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药枕

 我心飞扬695 2017-01-08


用某些药物填充于枕囊内制成药枕,将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功能寓于药枕之中,这是古代中医的发明之一。


药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是缘于人的颈项和头面部位布着许多穴位,重要者如:风池(主治头痛、目赤痛、鼻出血、耳鸣、健忘、失眠等);风府(主治头项强硬、中风难语、半身不遂、目眩、咽喉肿痛等);翳明(主治夜盲、眼花、视物不清等);翳风(主治耳鸣、耳聋、口歪、口噤、齿痛、眼痛等);百劳(主治咳嗽、颈肌痉挛等)……

人在睡眠时采用药枕,颈项和头面部的穴位与皮肤,接触、吸收了药枕内的药物成分,特别是某些挥发物质,既对人体产生健身效果,又能对相关病症产生一定防治作用。

中医药枕起源于何时,已难以考证。从现存古代文献看,它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本草纲目》在记述菊花时,特别引6世纪唐代名医甄权的话说:“(菊)作枕明目。”

宋代及其以后记载药枕的资料较前增多,《日华子诸家本草》说绿豆“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宋代养生家蒲虔贯辑注《保生要录》赞誉“常抱药枕胜于宝玉”,但他强调,制作药枕的药物,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选择,指出:“药枕性太热则热气冲上,太冷又冷气伤脑,唯用理风平凉者乃为得宜。”书中介绍治疗头风、目眩的“药枕方”,是采用蔓荆子、甘菊花、白香芷、白术、防风、石菖蒲、黑豆等11种中药剉成碎末,用绢囊盛之作成枕芯,使用三个月后,另换上述11种新药装入。

其他医籍如元代许国祯主编的《御药院方》、曹庭栋《老老恒言》、吴尚先《理瀹骈文》等等,对药枕都有所载述。

制作药枕的药物,除以上所述,还有不少,诸如荞麦、决明、茶叶、藳木、细辛、荷花、茉莉花、当归、辛夷、桂、桔梗、薏苡仁、柏实、人参等等。

由于药枕应用方便,对健身治病能取得一定效果,所以古代著名历史人物中,乐于采用者也不乏其人。诗人陆游在二十岁时就已用药枕,步入老年后依然喜爱菊花作枕,并赋诗咏赞:“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在《示村医》诗中,他更明确写道“枕囊贮菊愈头风”的良效。

清慈禧太后对药枕有特别的爱好,裕庚之女德龄所写《清宫二年记》内,说慈禧拥有名目繁多的枕头,其中有茶叶枕、菊花枕、茉莉花枕……,因为她深信药枕除了具有健身治病之功效外,还有延缓衰老和美容的作用。


(白芷 重楼 附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