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

 江山携手 2017-01-08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

【注释】 
结庐:盖房子,这里指居住。结:构筑。    无车马喧:没有车马往来的喧闹纷扰。 
君:陶渊明自谓。    何能尔: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日夕:傍晚。    佳:美好。    相与还:结伴而归。 
此中:眼前的情景,即隐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热爱自然而逍遥闲适的感情,也体现了纯真自然的道家思想。    辨:说明。    忘言:忘记用什么语言表达。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

【赏析】 
此题共二十首,非一时之作,大约写于陶渊明四十岁前后,本篇原列第五。 
这首诗前半部分着重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后半部分写欣赏自然景色悠然自得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归隐后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全诗写景、抒情、谈理三者浑然融合,形成了完整的艺术境界。另外,简洁、朴素、自然,也是此诗的特色。清代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说:“‘心远’为一篇之骨,而‘真意’又为一篇之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出了一个哲理:心远地偏。在喧嚣嘈杂的俗世上,利禄之徒孜孜以求富贵功名,而诗人之心由于能远离尘俗,仍可有地偏之感。“心远地偏”之理,是魏晋名士探求的胜义,它同道家的崇尚自然之说和汉末以后兴起的玄学大有关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字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欣赏,是说采菊时无意中见到南山,境与意会,情与景融,物我皆忘,一种隐居生活的自得之乐油然而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举此例,誉为“无我之境”,即“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指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实指这一种真谛乃是生命的活泼泼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