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1973)炳灵寺万佛洞

弥勒坐佛,炳灵石窟标志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
建始于西秦建弘元年的炳灵寺,先后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各代不断开凿修造和绘饰。在素有“中国石窟艺术之乡”的甘肃三大石窟中,敦煌莫高窟以壁画见长,麦积山石窟以泥塑见长,而炳灵以石雕称著,堪称中国著名石窟寺,艺术价值仅次于敦煌莫高窟。
炳灵寺所在地的大小积石山,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处,山岩地质结构的细黄沙岩,具有易于开凿雕饰的特点,加之窟龛位于峭壁高处,岩层往往突出如屋檐,对部分窟龛起着遮风避雨和太阳曝晒的作用,许多窟龛造像至今已历经上千年岁月,可仍得以相当完整地保存。
炳灵寺现存窟龛近两百个,主要为西秦初建时期的造像和壁画,分布在上寺、下寺、洞沟、佛爷台等处。其中尤为著名的有,现存北魏时期的唯一一尊卧佛;唐代侍女造像一尊和巨型弥勒坐佛一尊,充分体现了盛唐风貌。
据称,盛唐时期,炳灵寺僧人达三千余人,其佛界地位由此可见。该窟中现存的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名僧法显的墨书题记,更是国内石窟中保留最早的纪年题纪,对全国其他古老石窟的断代提供了标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据悉,炳灵寺早在2006年就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至今未能获得同意,今年即将完成弥勒坐佛的重新修缮,将于明年再度列入世界遗产大会上表决,但愿这座千年古寺申遗的梦想早日如愿。

炳灵寺,千年石窟寺

老君洞,三教合一

老君洞,古壁画


一尊尊佛龛,讲述着一段段历史

炳灵寺,华夏第一窟


石雕,炳灵石窟之魂

佛像人像,栩栩如生


壁画、石雕相互融合

炳灵万佛,远比敦煌千佛

修缮中的弥勒坐佛
卧佛,北魏文化的见证
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交汇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