…古者田猎军战本为一事。观军战断耳以计功,田猎亦断耳以计功,而未获之前,田物谓之丑,敌众亦谓之丑,既获之后,田物谓之禽,敌众亦谓之禽,是古人视田时所逐之兽,与战时所攻之敌无异。禽与敌等视,则田而获禽,犹之战而执讯矣。《易》言“田有禽,利执言”者,意谓田事多获,为军中杀敌致果之象。

徐中舒(18981991)《甲骨文字典》223页释讯字为战俘:讯字古文(甲骨文与金文相近)象一人反缚双手,前有一口,以会执敌而讯之之意,应为讯之初文。

屈万里(19071979)《读易三种》69页:

《诗·大雅·皇矣》:执讯连连”笺云:“讯,言也,执所生得者而言问之。”《虢季子白盘》:“折首五百,执讯五十。”讯盖间谍侦探之类。《春秋文公十七年左传“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

屈万里《周易卦爻辞成于周武王时考》说:

折首即斩首,亦西周时常用之成语也。兮田盘折首执讯《不其簋》“汝多折首虢季子白盘折首五百,执讯五十,……献俘於王,王加(嘉)子白义。折首皆谓斩首,与《易》辞同。而虢季子白盘铭文,尤足与《易》辞互相发明。折首与执讯言,盖执讯为活捉之敌人,亦西周时习用之语。《诗·皇矣》:执讯连连。《出车》《采芑》并云:执讯获醜。是也。《师》六五《爻辞》:田有禽,利执言。按郑康执讯连连《笺》云:讯,言也。是执言即执讯。惟折首一语,东周後不复见;执讯之语,犹见於文公十七年《左传》耳。

许志刚《诗经论略》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343页俘获即所得生口,执讯是也;杀人即折,执获()是也。丑者,众也,言所执之讯与众甚众。然则获乃之假借。

愚按:

今人不一定不如秦汉之后的古人,盖因秦火和文字之隶变,先秦经学和子学失传不少。“言”古文从辛从口,言者,辞,辞(辤、辭)、辦、辨亦从辛。“言”古音为元部疑纽,辛、信、讯皆真部心纽,真部与元部相近,心纽与疑纽相近,故“言”与辛、信、讯古音相近义通。故“执讯”可作“执言”,讯、信同音互借,“讯”可能通过“信”而简化为“言”,讯本义为俘虏,言从辛为刑罚,音近且义近,故二者通用汉代学者皆知“讯”与“言”通,由于文字隶变,时人已不知“讯”古文俘虏的本义,也不知“言”古文从辛有刑罚的古义,故于《易》和《诗》中的“执言”、“执讯”本义而不知矣

 讯、言、辛古文字列表

 

汉代学者既不知,于是后世学者亦然,直到近代,随着乾嘉朴学的兴起,以及甲骨文、金文研究的深入,这一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

“执讯”见于金文与《诗》,即《易》所言“执言”和“获匪其丑”(《诗》所言“获丑”),《易》所言“折首”常见于西周金文,与获馘擒馘俘馘同义。郑玄等注《易》与《诗》虽不知“执讯”为擒获敌众,然于《礼》注“讯”为“生获”,即活捉的敌众

三、王晶西周金文“讯”字解

《礼记·王制》:“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郑玄注:“讯馘,所生获、断耳者。”孔颖达疏:“以生获解讯,以断耳解馘。按《释言》云:'讯,言也。’故《诗》注云:'执其可言问者。’《释诂》云:'馘,获也。’讯是生者,馘是死而截耳者”王国维:“从糸,从口,执敌而讯之……首谓首级,讯谓俘虏。《易》曰:'有嘉折首。’《诗》曰:'执讯获丑。’又曰:'执讯连连。’”

西周金文文例如下:

1.获馘百,执讯二夫。([] 簋)

2.[列/井]畀其井,师同从,折首执讯。(师同鼎)

3.汝以我车宕玁狁于高陶,汝多折首执讯,戎大同,从追汝,汝彶戎大敦,汝休,弗以我车陷于艰,汝多擒,折首执讯。(不簋、不簋盖)

4.师[宀/]虔不坠,夙夜恤厥将事,休既有功,折首执讯。(师[宀/]簋)

5.长榜载首百,执讯卌,夺俘人四百,啚于荣伯之所,于衣,复付厥君。唯王十又一月,王格于成周太庙,武公入佑敔,告擒馘百,讯卌,王蔑敔历,使尹氏授赉敔。(十月敔簋)

6.王征南淮夷,伐角、津,伐桐、遹,翏生从,执讯折首。(翏生盨)

7.丕显子白,壮武于戎功,经维四方,搏伐玁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虢季子白盘)

8.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愍。(兮甲盘)

9.甲申之辰,搏于[杀阝],多友有折首执讯:凡以公车折首二百又□又五人,执讯廿又三人,俘戎车百乘一十又七乘,卒复笋人俘。又搏于龚,折首卅又六人,执讯二人,俘车十乘,从至。追搏于世,多友又有折首执讯,乃[轶]追,至于杨冢,公车折首百又十又五人,执讯三人,唯俘车不克,以卒焚,唯马驱尽。复夺京师之俘。多友乃献俘馘讯于公,武公乃献于王。(多友鼎)

10.侯苏折首百又廿,执讯廿又三夫,王至于勳城,王亲远省师,王至晋侯苏师,王降自车,位南向。(晋侯苏钟丙)

11.入,折首百,执讯十又一夫。王至。(晋侯苏钟戊)

12.逋逐之,晋侯苏折首百又一十,执讯廿夫,大室小臣车仆折首百又五十,执讯六十夫,王唯返,归在成周。(晋侯苏钟A)

13.汝执讯获馘俘器车马。(卌二年逨鼎)

一组均是军事铭文,“讯”均用作名词,作“生俘”讲。这一组中“讯”绝大部分与“执”连用,“执讯”构成动宾词组。(王晶.西周金文“讯”字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0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