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孩子,一个上哈佛,一个上耶鲁,他们的母亲只做了一件事儿

 我的书海601 2017-01-08

在美国西雅图的华人圈,蒋小宁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妈妈。十年前,她的大儿子同时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杜克大学录取;十年后,小儿子又接到耶鲁大学等数所世界顶级名校的录取通知。这位温婉的东方妈妈,究竟会什么样的魔法,能在十年间将两个儿子都送进世界顶级名校并保持优秀?

其实,作为一名职场妈妈,蒋小宁平时并没有把过多精力放在督促孩子的学习上,而始终以“优秀”为培养目标,从启蒙教育起,就注重引导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好品质,拥有挑战的精神和多种能力。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她还善于抓重点,适时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策。为了提升自己的养育智慧、完善自我,蒋小宁还长期从事与青少年教育有关的活动,包括学校、社区、俱乐部等。

“优秀是培养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潜能变得卓越。”蒋小宁总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她二十余年的育儿智慧正启迪着更多的妈妈不断成长、提升。本文摘自蒋小宁新书《智造卓越——陪孩子走进哈佛、耶鲁》

这一年圣诞前夕,我们的大儿子收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录取通知书。我们十分兴奋,倍感幸福。作为父母,我们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杰出,但是进入世界名校并不是我们刻意追求的结果,所以收到录取通知实属喜出望外。

麻省理工是提前申请,提前录取。经过认真思考,大儿子决定再申请三所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杜克大学。哈佛毫无疑问是许多优秀高中毕业生最向往的学校。大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习成绩优异,有超强的自学能力,勇于挑战自己,热衷于服务同学和社区,因此,他也决心申请哈佛这所让世人景仰的学校。斯坦福大学是美国硅谷的“心脏”,虽然不是美国的“老资格”名校,但是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在最近的数十年里,以优异的成就奠定了美国顶级名校的地位,尤其在美国西部和亚洲有非同凡响的影响力。而杜克大学也是一所很有影响力的“新星”大学。

哈佛等三所大学是正常申请,12月底申请截止。由于个人条件十分优秀,大儿子在当年1月底就收到了哈佛大学发来的预录取通知,邀请他访问学校。这是大学对那些十分满意的学生的一种肯定。第二年3月底大儿子正式收到了这三所学校的录取通知。美国顶级名校的申请竞争向来十分激烈,能同时被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杜克大学录取的确是件让我们深感自豪的事。经过认真思考,并征求了老师和我们的意见后,大儿子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

十年后,小儿子申请大学时,我们再次经历了从焦虑到喜悦的过程。这次,我们感觉压力更大了,一是因为竞争更加激烈,二是有了大儿子的成功样板,我们的期望自然也高了。从各方面的条件看,弟弟和哥哥都比较接近,似乎也很有希望被顶级名校录取。

小儿子的首选目标是耶鲁大学,因为他觉得这所学校的学科设置很符合他的期望,走访时该校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年3月下旬,他顺利收到了耶鲁和另外几所一流名校的录取通知。他十分开心,我们也为他深感骄傲。

两个儿子,相隔十年,都被美国著名的大学录取,这是我们家庭获得的最大的“幸运奖”。虽然不应该以是否上顶级名校去衡量孩子们成功与否,因为他们要走的人生路还很长,但是作为父母,我们的确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为孩子们的成长,为他们顺利迈出人生第一步做了我们该做的和能做的。

我成长于中国,一直接受的是中式教育,直到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我怀上第一个孩子时,和所有快乐妈妈一样,我首先期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然后才是成才。考虑到当时的“独生子女”政策,我深感责任重大,因为培养孩子没有第二次机会。

80年代中期出现了出国留学的热潮。我当时在大学任教,自然也很希望有机会出国深造,但是育儿的重任在肩,有些自顾不暇,只好安心照顾孩子。好在孩子的父亲也在学校工作,可以先申请出国留学。在他赴美留学半年后,我们就去美国团聚了。那时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刚满三岁不久。

那 个时代的信息流通不畅。我们对美国的文化、风土人情、社会环境知之甚少,英语水平也不高,我原来的计划是到美国后就申请入学读书,完成深造的梦想,可是一到异国他乡才发现必须先解决生存问题。由于语言和身份问题,我能找的工作并不多。后来,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帮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照看孩子,这给了我一个观察西方家庭育儿方式的机会。经过短短几天,我就发现美国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与我们中国的似乎有许多不同之处。

我开始关注跨文化的家庭教育,期望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有所帮助。我思考一个孩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做到在各种环境中立足;一个孩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素质,才能优秀、快乐。此后的二十多年里,我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与青少年教育相关的活动,包括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完善自我和培养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自然出过许多错,也失去过平衡和耐心,但好在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吸取教训,精益求精,和孩子一起成长。

随着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我们在美国的生活也逐步走上正轨,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后来,我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小儿子的出生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喜悦,但也使我们的责任更重。有了大儿子的经验,我在小儿子的养育上很自信。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动一番心思,必须因材施教,才能挖掘孩子的潜力,发挥孩子的特点,使他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个性。

培育优秀、快乐的孩子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他们能成功、幸福、健康,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历来是父母最关注的课题,也是大家面临的巨大挑战。

作为父母,我和丈夫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育儿考验。在十年里分别将两个儿子送入哈佛和耶鲁这样的世界顶级名校,算是成功培养孩子踏上了人生征途,顺利完成了做父母的艰巨使命。总结经验,我认为,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是许多父母都可以做到的。

优秀是培育出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孩子都有潜能成为优秀者。我认为培养孩子有两个核心要点:首先是要用心,即爱心、耐心、恒心和平常心;其次是在孩子的不同发展时期有针对性地抓好关键问题。

教育孩子首先需要的是爱心。这种爱既是无条件的爱,也是有原则的爱。溺爱不是真爱,过分的严厉也不能“提升”为爱。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孩子出现一些“状况”是很正常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有耐心,不能孩子顺利时对他信心满满,出错时就对他心灰意冷。孩子优秀的品格是长期培养的结果,优良的习惯也是在不断的引导和纠正下才能养成的。没有恒心,父母就难以帮助孩子发挥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培养优秀的孩子是绝大多数父母的愿望,我们要以平常心来面对这种艰巨的挑战。要把重心放在过程上,而不是最终结果上。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无谓的比较,这样做既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培养孩子的过程是漫长的,遇到的问题也是复杂多变的。我以为要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关注重点,做到“纲举目张”。在学前,父母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小学阶段,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就要放手培养孩子的能力,并不断全面提升孩子的素质。虽然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但是他们的成长也是连续的。前期的关键问题解决得好,对后期的学习和成长就会起到较好的助推作用。如果忽略前期应该做的事,后期“亡羊补牢”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家庭教育要符合一定的教育原理,但是家教更多的是艺术而不是硬科学。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和判断力。所以培养孩子没有“标准配方、严格的流程”可以套用,家庭教育需要创意。

理 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应该是平衡的,必须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我不断摸索和总结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从教育孩子的结果看,我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大儿子200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最高荣誉奖,毕业论文陈列于哈佛大学图书馆。小儿子2014年考入耶鲁大学,顺利适应了挑战的新环境,入学第一年学业优秀,荣获该校“夏普学者”称号和新生研究奖学金。

成功育儿对父母是严峻的挑战。父母需要不断自我学习、提升。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孩子和父母都有特定的要求,因而父母的角色是动态的。父母必须学会及时调整心态和方法,也就是说“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end-

本文转自“科学家庭教育”公号

科学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