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铺地蜈蚣

 黄氏中医传 2017-01-08

石松科(Lycopodiaceae)垂穗石松属(Palhinhaea)灌木或小乔木之通称,约有50种,原产于欧洲温带地区,许多种类现已被引入其他温带地区。铺地蜈蚣得以被广泛栽植的主因在于其吸引人的生长习性、白色到粉红色的小花和鲜红色到黑色的小果。叶互生,叶缘平滑;萼片和花瓣各5枚,通常成簇着生;果径长约8公厘(1/4吋),果核2~5粒。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铺地蜈蚣
  • 拉丁学名:Palhinhaea cernua (L.) Vasc. et Franco
  • 别称:垂穗石松、过山龙、筋骨草
  • 界:植物界
  • 科:石松科Lycopodiella Holub
  • 属:垂穗石松属

异名

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水杉(《植物学大辞典》),狗仔草(《广州植物志》),狮子草、龙须草、舒筋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土木胶、猫子藤(《福建民间草药》),石子藤、青筋草、松筋草(《广西中兽医药植》),收鸡草(《陆川本草》),蜈蚣草、山毛柏(《南宁市药物志》),凤凰伸筋(《江西中药》),鹿角草(《闽南民间草药》),伸筋草(《淅扛民间草药》),立筋草(《四川中药志》),寸金草、寸寸草(《重庆草药》),合金草(《湖南药物志》),龙角藤(《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

植物形态

垂穗石松

多年生草本。须根白色。主茎直立,基部有次生匍匐茎,长30~50厘米或更长。叶稀疏,螺旋状排列,通常向下弯弓,侧枝多回二叉,直立或下垂,分枝上的叶密生,线状钻形,长2~3毫米,全缘,通常向上弯曲。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矩圆形或圆柱形,长8~20毫米,带黄色,常下垂;孢子叶复瓦状排列,阔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长睫毛;孢子囊圆形,生于叶腋。孢子四面体球形,有网纹。

生长于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